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双创”全面升级
2019-07-01刘源隆
刘源隆
以“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9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开幕在即,记者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了解到,本次“双创周”北京会场设在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交易中心,目前场地正处于筹备施工当中。
据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双创周”北京会场将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突出体现自主创新、区域协同、开放融合、科技惠民、双创生态。据悉,此次主题展是展示面积历届最大、申报项目历届最多、展示项目最新、参与双创人员类型最广泛,更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创业合作交流平台。
对标硅谷、引领全国双创服务体系
2016年5月8日,海淀区被国务院评为首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3年来,海淀区实现了双创的高端引领发展,为全国双创发展提供了“海淀模式”“海淀经验”。海淀已经构建起政府引导下的领军企业、高校、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融通发展的双创服务生态。
“海淀区持续探索双创服务新模式,加快构建对标硅谷、引领全国的双创服务体系。”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海淀率先建立“集中办公区—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服务模式。目前已形成了以21家大学科技园、93家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105家市级众创空间、148家区级集中办公区为主体的创业服务载体,涌现了引领全国的创客孵化、天使投资、创业社区、科技媒体、创业培训等典型孵化模式。创新工场、赢家伟业等创业服务机构于2016年先后登陆新三板,创业黑马于2017年8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创业服务领域上市公司,成为带动全国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
海淀建设了垂直化、专业化的前沿技术专业化众创空间。2017年建设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颠覆性新材料、前沿生物等前沿领域,面向全球挖掘和扶持拥有全球领先的重大前沿技术的企业,服务的百济神州、梦之墨、中科寒武纪等,正成为首都“高精尖”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加大北大人工智能、航空工业军民融合、中科创达智能互联、大唐电信移动互联、北航虚拟现实与智能硬件等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中小微企业、高校、创客多方协同创新,为创客提供更贴合产业特点的高水平、专业化、特色化的集成式服务。
最值得一提的是,海淀区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探索“互联网+双创服务”新模式颇具亮点。上述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到,继推出线上线下“创业会客厅”后,2018年2月中关村创业大街推出创业会客厅“码上办”,创业者只需在移动端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取企业开办、财税筹划、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认证服务等九大类服务,形成了服务信息查询、服务产品购买、线下服务预约、专人跟踪对接的线上线下联动服务体系,让创业者在办理事项时“看得见、走得通、办得成”“一次办好”“一扫办成”。
该负责人还表示,在多种驱动因素的强力推动下,目前海淀区创新创业服务发展主要呈现出了服务主体多元融合、核心能力逐步升级、产业领域不断聚焦、“硬创”发展持续活跃、跨区域协同增加、跨国布局步伐加速等六大新趋势。此外,随着创新创业要素的高度聚集,海淀区的创新创业辐射带动作用也在持续增强。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早在2016年,于军在深圳参加全国“双创周”活动的时候,有中央领导向他表示,期待海淀区有升级版,期待中关村有升级版。那时,于军就在想海淀区作为中关村科学城的主体区域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该怎么做双创的“升级”。
他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上找到了突破口。2018年10月,于军带着答案走上了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北京会场的舞台。开幕式上,于军首次对外发布“中关村科学城概念验证支持计划”。这是海淀为弥补基础研究成果与可市场化成果之间的间隙,助力创新主体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的一次有益尝试。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双创”过程中尤为重要。于军在调研中发现,和一些发达国家主要的创新体相比,我国的创新创业存在着对科技成果转化后端关注多、前端关注少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18年上半年,海淀区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合作设立了中关村前孵化创新中心,在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此基础上,我们决定实施概念验证支持计划,进一步将目光前移、将支持环节前移,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更初期的细分阶段。”于军表示,海淀区不仅要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后期的“推动者”,更要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前期的“铺路者”,以促进基础研究项目向概念验证项目转化,弥补基础研究成果与可市场化成果之间的间隙,帮助研究人员和团队迈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步”。
据了解,概念验证计划以促进概念验证活动开展为核心,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支持创新主体开展概念验证活动、支持高校院所设立概念验证中心以及对通过概念验证的项目进行持续支持。
为此,海淀区计划每年面向区内征集支持20个项目,单项支持不超过50万元,并发放不超过10万元的协同创新券;同时组建概念验证项目专家顾问团队,邀请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为入选项目提供辅导。根据计划,海淀将支持高校院所设立概念验证中心,首批支持5家,每家每年给予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连续支持三年。此外,还将对概念验证中心服务团队进行专项培训,提高概念验证中心服务团队专业化水平。对通过概念验证并进行落地转化的项目,海淀将纳入区孵化培育体系,在投资、落地空间和人才落户、公租房等方面提供综合支持。
与“创新合伙人”共建中关村
2018年上半年,于军在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驻区部分高校领导进行座谈时直言:“高等院校是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重要创新主体。”
于军表示,海淀将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新时代、新伙伴、新动力、新形态”的合作思路,推动协同创新,形成共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合力,进一步支持驻区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推动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校地双方要建立深度融合对接合作机制,构建具有海淀特色的“创新合伙人”关系,打造“校友合作创新”生态体系。
在去年8月举行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年创新创业专题论坛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所名誉所长王田苗及其团队、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北航天汇孵化器、智友种子基金、雅瑞资本等分别以民办非企业“创新合伙人”身份联合发起的“中关村智友天使学院”正式启动,落地北京市海淀区。
2018年,海淀区委、区政府聘请15位全球顶尖科学家作为政府的科学顾问,从专业领域为海淀的科技创新发展出谋划策。“‘创新合伙人是海淀积极探索创新,实施‘创新发展16条的行動之一,就是政府与各个企业家、投资者、专家、学者都是创新合伙人,共同努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助推一批核心技术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时任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李长萍表示。海淀区出台了“创新发展16条”,包括3年内安排2万套人才公寓、形成1000亿规模的海淀创新基金等实实在在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