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体位干预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效果观察
2019-07-01吴小敏
吴小敏
(广东省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汕尾逸挥基金医院 广东 汕尾 516600)
胎头位置异常是导致出现头部位置难产的主要原因,并且,长期枕横/后位属于较为常见的异常类型,若是未能进行合理处理,就会引发滞产、产道受损出血或者新生儿死亡等后果[1]。在临床上,改变胎头位置异常主要通过变动母体体位来进行纠正,若是使用体位纠正法效果不理想,则需要直接旋转胎头、阴道助产或者剖腹产来进行分娩,但是会明显加大对母体和婴儿的伤害[2]。由此可见,采取合理有效的体位干预进行纠正十分重要,此次旨在探究对胎头位置异常应用特殊体位干预进行纠正的具体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时间为2016年3月—2019年1月的98例胎头位置异常产妇,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两组产妇人数相同。其中,观察组产妇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5.3±3.7)岁,孕周24~42周,平均孕周(33.4±1.6)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5.5±3.5)岁,孕周23~43周,平均孕周(32.7±1.8)周。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使用侧卧位来调整胎头位置。若是胎头确诊为持续性右枕横/后位,产妇采取左侧卧位,调整左腿姿势保持伸直状态,右侧身体弯曲膝部和髋部,将重量放在左侧身体上;确诊为左枕横/后位,采用右侧卧位,姿势的调整方法与前一种相同,并取相反的方向。
观察组产妇使用特殊体位干预来纠正胎头位置。若是胎头确诊为持续性右侧枕横/后位,产妇采取右侧极度屈髋外展对胎头位置进行纠正,指导产妇左腿屈膝屈,将右腿脚掌蹬在左侧的脚蹬上,依照产妇的身高调节脚蹬高度,使其右侧大腿尽量挨着腹部,并联合侧卧位一同调整;若是胎头确诊为持续性左侧枕横/后位,产妇采取左侧极度屈髋外展对胎头位置进行纠正,姿势的调整方法与前一种相同,并取相反的方向,联合侧卧位一同调整。
两组产妇的体位纠正时间均为一小时,在试产期间若是存在胎儿窘迫征兆,需立即采取剖宫产,防止威胁胎儿安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产妇胎头位置异常的纠正效果、采取的分娩方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计量资料行χ2或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胎头位置异常纠正效果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胎头复位率高于对照组、复位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胎头位置异常纠正效果对比
2.2 两组分娩方式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63.27%,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分娩方式对比 [n(%)]
3.讨论
胎头位置异常是引起难产、阴道助产、剖宫产的关键原因,使得产妇和婴儿的身体健康受到极大影响。当胎儿进入活跃期之后,如果胎位依然未能调转为枕前位,就会出现难产,能够自然分娩的概率极低。
胎儿头部位置异常的表现形式可大致分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两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同胎儿重力改变具有一定关联。胎儿全身重心位于其背侧,胎儿悬浮在母体羊水之中,其自身的重力与羊水产生的浮力联合作用促使胎儿以自己身体的中心轴进行不断旋转。母体通过调节自身姿势能够改变胎儿背侧的方向,所以可以通过调整母体体位来改变胎头位置[3]。此次对观察组产妇实施特殊体位干预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结果显示,观察组胎头复位率、复位时间和自然分娩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极度屈髋外展要求产妇保持侧卧,腹部贴合创面,一侧腿处于自然的屈膝屈髋状态,另一侧大腿按照产妇身体高度、腹部隆起情况调整脚蹬的高度,使其尽可能的将大腿前侧贴合腹部,在宫缩时,产妇两手握住脚蹬下部加大力度,宫缩停止时松手休息,可以帮助产妇存留体力。极度屈髋外展能够调整胎头异常的原理为:当产妇大腿尽量贴近腹部的时候,会使骨盆倾斜度变小,从平卧状态的66°,转变成大约46°,且腰骶部会由于前凹而处于伸直状态,骶骨相较于平卧时发生后移,骶尾关节略微变宽,产道相对更直,能够使骨盆的容积增大。而侧卧位能够调整胎儿重心,极度屈髋外展联合侧卧位对于辅助胎头进行内旋转动作帮助较大,促使胎儿可以顺利分娩。
综上,将特殊体位干预用于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效果明显,操作简便,不会对母体和胎儿带来伤害,可促使自然分娩率有效提升,在妇产科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