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家长教育课程 提升家庭教育胜任力①

2019-06-30侯清珺

中小学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

侯清珺

摘要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翰林校区系统建设“知行院”家长教育课程,对家长进行有效指导,形成了家校育人合力。学校以“遇见即是美好”为家长教育课程理念,从家庭教育的真实需求出发,构建了包括问道、齐家、同行三大类课程的系列家长教育课程。通过翰林大学堂、翰林微课堂、在线课堂、家长成长沙龙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实施课程;通过对课程内容和实施、家长学习效果、家长角色的评价提升课程实效;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组织系统和完善的支持保障系统,保证课程的规范实施。

关键词家长教育课程;家校合作;家庭教育胜任力;问道课程;同行课程;家长成长沙龙;PTA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9)05-0047-04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如何培养合格家长?如何通过科学的家长教育,提高父母的家庭教育胜任力,进而改进家庭教育,促进家庭中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职责?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翰林校区(以下简称“翰林校区”)基于生源特点,立足社区实际,有针对性地建设“知行院”家长教育课程,对家长进行有效指导,使得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行动与学校教育遥相辉映,形成了良好的育人合力。

一、“知行院”家长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1. 了解真实需求,明确课程目标

翰林校区地处郑州市北部,生源主要来自周边的新建小区,这些小区都是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逐渐建成的“新住宅小区”。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家长中的自由职业者达到近70%;家长群体中80后是主体,有5.24%的家长认为子女的教育“树大自然直”,是顺其自然的事。这就给学校的家长教育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认为,翰林校区要发展成一所优质学校,首先应立足社区实际,肩负起“教育孩子,影响家长,引领社区”的使命和责任。为此,翰林校区在文化路一小“乐享教育”思想引领下,以“遇见即是美好”为课程理念,以培养明理、智慧、豁达、仁爱的家长为目标,从家庭教育的真实需求出发,致力于构建“知行院”系列家长教育课程。我们认为,相遇开启美好,家庭、学校因孩子而相遇结缘,为教育相携续缘,家校携手为美好而同行。我们希望通过课程的开设实施,指导家长学习国家教育方针和相关教育法规政策,唤醒家长家庭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家长了解基本的儿童成长规律,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具备组织管理家庭生活的知识和能力;使家长能够认同学校的办学思想,积极参与家校共育,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构建立体教育网络。

2. 设计序列课程,编织共育网络

“知行院”家长教育课程包括问道课程、齐家课程、同行课程三大类,每一类课程又包含四类课程。

其一,问道课程。旨在引导家长了解儿童成长规律,掌握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学会科学养育。主要包括成长之道、养育之道、修身之道、非常之道四类课程。具体来说,成长之道包含“幼小衔接、孩子进入中年级、青春前奏曲、男孩/女孩教养记”等内容,养育之道包含“好孩子不挑食、早睡早起身体好、跟着经典学礼仪、为孩子搭建安全网”等内容;修身之道包含“谈吐有品位、生活有追求、处世有礼节、乐享书香系列”等内容;非常之道包含“我的孩子独一无二、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等内容。

其二,齐家课程。旨在引导家长明确家庭成员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具备家庭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营造和谐家庭,形成良好家风。主要包括好爸爸课程(包含“爸爸回家吧、爸爸的陪伴、夸夸我的好爸爸”等内容)、好妈妈课程(包含“百变妈妈、妈妈的智慧、我为妈妈来点赞”等内容)、好家庭课程(包含“让家充满正能量、好夫妻才是好教育、三代同堂乐融融”等内容)、好家风课程(包含“追忆老家风、重塑新家规、好家风代代传”等内容)。

其三,同行课程。旨在让家长了解家庭、学校、社会合作的重要性,养成积极主动与学校和教师协作的习惯,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家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主要包括“同心家校”(包含“父母入学课程、家校沟通课程、和孩子一起毕业”等内容)、“同行课堂”(包含“爸爸/妈妈进课堂、带着孩子去上班”等内容)、“同行管理”(包含“三级家长教师协会组建与运作、好家长评比”等内容)、“同行服务”(包含“乐享人在行动系列”)四类课程。

二、“知行院”家长教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知行院”家长教育课程服务于家长,属于非正规成人教育,鉴于此特殊性,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应该立足成人教育的特点,以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契合实际的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实效。

1. 多种形式助推家长教育课程实施

家长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家长、学校、教师等多方因素,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一些形式来推进。

其一,翰林大学堂—团体性课程集中学习。每年学校都会邀请校内外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对家长进行通识课程培训,能容纳500人的翰林学堂便是家长集中学习的主要场所。比如:每年新生入学时开展的“家长入学课程”,每年的“父亲课程”“母亲课程”,以及每学年的年终表彰大会、分年级组织的家长团队学习等,都是大学堂的主要内容。

其二,翰林微课堂—针对性课程对症指导。教师会根据学生某一时间段在思想动向、行为习惯、学科学习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或是某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集中反映的教育难题或困惑,有针对性地录制成10分钟以下的微课,推送给有需求的家长,以便有效地对症施策。

其三,在线课堂—线上随时随地学习。为方便更多家长参与课程学习,学校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家长开展线上学习。例如:在学校网站设立家长教育课程专栏;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课程资源;开展课程直播,满足一些无法现场参与课程学习的家长的学习需求;不定期推送专家文章、前沿观点,供家长随时学习。

其四,家长成长沙龙—搭建互动交流的共享平台。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沙龙或者分享会,为家长们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让有共同话题的家长可以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聊聊孩子成长的事,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像孩子们那样结为成长伙伴,从而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孩子的成长。

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及受教群体,家长教育课程采用灵活的上课时间。团体性课程一般在周末进行,一些特殊课程则需要提前1~2周发出邀请。比如:考虑到受教群体的工作性质,“父亲课程”通常会提前一周发出通知,以方便家长提前调整工作时间,这样就可以保证参与率每次都能达到90%以上。小型沙龙或故事会,则一般会根据参与人员的时间商定,如在下午放学后或者晚上进行。

2. 多维评价确保家长教育课程实效

为切实保证课程实效,翰林校区的家长教育课程通过课程评价不断调整完善,以评价促进课程发展。

其一,对课程内容和实施的评价。课程的内容设置是否符合家长需求,课程实施活动组织形式是否合适、效果如何,家长作为直接参与者是最有发言权的。每次大型课程结束,我们会让参与者完成一份课后问卷,对本次课程从内容设置、组织形式、讲座者的风格、学习者的收获、对课程的建议、学习者的疑惑等方面进行反馈;也会倡议家长将学习后的收获发至公共邮箱。学校课程中心的工作人员会收集整理问卷信息,及时向学校反馈家长意见和建议,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和形式。

其二,对家长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学年为周期,主要通过学习过程的记录、学习后的行动以及家长角色评价来落实。其中,学习过程记录主要以家长参与课程活动的次数和学习笔记来评价。每学年末,全体家长要上交课程手册,由家校协会组织委员统计考勤;由班级家校协会秘书长负责查阅学习笔记,并且在班级微信群定期通报家长参与学习情况。此外,学习是为了改变,改变要有行动。家长是否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家庭成员最有发言权;家长是否按照课程学习要求,按时完成服务性公益课程,家校协会都有记录。对于不同类型的家长教育课程,我们还采取了分类评价方式。例如:问道课程主要以家长自评和学校教师结合家长对孩子的培育过程和培育效果进行评价;齐家课程的评价以家庭成员互评为主;同行课程的评价以班级和年级家校协会为主。

其三,对家长角色的评价。我们征询学生意见,制定了“翰林家长”评价标准(见表1、表2),通过家长自评与家庭成员互评,对家长参与课程前后的行为变化进行评价,以评价来促进家长和课程共同发展。每学年末,学校会邀请家校协会一起对家长进行综合评价,年终会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邀请社区领导和家校协会成员为评选出的“智慧爸爸”“智慧妈妈”颁奖。

三、“知行院”家长教育课程的管理与保障

我们通过建立健全的课程管理组织系统,形成全校联动的课程运行机制,来保证“知行院”家长教育课程的规范实施。

1. 全校联动,构筑系统规范的家长教育课程管理网络

其一,设立课程管理机构。学校设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作为家长教育课程的专门管理机构。中心主任由校区的副校长兼任,副主任由学校德育主任、办公室主任、教导处主任和家校协会主任担任。中心下设资源部、运行部、督评部三个部门,分别负责课程从设计、挖潜、筹备、实施到考核的全过程管理。其中资源部的职责是了解家长的课程需求,挖掘课程资源,拟定课程计划,管理课程文档及资料;运行部要负责课程筹划与组织,以及课程宣传报道;督评部主要负责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对课程进行评价、奖励。

其二,规范家长身份管理。每年新生入学,学校会为每一名新生家长发放《入学证》,上面显示学生和家长信息,有效期为六年。《入学证》具有多重作用:一是家长出入校园的通行证,方便家长和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二是家长参加家长教育课程的学员证,可以凭证借阅学校图书;三是家长协助教师指导活动的工作证,如参与春秋季游学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志愿服务等。

其三,完善学习过程管理。为方便家长记录学习历程,积累成长收获,学校为每一名学生家长印发了《家长教育课程手册》,同时规定:每位家长每学年必须完成不少于四次的课程学习,并认真进行记录和反思;每学年完成不少于六小时的家校志愿服务活动,由班级家校协会负责记录。每学年结束,会有班级家长管理员汇集统计家长完成学习情况。

2. 专业护航,建设完善的课程支持保障系统

其一,实现专业保障。家长教育课程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家庭伦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要求配备专业的课程团队。自2016年起,学校分批选派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目前学校共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五名、国家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三名。

其二,完善组织保障。家长教育课程的实施主要借助学校的专门管理机构—三级家长教师协会(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简称“PTA”)推进。校级、年级、班级三级PTA的建立与运作遵照规范的制度运行,不同级别的PTA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职责。例如:校级PTA由学校各部门(德育处、办公室和教导处)负责人与各年级家长代表组成,负责学校层面的家校沟通与合作,参与学校发展中与学生有关的重要事情的决策与运作,如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与评估,学校塑胶操场的建设与过程性监督,学生餐饮的管理与监督,学生校服的征订,学生研学旅行课程的服务与指导等。

家长教育课程实施以来,不仅更新了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家长的文明素养,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行动更加积极;而且家长的变化也助推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发生着改变,自觉和互助正在逐渐成为新的社区文化生态。“知行院”家长教育课程如今已成为学校的一张特色名片。

(编辑 谢 凡)

注释:

①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郑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重点课题“小学家长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ZJKZD-X01-01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
拉近家校心理距离,促进问题学生转化
关于教师教育管理权运用的思考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校合作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的策略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校携手,共筑和谐育人环境
家校合作与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