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分析

2019-07-01周艳

读天下 2019年15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教学

摘 要: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在这个阶段需要辨别并且养成正确的行为。品德与社会学科与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这门学科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在教授这门学科时,教师需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辨别生活中正确的行為,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且提出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理想化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内心就像一张白纸,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成长,并且更好地学习知识。其次,品德与社会课程能够帮助小学生发展正确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并且教授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综上可知,学校需要重点关注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同时,教师也需要采用更加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接受生活中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陶冶。

一、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概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定义为:在新课程理念提出的背景下,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生活品德教育上,带领小学生观察和感悟生活中熟悉的情景,增加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将生活内容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帮助小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并且引导小学生感悟人生,从而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以及善恶观。

二、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现状与问题

(一) 学校对生活化教学的重视度不高

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在十年前就已经提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对生活化德育教学的重视度,但是,目前仍然有部分学校忽视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部分学校为提高升学率,将大部分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时间分配给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不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

(二) 生活化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教师单一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在教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时往往没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其次,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拓展课本上的内容,没有引用更多的德育素材,并且忽略了实践活动的组织。

(三) 生活化教学目标过于理想化

教学目标的理想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分数不会影响学生的升学,忽略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本来目的。其次,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不重视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想来开展相应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活动,这会影响品德与社会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只有与学生进行足够多的交流,才能创造出适合学生学情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并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品质的提升情况。

三、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开展的策略

(一) 提高对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重视度

学校和家长需要提高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视度,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并且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学校教学期间,可以建议学校增加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时间,并且增加一些实践性的品德课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受到相应的品德教育。同时,我在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时,也会告知家长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对学生品德素养的重视程度。学校是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重要场所,只有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才能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人格。

(二) 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

品德与社会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需要营造生活化的气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其次,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根据教材内容的相关教学需求,营造出合理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友爱残疾人”时,首先,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身边有残疾人吗?你们看见残疾人行动不便时,心中是怎样的感受呢?”随后,学生开始积极踊跃的发言,此时,为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创设了一些残疾人的模拟情境和活动。我让学生用红领巾蒙着眼走路,感受盲人的世界,体会盲人走路时的情感状态。通过创设上述的生活化情境,学生能够真切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上的不易,学会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

(三) 课堂教学活动生活化

教育学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开展一定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学习到品德知识。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例如,我在讲授《助人为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开展助人为乐的时间活动。首先,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助人为乐的事件呢?”随后,我带领学生学习教材上的主要内容,并且询问学生是否做过助人为乐的事、帮助别人时内心的感受。讲授完这一课的内容之后,我就带领学生前往敬老院,并且让学生与老人谈心、为老人表演节目。回到学校后,我再要求学生写一份实践活动的感想,让学生在书写感想的过程中回忆起助人为乐的愉悦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小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品德素养。

(四) 课后评价生活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完整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同时,只有拥有积极生活态度的学生才能健康的成长。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学生,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教学评价。

例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发现大多数学生都积极举手,此时,教师需要及时赞扬全班学生。其次,当学生在讨论环节格外积极,并且讨论的氛围格外好时,教师也要给予全班学生肯定。由上可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包括学生的合作讨论情况、上课积极性情况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良好的教学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足够的自信心,并且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结语

目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品德知识。

参考文献:

[1]陈姗.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初探[J].中国教师,2013(12):38-39.

[2]吴林龙.论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心理特点依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7):18-20.

作者简介:

周艳,重庆市,重庆市酉阳县李溪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