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杨雪毒蛾发生初报
2019-07-01张亚玲
张亚玲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32)
杨雪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在我国分布广泛,是杨树、柳树重要害虫之一,主要取食杨树、柳树嫩叶,严重时可将整片树叶啃食尽。杨雪毒蛾不仅啃食叶片造成损失,还使树木生长不良,且常常在危害林木后引发杨树溃疡病和腐烂病等病害,不仅对林木的产量造成影响, 还严重影响林木材质,对经济和生态均造成严重损失。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杨雪毒蛾的发生量及危害情况成上升趋势。了解拉萨杨雪毒蛾的发生情况,对拉萨林木的保护有一定的工作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实验虫原:采集于西藏农牧科学院内杨树、柳树上。
实验方法。室内饲养:采集100头杨雪毒蛾老熟幼虫,置于20 cm×40 cm×15 cm 的塑料养虫盒中,每天置换新鲜的杨树叶片直至老熟幼虫化蛹。观察杨雪毒蛾蛹的历期、羽化的时间及产卵情况。从野外采集杨雪毒蛾老熟幼虫及蛹,带回实验室进行饲养,观察幼虫期及蛹期寄生类天敌昆虫种类及数量。
室外调查。在杨树、柳树基部、周围草丛或土壤中观察杨雪毒蛾化蛹的情况。选择20头不同方位的杨雪毒蛾蛹进行蛹历期与羽化时间的观察。
2 结果与方法
2.1 杨雪毒蛾形态特征
卵:卵块状,为灰白色的胶状物所覆盖,刚产的卵为灰褐色,后期变为黑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黑褐色,头部浅棕色,冠缝两侧各有1条黑色纵纹,单眼区黑色。背中浅黑色,两侧为黄棕色,其下各有1条灰黑色纵带(图1-A)。
蛹:蛹长11~23 cm,褐色,每节有黄褐色长毛的毛瘤。腹部着生黑褐色(图1-B)。
成虫:成虫雌虫、雄虫均全身覆白色鳞片,有光泽。复眼黑色,雌虫触角栉齿状,雄虫触角羽状。触角主干黑色,有白色或灰白色环节。足黑色,胫节、跗节具有白色的环纹。
图1 杨雪毒蛾形态特征
2.2 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杨雪毒蛾在拉萨一年发生一代,每年4月中上旬开始危害,主要取食杨树、柳树嫩叶。从5月中旬到7月上旬均可见老熟幼虫,幼虫老熟后在树干基部裂缝中或周围杂草中化蛹,6月初开始化蛹,化蛹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蛹期一般10~18 d。6月17号始见羽化成虫,7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成虫羽化后不需要补充营养就可以交配产卵,卵块状,一般产于叶片上、树干裂缝中或周围杂草中。初孵幼虫始见于7月下旬,在8月上中旬为杨雪毒蛾卵孵化高峰期,9月上旬开始进入越冬态,以2龄幼虫在柳树、杨树树缝或树下杂草中越冬。直至第2年5月上旬开始为害。越冬幼虫受环境影响死亡率较大,第2年春天幼虫数量大量降低,往往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在蛹期天敌昆虫主要有寄生蜂,寄生率可达26.8 %,1头蛹寄生蜂最多可达28头。
3 防治方法
杨雪毒蛾幼虫白天在树杆基部裂缝、周围落叶或石块下潜伏,夜间上树危害,因此虫害一般很难发现,一旦发现虫害,整株或整片林木叶片全被啃食尽。因此在5月上中旬发现叶片出现透明斑点时,重点调查树杆基部裂缝、树洞、周围落叶残枝及石块中幼虫的数量,并及时进行防治。
3.1 化学方法
在幼虫期使用5 %高效氯氰菊酯、20 %速灭杀丁2000~8000倍或50 %敌百虫乳液500倍喷洒树冠。也可用菊酯类农药以药物配比1∶12环涂杨树或柳树树干。
3.2 物理方法
成虫一般在晚上活动,在6月中下旬成虫开始羽化时开始安装诱虫灯,第2天将诱集到的杨雪毒蛾成虫统一灭杀。白天杨雪毒蛾会静付在树干、树叶或周边杂草上,可利用这一习性,白天人工抓捕成虫,统一灭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