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恺广告“小天王”变身网红“小猎豹”
2019-07-01白玉成编辑珊瑚
文:白玉成编辑:珊瑚
“广告小天王”:请忘掉我的广告脸
单眼皮,小麦色皮肤,平时一张臭脸,但一笑又很阳光。这就是郑恺,一脸的帅气,一身的雅致,让人看着就觉得舒服感性,难怪有那么多的观众迷恋上了这个“单眼皮潮男”!
1986年出生的郑恺,从学生时代起就是一个惹人上眼的“拉风少年”。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练短跑,年年在校运动会上拿冠军,高中时还获得过“国家二级短跑运动员”称号,另外,还做过学校各种晚会主持人,因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校园红人”。
17岁那年,郑恺看到离家不远有很多人吵吵嚷嚷的不知在做什么,便骑车子过去想看个究竟。近了才明白有人在拍广告。
赶巧此时,导演抬头看见了他,就叫他过去。导演说:“年轻人你的车不错,你刚刚走过去的感觉挺好,因为我们要那种运动的感觉,所以能不能给我们再走一遍?”郑恺觉得好玩,很爽快地说:“好,走一遍就走一遍。”最终,他拿到了第一次拍广告的报酬——一瓶水。
2005年,郑恺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在上戏,闲不住的郑恺做起了广告。4年里,他先后接拍了100多条广告,不仅涉及服装、食品等行业,也做运动、数码等产品的代言,由此深得厂商们的青睐,大家都戏称他为“广告小天王”。
在拍广告的闲暇,郑恺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想早点当演员。可现实却异常的残酷,哪怕是九流的剧組,为一个台词都没有的龙套角色,新人们也会争得“头破血流”。即便只得到一个试镜的机会,也得感激涕零。
2007年,《奔跑吧有情人》的导演王铮一直在寻找男主角,但始终未果。一天,王铮在上海戏剧学院散步,正好看到郑恺在打球,王铮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帅气的男孩。
在《奔跑吧有情人》中,郑恺把陈晓贝人生输家的形象表演得让人耳目一新,因此在这部戏里获得了极大的关注,这也为他后来的明星之路打下基础。
从那以后,郑恺基本停止了广告的拍摄,全身心投入影视剧的演出。对于未来的规划,郑恺说:“不会想得太远,只求观众们能忘掉我的广告脸,记住我的角色。”
“网红小猎豹”:40个配角后成主角
2008年大学毕业后,郑恺带着好奇心开始了“北漂”生涯,就像“一条在黄浦江长大的鱼,想看看皇城根下的鱼都吃什么”。离开上海的那天,父亲把郑恺叫到眼前,郑重地对他说:“没必要和自己较劲,实在不行你就回来。”他点点头。
2009年,对郑恺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签约华谊,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每年至少拍摄三四部作品。
为了让自己尽快走上电影之路,郑恺利用拍摄广告时积累的试戏经验,奔走于各个剧组之间,不停地寻求出场机会。每次,他都会带上笔记本电脑,用幻灯片向导演推销自己,就像商业推广一样。甚至每次新片发布会上,他也会“厚着脸皮”趁正式采访还没开始时,主动向记者们推销自己:“我是郑恺,有机会帮我写两笔啊。”
对方不理会,他也不觉得尴尬,心里想的最多就是一个理儿:多推销几次,说不定就有人答应了呢。只是等到主角上场,看到记者们瞬间沸腾蜂拥而上,自己被晾在一边,那种凄凉感被衬托得尤其沉重。
那段时间,郑恺多么想有哪个导演能看上自己,让自己一展表演才华啊。有一次,一个剧组打来电话,让他去试戏。可那次他从早上一直等到半夜,哪承想等来的却是导演的一句话:不用等了。
他的生活状况也一落千丈。他隔三差五就要换一次房子,望京、大悦城、后现代城、老旧的高层建筑,几乎住遍了朝阳区;另外,上大学时拍广告攒下的积蓄,也在一次潮牌投资中被合作伙伴骗走,挥霍一空。
此时,和他一同打拼的同学们纷纷迎来了各自的辉煌:大学时“睡在上铺的兄弟”陈赫因主演《爱情公寓》,一举成名。而他郑恺,偶尔在某个偶像剧里跑龙套,搞客串,或在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影片里演过主角。
他就像“小鱼被扔进了大河,很快不见了踪影”。也就在此刻,郑恺只能惨惨地说:“那阵儿我挺羡慕他们的。大家起点明明一样,但为什么我现在还要不停跑剧组,自己找各种导演合作呢?”
这种感觉让郑恺焦虑、急迫。当公司询问他的需求和想法时,他只说“别让我闲下来”。就此,他也暗暗给自己打气:“不能停,这个行业一停下来就意味着离场。我要做一条不被泥沙包裹的小鱼,奋力向前游,游到更宽阔的水域,再用尽全力跳出水面去晒一晒温暖的阳光。”
2012年底,一个电话彻底打通了郑恺多年来的演艺“瓶颈”。那天,郑恺正在青岛拍戏,接到通知说冯小刚剧组要他去试戏,第一反应是“哇!我能行吗”?朋友们都说:“你行,一定行!”
第二天,他就坐最早班飞机赶到北京,直奔导演工作室。一进试镜的小屋,郑恺就显得很紧张。当时,他看到屋里放着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冯导很认真地坐在桌子后面,还打上灯,贴着麦,3台摄像机齐刷刷对着对面的应试者。
那天,同一场戏,他演了7遍,到第7遍时冯小刚离开座位,走上前去讲戏,郑恺知道成了。
2014年春节,由郑恺主演的电影《私人订制》上映,并有幸成为贺岁档的热门影片。剧中,郑恺饰演心灵麻醉师马青,耍贫嘴、逗闷子,插科打诨,为他人圆梦。其中有一段是范伟饰演的司机想要圆“清官梦”,郑恺变身他的司机,穿上中山装,戴着黑框眼镜,一本正经地使坏。难得的是,其中的反差与笑点,他都拿捏有度。
因为《私人订制》,郑恺这条小鱼终于“跳出水面”。之后,他的人生就走上了快车道:参加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迅速蹿红,还因为跑得快而有了“小猎豹”的名号。
从2007年出道至今,郑恺拍了40部戏,从此,郑恺终于成为同龄演员中从业经验最丰富的人之一,成功登上主角宝座。
“40部戏是什么概念?平均一部戏的制作周期是3个月,也就是说,一年12个月终年无休,顶多能拍4部。连续10年。这就是我的20岁到30岁。”郑恺感慨地说。
“差不多先生”:向全能艺人不断奔跑
2017年5月,郑恺收到腾讯《星空演讲》的邀请,他的第一反应是拒绝。他认为自己的经验刚够自己用,总结人生的事,应该等到60岁再做。但他稍加犹豫后还是接受了。
他站在天桥剧场中心,看着在场数百名与他年龄相仿、比他还要年轻的观众,突然有了倾诉欲。“像是回到上海戏剧学院,给师弟师妹们做分享。”
郑恺分享的主题,和他特别喜欢的一首歌名字一样——《差不多先生》:“差不多精神不是不奋斗。而是当你努力了很久很久,却依然达不到你想要的那个遥远目标时,是不是可以换个方法再试试?或者先缓缓,咱不要那么急。”
演讲中,郑恺花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细数自己失去的东西:姐姐的婚礼,他没有去;舅公的葬礼,他也没能出席;他几乎没有出现在任何的同学会上。他想要做,却来不及做的事情也有很多,冲浪、滑雪、蹦极、跳伞、周游世界……
“很多人可能和我以前一样,想要先赚钱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完整地走过了20岁到30岁的生命历程,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不好意思,那一天永远不会来。”
因为“差不多”理论,郑恺开始放慢节奏,享受生活。就在这一年冬天,他随剧组在西班牙塞维利亚拍《壮志高飞》,黄昏之后小城格外安静,他就带着陈乔恩、朱梓骁他们打麻将,手把手教学,结果杀青之后,大家把他的麻将扣下了,不让他带走;录制《奔跑吧兄弟》,他给朋友拍摄了很多照片,因为他喜欢拍照…… “这也是一种单纯的幸福。”郑恺说 。
2018年初,《前任攻略3》打破了华语爱情片票房最高纪录,影片中金句连连的情场浪子余飞,不仅“承包了片中所有的笑点”,也让观众感受到了郑恺富有爆发力的演技。
2018年3月,由郑恺、杨子姗领衔主演的《好久不见》上映。他所饰演的贺言,一出场便俘获了众多观众的心。
这一切正是郑恺所想要的,也正是这些,让他在不同的角色中切换自如,在不同的身份中完善自我。近几年,郑恺一直积极寻求角色上的突破。年尾岁初,郑恺正尝试担任制作人。他说,这将会是一部悬疑题材的电视剧,是从未尝试过的新鲜题材,也是第一部自己制作加主演的戏。
就如同郑恺在一次演讲中讲道:“真正的梦想其实是这么多年幻想拥有却没有得到的生活,或者说是在奋斗过程中遗失的那些美好,想要努力把它找回来。你们很年轻,一定对未来有很多想法,也一定会有很成功的人,赚很多钱,赚钱当然很爽,但最后把钱花在哪的那个‘哪’就成为了你真正的梦想。上天其实很公平,得到多少也一定会失去多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要把人生快进,一步一步去享受它带给你的每一个阶段,回头看看,其实你的梦想正在慢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