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缝干涉测波长实验的改进
2019-07-01刘银奎
刘银奎
(乐清市第二中学,浙江 乐清 325600)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杨氏干涉实验是光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之一,被誉为“十大最美物理实验”之一,也是高中学生必做的实验,是学生了解光的干涉现象、掌握光的波动特性的重要实验. 但是人教版教材中的实验仪器相当复杂,调节很困难,测量精确度不高,阻碍了学生对光的干涉的理解. 本文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对光的波动性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究.
1 原实验存在的不足
图1为人教版教材中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仪器,该实验在操作中存在如下一些不足:
图1 教材中的双缝干涉装置
1)实验仪器复杂,有10多个部件组成;操作与调试繁琐,各个部件要调成水平共轴、单缝和双缝要相互平行,学生很可能经过较长时间调试也难以观察到干涉条纹.
2)实验中光源发出的光先经滤光片成为单色光,再照亮单缝,然后照亮双缝,最后在光屏上出现干涉条纹,所以条纹亮度很低,需要在较暗的环境中观察条纹(要在遮光筒中进行观测),现象不直观明显.
3)实验需要通过测微目镜测量条纹宽度,测量时,测量者需要眼睛紧贴测微目镜才能观察到干涉条纹,容易因视力疲劳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
所以,即使学生很认真、细心地做该实验,也可能观察不到干涉条纹或测量波长误差很大(超过10%),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 对原实验装置的改进
为了克服传统实验的不足,设计了双缝干涉装置,采用红绿激笔直接照射双缝展示双缝干涉现象,实验现象明显,观测方便,测量精度高.
2.1 实验器材
改进后的双缝干涉装置如图2所示. 采用的器材为:功率较大的激光笔(型号为Laser303)2只(红光与绿光),双缝片3个(双缝间距分别为:0.08 mm,0.20 mm,0.25 mm),光具座(长度1 m),自制带测量头(10分度的游标卡尺)的光屏,挡光片.
图2 改进后的双缝干涉装置
2.2 各部件的制作过程
1)激光笔支架. 如图3(a)所示,固定片用金属薄片制成,底端用螺母与金属杆(与光具座配套)相连.
2)双缝组件. 取3个光学实验中常用的小透镜,取下上面的小镜片,用砂纸或刀片仔细打磨透镜的内边框,使透镜边框的内径与双缝片的外径相匹配,然后用胶水粘合两者,如图3(b)所示,最后安装光具座配套的金属杆.
(a) (b) (c)图3 各部分组件的制作
3)挡光片. 取实验室现成的塑料光屏,用刀片切掉上半部分,并用砂纸把切口打磨平整,再安装上金属杆,如图3(c)所示. 挡光片的作用是用来挡住照射在游标尺上的激光,使观测者容易把游标零刻线对准某一亮纹中央.
4)带有测量头的光屏. 取原实验装置中废旧的测量头(游标卡尺型的),拆除划板、目镜、手轮等,只保留小型的“游标卡尺”,如图4所示,再取废旧的10分度的游标卡尺,将10分度的游标(19 mm分成10格)与测量头上的50分度游标对换. 最后用白色硬纸片做7 cm×6 cm的光屏,并用双面胶粘在测量头上方,最后安装上金属杆.
图4 带有测量头的光屏
3 改进后的装置实验功能展示
将装有激光笔的支架安装在光具座上最左边的固定插孔内,将带测量头的光屏安装在光具座最右边的可移动的滑座上,在光具座最左边的可移动滑座上安装双缝,在光屏与双缝间滑座上安装挡光片,如图2所示. 打开激光笔开关,调节各个部件的高度,使激光、双缝、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即让激光束通过双缝片中心到达光屏中央.
3.1 观察双缝干涉现象
调节激光笔前端的聚焦旋钮,使激光由光点变成小光斑,直接照射两缝,光屏上立即呈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用肉眼直接观察,现象直观明显,如图5所示.
(a)红光与绿光条纹对比
(b)不同宽度的红光条纹对比图5 双缝干涉图样
3.2 定性探究相邻亮条纹的间距Δx与光波波长λ、双缝间距d、光源到屏的距离L间的关系
放上红色激光笔,双缝间距d=0.08 mm,左右移动光屏的滑座,改变双缝到屏的距离L,可以明显观察到相邻亮条纹的间距Δx随着光源到屏幕的距离变大而变大.
放上红色激光笔,保持光屏位置、双缝位置不变,只更换双缝间距d,可以明显观察到相邻亮条纹的间距Δx随缝宽d变窄而变大.
保持光屏和双缝位置不变,双缝间距d=0.08 mm. 把红光换成绿光(即波长变小) ,可以明显观察到相邻亮条纹的间距Δx随着波长变小而变小.
3.3 方便准确地测量红光与绿光的波长
图6 游标卡尺测条纹间距
d/mmL/mmΔx红/mmλ红/nmΔx绿/mmλ绿/nm0.08400.03.24648.002.62524.000.08500.04.11656.803.27522.400.08600.04.82642.003.92522.000.08700.05.61640.574.57521.710.08800.06.42641.505.19519.00
3.4 定量探究相邻亮条纹的间距Δx与光波波长λ、双缝间距d、双缝到屏的距离L间的关系
双缝间距d可取0.08,0.20,0.25 mm,激光波长可取绿光λ=532 nm和红光λ=650 nm,L(双缝到屏的距离)可取到400~800 mm的5组数据,Δx(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可以在测量头上测出. 测量数据如表2所示,根据控制变量法并利用Excel探究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图7~9所示.
表2 定量探究关系实验数据
图7 当d=0.08 mm,Δx与L的关系
图8 当d=0.08 mm,Δx与λ的关系
图9 当L=800.0 mm,Δx与d-1的关系
4 实验功能拓展
4.1 演示泊松亮斑
打开激光笔开关,调节激光笔前端的聚焦旋钮,使激光由小光点变成较大光斑,再把4个磁性小钢球(直径依次为3,4,5,6 mm)竖直叠放在金属杆的顶端,如图10(a)所示,安装在光屏与激光笔当中的滑座上,适当调节激光光斑大小和小钢球位置,在光屏上的黑色圆斑中央出现清晰明亮的点——泊松亮斑,同时也可以上下移动金属杆,使不同的直径的小球依次能观察到泊松亮斑,如图10(b)所示. 实现短距离、高清晰的泊松亮斑衍射图样.
(a) (b) 图10 泊松亮斑演示
4.2 演示单缝衍射
可演示不同缝宽的单缝衍射图样,也可演示不同波长对同一单缝的衍射图样. 如图11所示.
4.3 小孔衍射演示
在光屏上可以方便地观察到各种形状小孔的衍射图样,如图12所示.
(a) (b) (c)图12 小孔衍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