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护理员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9-06-30胡琳陈伟雄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10期
关键词:压力源应对策略

胡琳 陈伟雄

【摘 要】养老机构的护理员在护理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这些压力对护理工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导致护理员工作中压力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推动养老行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养老护理员;压力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0-0150-03

根据我国第一部老龄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的数据显示,从2015—2035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14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大大延长,养老观念也发生改变,机构养老已经成为许多老年人的选择。然而,我国机构养老正面临重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专业养老护理人员的严重匮乏和人们对养老服务要求的提高。虽然政府采取了许多手段力图改善这些情况,但是现阶段面临的一个事实是养老护理人员数量缺乏、离职率高、流动性大,其深层原因与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压力过大有关。

护理工作是充满高压的工作,工作疲惫感及心身耗竭综合征会导致护理员自卑、厌恶工作、失去自信心,严重影响护理人员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因此,探讨护理员工作压力的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工作者的压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1 相关概念

1.1 养老护理员

民政部在《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1]中将养老护理员定义为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并将其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级,并对不同等级人员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及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做出规定。目前,我国的4万多家养老机构中有近百万从业人员,大多是下岗职工及农村中老年妇女等非专业人员。

1.2 工作压力及压力源

目前,心理学对压力概念的定义主要包括3个方面:压力是一种刺激;压力是一种反应状态;压力是一种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工作压力则是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所致。当个体不能从各方面应对或减轻工作压力源时,便出现了工作压力。Wheeler等人[2]制订了压力源量表识别护理工作中的压力源,他们发现主要的压力源有工作量、病房管理的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工作环境。

2 压力源分析

2.1 工作量与时间安排

护理员的首要压力来源是超负荷的工作。养老护理员的照顾对象是老年人,而老年群体的身体情况普遍较差,需要大量的看护。护理员每天都要承担大量单调重复的护理工作,如打扫清洁、喂饭、洗澡、穿衣等,工作内容缺少变化和新意,尤其是失能失智的老人不能主动配合,对其进行护理更加耗时耗力。原本1个小时可以完成的工作,要延长到2个小时甚至更久,导致护理员要完成既定的工作量不得不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袁群等人[3]通过WSS量表对长沙市一家养老院的7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对时间安排感到压力的占总人数的55%以上。我国目前对护理人员需求量高达1 000万,可实际却只有100万从业者。其中,民办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与老人比例在1∶(15~20),遠低于国际标准的1∶4.5,供求相差极为悬殊。一个护理员往往要管理多个老人,工作量超标。由于工作的压力与离职呈正相关[4],因此我国养老机构正面临着大量护理员离职的问题。人员缺少就意味着工作时长的进一步增加,单日平均工作超过8 h的人员占总数的22.9%[4]。工作内容重复乏味、工作量超负荷、人手缺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护理人员缺乏喘息的机会。

2.2 社会认同及社会支持

谭玉婷等人[5]通过对长沙市500多名养老护理员的调查发现,其社会支持度不高,客观支持得分率有76.7%,而主观支持率仅有58.3%。护理员获得的社会支持越低,其体验到的工作压力越大。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是同事、领导及家人,但因为工作任务重、时间长,与家人、同事之间缺少交流与互助。领导人员对一线护理员的心理情况不够重视,很少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护理员在工作中遇到棘手的案例时,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公平的负面评价给自己带来心理压力,会出现逃避或消极对待的态度。

2.3 工作环境

健康的工作环境是减轻工作压力的关键。段婵媛等人[6]对28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2%的人对工作环境不满意。由于老年群体行动不便,清洁身体的频率低,很容易产生异味。失能失智老人无法控制排泄,经常随地大小便、吐痰等,导致养老机构部分区域异味严重,充满病毒和细菌。养老机构定期进行消毒时,刺鼻的消毒水味充斥在整个工作区域。欠佳的工作环境会影响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的心情,增大了他们的工作压力。

2.4 人际关系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关系较为复杂,不仅要处理好与老人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与上级、老人家属之间的关系。护理员在一天中往往要进行多次角色转换,一旦角色转换不成功,就容易带来人际冲突,体验到挫折感。大多数护理员为了完成超额的工作量,几乎很少有时间主动与老人进行额外的交谈。因此,老人有时会误解护理员的工作态度不好、带有其他目的等。即使小心沟通,由于年龄和文化的差异,老人及家属依然可能对护理员出现不公平的指责或攻击行为。这些摩擦都会给护理员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服务质量。

2.5 专业素质

养老护理员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不仅需要照顾老人的生活,还要对其生理与心理健康进行疏导。根据闫勇等人[7]的调研结果显示,接近半数人员没有获得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初级职称的占40%,中级职称的占9.8%,而高级职称只占1%。我国养老机构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从业者占所有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人数的70%以上。这说明现阶段相关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普遍不高。虽然国家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但是由于缺乏配套的职业准入制度及供需紧张问题的存在,大部分养老机构放宽了入职要求。面对日益多样的需求,文化程度低的护理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而无法解决在护理老人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辛程等人[8]的研究结果表明,依托于医疗机构的护理员认为照料入住老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易于解决,而依托于社区机构的护理员则因缺乏专业指导而相对焦虑。

2.6 薪酬水平

由于我国老龄化是未富先老,老人退休后收入低,因此养老机构也只能以低薪聘请护理人员。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薪酬水平主要集中在3 000元以下,劳动投入与回报严重失衡,社会保险覆盖率低且福利待遇差。养老机构的工资待遇低已成为突出问题。调查研究显示[9]:大多数护理员对自己的工资是不满意的。袁群等人[3]的调研发现,薪资水平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低收入带来的压力是多重的,偏低的薪酬水平不能较好地保障日常生活需求,使得护理员体验到生活拮据的压力;也无法有效地改善生活质量,调节因乏味繁重工作带来的疲惫感;当护理员对收入进行社会比较时,发现自己处于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体验到强烈的社会比较压力。一方面工作强度大、超负荷,另一方面收入低,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这种强烈的落差和不平衡感,导致护理员无法安心工作,更谈不上提高服务质量。

3 应对策略

3.1 宏观层面

(1)政策支持。养老机构种种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需要宏观政策的扶持。不管是薪资水平还是人员素质要求,政策上应该给予养老护理人员更多的照顾及更严格的要求。一个行业的发展缺少政府的扶持与规范是无法完善的。因此,政府需要完善行业准入机制并加强规范监管,同时修订养老护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并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扶持养老行业的发展,扩大养老护理员的队伍。

(2)提高社会地位。护理人员的幸福感由自己、家人和社会决定。如今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护理工作,认为护理没有技术含量,是一种低端工作。因此,要加强养老护理工作的正向引导,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宣扬养老护理工作的价值,提升护理员的社会地位,使其获得老人、家属及全社会的尊重,减轻他们的压力感,增加其工作成就感和自豪感。

3.2 中观层面

(1)合理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应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人员的引入与培养,以解决当前人员短缺而导致的工作负荷大的问题,并通过招募志愿者与义工在短期内减缓护理员的工作负担。同时,管理人员也要通过管理的艺术,切实关心护理人员的工作、生活,合理规划他们的工作时間,在工作量大时进行轮岗制,适当减轻护理员的工作压力。对于护理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要一味地批评,而是与其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护理员的业务水平。

(2)能力培养。首先通过订阅相关的报刊书籍及举办相关讲座,做到早期压力警报,学习调试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抗压能力。其次是加强护理知识更新,面对老年服务要求的提高,可以通过在职继续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及实际操作,形式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讲座,以此提升工作水平,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减少问题发生,缓解工作压力。

(3)待遇提升。政府应加大对养老护理员的关注与投入,使其劳动付出与回报相匹配,同时完善保障制度,包括生活补助与保险,尽量满足其生存需要和安全感的需要。还应当将养老护理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给予适当补贴,并将薪酬与资格等级挂钩,鼓励养老护理员主动提升自我。机构则需提供给护理员更多的晋升机会与空间,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减轻工作压力。

(4)提升价值感与归属感。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后,员工的自我效能感也需要得到满足。因此,要优化评价及晋升机制,让员工有更多上升的空间,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养老机构人员流动性大,有些机构甚至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员工归属感弱。对于这种情况,机构要尽量给予员工工作保证,按照法律规定签订工作合同。同时,机构也应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开展职工团体活动,增强其凝聚力与归属感。

(5)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是人们在遇到困难或承受压力时所获得的帮助。在员工遇到困难时,给予其一定的帮助能有效地缓解其压力。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护理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增进入住老人及其家属对养老护理人员的理解,引导他们对其工作与职业的尊重。还可以针对护理员的家属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其了解护理员工作的辛苦与伟大,增加他们作为护理人员家属的自豪感,使他们更好地支持护理员的工作。

3.3 微观层面

聘请心理医生与社工等专业人员进行微观介入。社会工作介入对压力缓解具有明显的效果,不管是针对企业员工还是学校学生,经过针对性的小组或者个案后,压力程度都得到了明显的减轻。向丽玉等人[10]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有效地缓解了养老院养老护理员的心理压力。以ABC理论及逆抗力理论为依据,通过开展抗压性的支持小组活动,在很大程度缓解了人员心理压力大这一问题,也体现出社会工作对问题解决的有效性与人文关怀。

如今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同样面临工作压力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防止员工因较大的工作压力影响工作效率,心理咨询与辅导变得愈发重要。就像每所学校都硬性规定需配有心理咨询师或社工站,对于从事高压行业的护理人员来说,心理疏导是压力缓解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方式急需得到大规模推广与使用。因此,养老机构应该定期邀请心理医生对员工进行心理压力疏导,或者聘请心理医生或社工常驻机构,不仅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也可以对入住老人提供必要的服务。

综上所述,养老护理员在工作中存在着很大的压力,其压力源来自方方面面,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干预就会严重影响护理员的工作质量。因此,有必要关注并研究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压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目前在我国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养老护理人员压力问题的实践还在起步阶段,相关理论还不成熟,而社会工作在缓解各领域人员压力方面有着显著的成效。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还应该借鉴和运用多种渠道和方法,妥善解决护理人员当前的压力问题。

参 考 文 献

[1]民政部.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S].北京: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2009.

[2]Wheeler H,Riding R.Occupational stress in general nurses and midwives[J].Br J Nurs,1994,3(10):527.

[3]袁群,张银华,曹伏明,等.长沙市养老护理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6,32(3):314-316.

[4]石镁虹,章桦,蔚坤妍,等.98名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压力源工作疲溃感及其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15,22(10):61-64.

[5]谭玉婷,徐依,谭雅琼,等.养老护理员工作压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7):955-959.

[6]段婵媛,田春霞.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7(18):293-294.

[7]闫勇,谢明荣.基于ERG理论的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探析——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52-55.

[8]辛程,张会军,程玲,等.养老护理员工压力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9):848-850.

[9]付敏红,吴丹.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5(6):14-18.

[10]向丽云.养老护理员心理压力社会工作介入[D].湘潭:湘潭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压力源应对策略
习练健身气功对缓减大学生压力源的影响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基于动机理论下知识型员工压力缓解策略研究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当代大学生压力源及其应对路径研究
当代考研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