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与自然:自然需要现代化的高大上吗?

2019-07-01戴荣里

小康 2019年18期
关键词:人性建筑设计生态

戴荣里

一位国外的建筑师一大早打来电话,惊叹他最近在某国看到的设计展览。这个国家的建筑设计师以没有浮夸的造型和效果图设计,赢得了世界各国设计大师的惊叹。反观我们的设计,这位建筑师向我问道:中国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作品?莫非中国的设计师把现代化就理解为高大上?高大上的建筑对中国未来的自然发展乃至生态保护有利吗?

作为一直在建筑设计领域工作的人,我对高大上的设计多少有些自己的看法。特别是高铁火车站站房,设计冗余量逐年加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对建筑材料的过度使用,直接或间接地给环境生态带来了破坏。对高大上设计理念的引入,有其理念上的反传统性质,不可一概否定,但以高大上为圭臬,或作为跟风攀比的时尚,拒绝接近地气的东西,拒绝小巧的东西,拒绝民众喜欢的东西,一切泛国际化,越来越脱离现实的需要,则是当代建筑设计的误区。

符合自然的东西,才是美好的东西。但人是奇怪的动物,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实施多种有悖于自然的选择,将本该优胜劣汰去伪存真的设计过程让位于金钱与权力,将各种虚荣膨胀幻化为某类建筑设计的“标志性第一”……这样的结果,显然带来了奇形怪状的项目,以高大上为统领的所谓过分投资,致使违反时空规律的建筑在全国四处开花,有些人气稀薄,有些甚至建成后就立即成为“荒芜”之地,这样的新区并不少见。

在我看来,比如那些超大尺度而无生活可感度的街区、让行人畏惧的宽大马路或是具备高大上形式而缺乏使用功能内容的房屋,等等,都属于违反人性的城市综合区。这些建筑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什么?我经常在北京新设计的各大功能区行走,发现很多多余甚至无效的功能,他们给城市带来的仅仅是高大上的视觉效应,而从更合理的逻辑判断而言,这类建筑有的是违背自然的,有的则是反人类的。如北方某地的地下一楼被设计成庞大的草坪,靠巨大的通风和温室效益,维护绿植的生存,这真是得不偿失;而南方某地市,一年四季,气候如春,屋顶却没有设计出與自然相对应的生态模式。

中国传统建筑中以小见大、以低显高、以错落有致显示建筑的层次之美,值得现代建筑借鉴。许多外国现代建筑之所以为当代人所诟病,在于人们认为这些建筑制造了阴影污染、采光障碍、建筑热岛效应,这些都是因为没有从小处入手、从宜人方面考虑、从保护环境角度思考而造成的。即使是一些现代农业项目,也以大修公路、大造观光园林等所谓高大上的“眼球经济”而吸引众人。时过境迁之后,很多观光园项目不仅浪费了土地,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建筑垃圾。

遵循自然的建筑,肯定是大小合宜的建筑,而不是以高大上为基因的建筑和时尚的建筑;肯定是遵循四季时令和当地风俗文化的建筑,而不是违背时令我行我素的建筑;肯定是遵从人性心态和精神需求的建筑,而不是搜奇猎怪冥顽不化的建筑;肯定是内外统一、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建筑,而不是互相割裂、外强中干、好看不中用的建筑。说到底,还是尊重自然、人性为上的建筑让人感到最受用!

猜你喜欢

人性建筑设计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逼近人性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建筑设计的困惑
功能与人性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