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正音要从众俚不能流俗

2019-06-30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9年17期
关键词:流俗国家语委正音

这几天,一些汉字词语的新读音引发热议:许多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现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而一些错误的字音,现在却成了对的……许多人称“怕是自己遇上了个假学”。

语言文字是人们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交际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词语被将错就错,人们习以为常。比如,房屋建设中常见的“给排水”一词中的“给”字,几乎所有的人都读成“gei”,而这个字应该读“ji”,是“给养”“给予”“供给”的意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发音也会出现变化。一个人读错音那是针尖上挑毛巾——不足为奇(旗),大部分人都读错音,那就应该考虑改音了,这就是所谓的约定俗成。“说客”的“说”很多人可能会读“shuì”,但现在其实读“shuō”;“粳米”的“粳”大部分人会读“jīng”,但现在要讀“gēng”。汉字读音的更改并不仅是近两年的事情。在1987年,曾有过“呆板”(ái bǎn),变更为dāi bǎn的案例——这主要是为了尊重大众的习惯。

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语言根据约定俗成做出改变,能够更加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好处多多,善莫大焉。例如,若非象棋保留了“车”的另一读法,我们就不会知道,古人曾把车比喻为行路中的居所,而读“车”为“居”。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同时保留两个读音,在不同的语境当中读不同的音,这样各得其所,两全其美。

(摘自《南方日报》2019年2月20日)

赏析

汉字正音,必须严肃,要尊古,还要从众。要正本清源,但是不能流俗,更不能迁就。许多人发不好平舌音、翘舌音,或者说不准前鼻音、后鼻音,权威部门从来就没有因此而有简化的打算。好在新闻只是源自国家语委曾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至今还未成定论,但网友的担心不失为一种意见反映。

猜你喜欢

流俗国家语委正音
抱朴子
略论汉语流俗词源
从闽粤两地正音书的语音性质看清代官话问题
学者聚焦
天一阁旧藏《太和正音谱》考
盐谷温《太和正音谱》排印本研究
文学作品中英国19世纪的社会流俗
2011
—2015年国家语委课题立项现状分析
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第14次会议在京召开
国家语委“十二五”重大招标项目:“新疆少数民族普通话普及度抽样研究”顺利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