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师将课堂“归还”于学生的方法
2019-07-01韦其波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打好基础,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将课堂“归还”于学生已是势在必行。文章则针对教师将课堂“归还”与学生的方法加以全面的论述,希望可以为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归还”学生;方法
伴随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将课堂真正的“归还”到学生手中。文章就针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究,将时间获得的经验与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分享,希望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能够加以借鉴。
一、 小学数学教师将课堂“归还”于学生的意义所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课堂“归还”于学生是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关键条件,所有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展开,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处于主动的状态,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架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点。其间,教师在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与学生之间能够拉近距离,进而构建起快乐的学习氛围,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并有助于学生探索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 小学数学教师将课堂“归还”于学生的方法
(一) 根据学生学习兴趣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将课堂“归还”于学生,最先考虑到的应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想要学习的主观意念下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教学中各个教学环节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真正地将课堂“归还”于学生做好准备。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思考将课堂“归还”于学生的方法时,认识到了这一方面的必要性所在,并且通过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平行与垂直》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认识到单纯地将概念、定义进行反复德强化,然后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并不能很好地汇聚学生注意力,而学生往往在生活中的事物上比较关心。为此,笔者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在讲述概念与定义时附加上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些院里的实物,如窗框、桌角、铁轨等等,借助这些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再针对这些原理设计一些需要课堂讨论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平行与垂直的定义是什么,从而培养起学生如何判断某两条直线是否存在平行或垂直的关系,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更好地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度,并且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局面,为课堂真正的“归还”于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 以探究、合作学习形式进行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课堂“归还”于学生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自由的学习,教师则要最大程度上扮演“引路人”“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而开展探究、合作学习形式的教学活动则最为理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如何将课堂“归还”于学生时,就在这一方面提起了高度的重视,学生也表示非常满意。例如:在《认识时钟》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前则是将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分组,分组的原则在于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全班学生分为9个学习小组,而笔者则轮流作为学习小组中的一员。在课上,笔者首先向学生阐明时钟的用途,并将时钟的时针、分针、秒针具体作用阐述出来,然后向学生提出“教室的时钟用途是什么?”,“每节课的时长是多长?”“本节课下课时时针、分针、秒针应该指向表盘什么位置?”三个问题供学生探究、思考,而笔者在这一环节中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之中,并以学生的角度提出一些观点供学生参考,同时积极听取其他学生的观点。最后,笔者组织每组学生分享探究与讨论的结果,并且根据各组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加以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发自内心的进行主动学习,而学生自己也成为课堂教學活动的主体,学习的自由性得到满足的同时,课堂也进一步做到“归还”于学生。
(三) 增加师生互评的随堂评价环节
通常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广大教师在临近下课之前往往只会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总结,主要针对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并且再次强调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的加以巩固,这显然不能称之为随堂评价,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该教学环节之中。为此,教师在把课堂“归还”于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将以学生为主体的随堂评价活动纳入其中,不仅要做到教师评价学生,同时还要做到让学生评价教师,这样教师才能在后期的教学活动中做出及时的调整与改变。笔者在将课堂“归还”于学生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这一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例如:在《秒的认识》一课教学中,笔者在随堂评价中不仅针对学生学习状态,以及学生知识掌握的整体效果做出了评价,同时还鼓励学生针对笔者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进度、教态等方面有哪些地方不适合自己,并且应该做出怎样的改变。之后笔者积极采纳学生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后续教学中做出调整。而学生认识到笔者充分重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无形中也会将笔者所提出的评价结果高度重视起来,进而在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点复习与巩固,这样的课堂教学全过程才能称之为彻底的“归还”于学生。
完善小学数学教师将课堂“归还”于学生的方法并非易事,需要广大教师、学者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方能实现。可是,在文章所提出的研究观点中,依然会存在某些不足之处,需要广大教师、学者积极提出宝贵意见,分享其实践经验,进而为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朱琳洁.还课堂于学生 演绎高效数学课堂[J].小学生(下旬刊),2017(1).
[2]崔雪梅.把小学数学课堂真正还给学生[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
[3]陈永坤.小学数学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J].考试与评价,2017(2).
作者简介:
韦其波,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宁市横县校椅镇韦村村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