APP下载

大小暑民俗知多少

2019-07-01卢娜

东方企业家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暑小暑黄鳝

卢娜

一进入七月,我们就会先后迎来小暑、大暑两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所以民间流传有“小暑温暾大暑热”,“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等俗语。那么小暑和大暑的民俗清单你又知道多少呢?

小暑

晒衣物

相传农历六月六小暑这天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在这一天“晒伏”,即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因而有民谚日:“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

吃黄鳝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经过了一个冬季的休养,到了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真是身肥体壮、滋补味美的最佳食用时节。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便是黄鳝。因为夏季一般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食新

小暑的到来,意味夏季即将开启高温模式。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炎热气候,同时表示对最早一轮谷物收获的感恩,中国社会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食新”“祭祀五谷大神”等习俗。

“食新”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表示对大自然以及祖先的感恩,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食冰

古代并没有冰箱这类现代科技的产物,但有些大户人家和商家会有“冰室”,将冬天时候的冰块保留下来,到了夏季就可以取出来自用或者拿到市面上卖。有些商家还会把杨梅、桃子等时令的水果切碎放在冰里,做成现在类似“冰粥”的冷饮。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北宋洛阳人的夏天。“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鲜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水边乘凉,挖两口冰镇西瓜,真是不亦快哉!

大暑

三伏贴

正所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因而在不少地方有使用三伏贴以预防某些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做法(如鼻炎、气管炎、咽喉炎、哮喘)。

三伏贴敷的疗法一般3到5年为一个疗程。每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中伏和末伏。一般每伏贴敷3次,每次贴4个穴位,即贴4片。儿童每次贴2-4小时,成人每次贴6小时。根据个体差异、患者的病情,医生会对贴敷时间、次数做适当调整。

饮伏茶、晒伏姜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已经很少得见,不过在温州,这个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不过伏茶毕竟是药,要注意因人制宜,不能滥服,更不能作为保健药长期服用。

伏姜则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食用伏姜对老寒胃和着凉受寒等症状有一定保健缓解效果,这都是姜辣素的功劳。

吃暑羊

我国山东不少地方有在大暑这一天喝羊肉汤的习俗。这与当地的农事、气候有关。入伏之时,正是麦收结束、新麦上市的时候,属于短暂的农闲期,人们便想着在这时休息—下。以前农村物资匮乏,平日至多吃个新麦做的馍馍,到了大暑,有的人家狠狠心杀只羊犒劳—下家人,但又舍不得“吃独食”,便会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配着羊肉汤吃新麦馍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大暑喝羊汤的民俗。

送“大暑船”

大暑送“大暑船”在浙江臺州沿海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述到清同治年间。当时大暑前后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节前后为甚,民间以为“五圣”凶神所致,于是在江边建五圣庙,乡人有病向五圣祈祷,许以心愿,祈求驱病消灾,事后以猪羊等供奉还愿。因沿江渔民居多,为保一方平安,遂决定在大暑节集体供奉五圣,并用渔船将供品沿江送至江口外,为五圣享用,以表虔诚之心。

如今的“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数十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会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并在大海上点燃,以此祈祷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猜你喜欢

大暑小暑黄鳝
小暑
大暑
夏季美食知多少
“热火朝天”过大暑
小暑六月节
黄鳝销售价格出现“倒挂”,散养户亏声一片
黄鳝能双向调节血糖
捉黄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