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07-01刘峰柴海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741020

中国建材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导师校企岗位

刘峰 柴海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 741020)

1 引言

职业教育教学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合一”的教学实习模式[1],其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出更多符合知识经济发展需求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人才。基于传统的学徒制,融入高职教育体系,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现代学徒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以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和师徒实训项目为导向,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发挥学生主导作用,服务区域经济。

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推进职业教育和行业协会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能够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2]。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发挥顶岗实习优势,扎根区域经济,以职业院校为主导,以实训基地为大本营,校企共建师资队伍,建立基于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匹配的教育教学机制,深化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推进现代化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五个对接”,构建土建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培养符合建筑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3-4]。

3 基于土建类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

3.1 校企共育机制

1)建立跨校、企、生三方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校企合作委员会,进行定期协商、统筹和协调;下设试点专业工作小组,由专业负责人和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担任校企双方负责人,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企业人员和学生代表参加,做到责任分工明确,层层落实到位。

图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建立校企业定期会商机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校企合作委员会至少每学期召开一次会议,制定招生招工专业人数、管理制度、责任分工、师资建设、成本分担、风险防控等重大层面问题。

3)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和接受培养学生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学校应根据企业需要设定相应专业并与企业联合招生,加强学生日常教学管理,为学生购买实习责任保险;跟踪企业使用毕业生情况,反馈、调整、及时修正专业培养计划;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学术委员会成员,聘任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为企业人员来校交流活动提供便利。

4)校企共同承担培养成本,经费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学校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学生企业实训往返交通费、为学生购买实习保险、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开发费、制度建设等;除另有约定之外,给企业师傅一定量的课时费和指导费;企业提供核心课程教师、生产实习设备和场地,按照分时段差异化的形式支付学生奖学金(学徒津贴)或薪酬,负责办理学生在乙方工作和实训期间的意外团体保险。

3.2 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

按照学生和企业双向自愿选择的原则,以校企联合的方式招生,根据企业业务发展及人才战略,以“源蔚班”的名义进行招生招工宣传,共同实施为期三年的“源蔚班”人才培养计划。

3.3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标准

1)根据岗位标准设计课程标准。构建以岗位为核心的、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符合企业行业发展的教材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合理分配课时与学分,根据合作企业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同时,着力探索基于MOOC平台的信息化互动教学方式,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

2)根据理论教学与岗位训练需要,校企共建双导师标准。校企共同制定教师师傅互聘标准,理论课任课教师条件须有现代学徒制所涉及的企业工作的岗位工作经历,至少有到企业现场调研、实践经历,具有所担任课程对接岗位工作的知识、技能和基本素质。指导师傅须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三年及以上本企业岗位工作经历,并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获得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能工巧匠。

3)根据在校理论教学、工余集中培训、岗位训练和项目实践要求,校企共建各环节质量监控标准。制定融入国家和建筑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的应知、应会标准题库。学生(学徒)应获取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行业企业要求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4 “双导师”互聘机制

1)实行“双导师”制度。为保证学员岗上岗下学习和学校理论教学、工余集中培训、岗位训练和项目实践教育教学的师资指导,校企互聘“导师”,建立院校教师、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技能大师共用的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各自在教学中的优势,弥补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上的持续发展。

2)建立“双导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制定“双导师”管理办法,规定“双导师”聘任条件和秩序、明确“双导师”的工作职责、“双导师”工作待遇、“双导师”队伍的培育、“双导师”的考核与奖惩。

3)建立“双导师”交流平台,鼓励校内教师与企业人员通过横向科研项目合作、积极参与企业技措技改和技术攻关等活动,通过交流,相互学习,实现优势互补。

3.5 现代学徒的教育教学机制

图2 现代学徒的教育教学机制

4 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基于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共同传授,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现代学徒制融合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是职业院校技能教育发展的必然过程,通过“双导师”队伍建设,创新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让现代学徒制实实在在贯彻落实,技术一脉相承,学生学到本领,教师解决教学难点,企业实现创收。现代学徒制能够有效解决企业招工难、学校招生难、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够有效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导师校企岗位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V eraW an g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爱情导师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