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复性熬:夜隐形崩溃还是精致无聊

2019-06-30

环球慈善 2019年3期
关键词:报复性

被动熬夜也好,主动熬夜也罢,其形成原因和解决办法,都是日益迫近的课题了。

“报复性熬夜”上了热搜。睡眠,成了”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中国有各类睡眠障碍者约占人群的38%,高于世界27%的比例。国人睡眠现状可以概括为,“小孩睡得晚,大人睡得差”,所以专家都呼吁:学生减负、减少加班、放下手机、别玩游戏……请把时间还给需要睡觉的人。

但“报复性熬夜”的标签,把新问题推到面前:有时间,也不睡啊。

1

白天忙的,晚上不想睡,渴望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比如生活如打仗的二孩父母,比如被学习工作撵成狗的“研一族”  “漂一族”。白天不忙的,晚上也舍不得睡,刷刷抖音玩玩游戏,朋友圈里点个赞,爱交际的还要兼顾群侃……

有人说,这是年轻人因白天被控制造成的补偿心理。也有人说,所谓“报复性熬夜”根本就是制造焦虑。生活丰富了,人们才把夜晚过得比白天还热闹。那一点点黑眼圈,就像读书时代突然涌现的眼镜潮,电视时代司空见惯的啤酒肚——当我们与世界联通的媒介升级到永不关机的状态,睡眠时间缩短在所难免。

这样的乐观并非没有道理。我们今天“睡得更少”,前提是”亮”的时间多了。资源和技术的变化,让我们摆脱了黑暗与枯燥的束缚。“熬夜”与“不熬夜”,成为两个虽相斥却平等的选择。排除被动“熬夜”,即使面对更充裕的睡眠时间,每个人也仍然可以自由选择,没道理非给“熬夜”贴上一个道德标签。孙康裹萤映雪被当作勤学励志的榜样,但那不也是“熬夜”吗,再说我们也不知道孙康当时读的什么书,比现在网络小说高明多少。

2

真正的问题在于:“熬夜”特别是过度“熬夜”,会给我们带来现实危害吗?如果会,如何限制和解决这些危害?

对于第一个问题,公众的认识并不全面和客观。这是许多人虽然尽情调侃着这个话题,在这上面吐槽、卖萌、编段子,却并没有真把“熬夜”当成事儿的主要原因。对国人“熬夜”问题真正害怕和担忧的,是医卫工作者。特别是精神卫生科医生们对此的提醒,应该待到更多重视。

最近几年,我国精神类疾病发病率持续增高,专业人士认为,缺乏睡眠是“帮凶”之一,虽然精神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但长期睡眠不足可能与所有的精神疾病有关,有些情况下,二者甚至互为因果。换言之,喜欢“熬夜”或很能“熬夜”的人,并不知道还能健康地“熬”多久,也许熬着熬着,就熬暴露出的问题,究其原因与公众科学素养不高有关。

无知者无畏,“乐观”的熬夜族也许不知道,我们的平均睡眠时间在短短几年内,已经减少了一个多小时,目前不足7小时。这会给健康带来怎样的影响,轻松而丰富的“熬夜亞文化”,会不会像杀手躲在黑暗中,猝不及防向个人乃至群体射出最残酷的子弹,导致生活坍塌解构——几个热帖显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3

对于“如何限制和解决这些危害”,“报复性熬夜”也许是句调侃,但“熬夜的报复”却是规律。既如此,被动“熬夜”也好,主动“熬夜”也罢,其形成原因和解决办法,都是日益

迫近的课题了。

必须看到,夜晚“丰富”起来了,但同时,我们的许多白天,仍被大量空洞、刻板、消沉的时间所占据着。忙,但是忙得不知所谓,忙得无所事成,忙得转头即忘自己忙了点什么……这样的情形既然不能都推给”生活所迫”的理由,只好把“消磨”拿一个”报复性熬夜”或“癌性拖延症”这样的语言表情包来掩饰一下。

解脱,但是丢了目标;放纵,于是选择无聊。从当初“习惯性扫雷”“加班偷菜”到最近火得快凉得更快的“夸夸群”,我们在无限种“文化快消品”的试用和淘汰中,随波逐流,其间浪费着惊人的时间、资源乃至生命力。而当我们拥有了更长更亮的夜晚,“无聊”可以不用像白天那样需要伪装,岂不正好放松下来,更惬意地消费这些时间毒品?

“报复性熬夜”,是我们为失控的无聊感打上的粉底。但是,无论科幻小说中人类摆脱睡眠对生命长度束缚的描写多么诱人,充足睡眠、均衡的健康标准。撒娇不能强健生命,熬夜除了带来黑眼圈,还带来高血压、糖尿病和抑郁症。睡得够、睡得好,醒着的时间才不僵硬不苍白,而更有弹性的时间,才能包容真正丰富真正活泼的生命内容。

【网友评说】

@张扬——不是想熬夜,而是有焦虑,即使再累,也睡不着。

@一大碗红烧肉——道理者懂,可是只有晚上的时间是自己的啊……

@电视的分割线——只要减少社交时间和网上冲浪的时间,就能慢慢回到正常的生物钟。

@丁香医生——不同职业的年轻人,不约而同的睡眠问题,这一大“新工伤”浩浩荡荡,杀伤力强!

@知乎网友——就是在心底深处不平衡。白天上一天班,都不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好不容易到了晚上,下班做完饭、刷完碗、洗完澡,看一眼表,竟然已经九点多了。咋办,要独处、要找回自我,于是只能跟表针死磕到十二点。感觉只有这时候,自己才是自己。

【媒体观点】

光明时评——说“报复性熬夜”是“一种反抗”“一种无奈”,则过于牵强附会。首先,这种“反抗”很是小儿科。即使家人、同事、领导、社会、环境都给年轻人的生活造成了压力,这种反抗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其次。熬夜和失眠本就是两回事。如果因为精神压力过大而造成失眠,更应该及时重视自身的心理问题,而非选择熬夜娱乐。

中国青年报——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报复性熬夜”到底报复了谁?身体是自己的。熬完夜后还是要面对第二天,该上班还是要上班,说到底还是在报复自己。

猜你喜欢

报复性
The lie we tell ourselves about going to bed early我们对自己说的早睡的谎言
那些报复性旅游的人都经历了什么
别被“报复性”夜宵“报复”了身体
绝佳机会下的“报复性”特许经营该如何做
别被“报复性”夜宵 “报复”了身体
东风雪铁龙:18亿元中的“报复性”加码优惠
别被“报复性”夜宵“报复”了身体
2020年,预测小龙虾产值将超7000亿元!疫情过后,小龙虾是否迎来“报复性”消费?
报复性涨价
报复性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