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完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2019-06-29杨敏
杨敏
摘 要: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经济局势,国有企业必须以经营目标为中心,把生产经营和资本性支出等一切经济活动纳入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分析、考核等预算管理体系,确保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现状,对其面临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进行讨论,以期能够为国有企业的优化起到助力作用,让国有企业面对新的经济形势能够越走越远。
关键词:国有企业;预算管理
引言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和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当今复杂的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机遇。过去粗放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需要追求更科学更精细化的管理方式。目前多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中,全面预算管理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国企所采纳并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同时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传统预算管理的升级,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所有部门、单位的各类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更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全面预算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预算,凡是涉及资金活动的公司行为都要有预算。全面预算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时间内(一般不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它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为目的,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并编制预计利润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目前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1、缺乏企业预算管理基础设施
企业预算管理活动不是凭空开展的,需要依靠一定的“基础设施”。这里的基础设施并不是指具体的材料和设备,而是全面而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首先,是企业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公布平台。负责预算管理工作的人员需要及时收集企业内与预算相关的数据和资料,确保预算分析规划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次是信息交流公布平台,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安排,需要实时在平台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公布,保证企业各个岗位都能根据预算管理活动的规划进行工作,做到全员参与。此外,想要保障预算管理活动的实施效果,更需要拥有科学严密的考核制度,以保证通过科学有效的考核来推动企业预算管理活动顺利进行[1]。
2.2、预算编制止步于财务预算,预算执行不到位
预算编制的结果往往会以整套的预算数据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但预算管理的编制工作却不能止步于此。预算对于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应该具有计划意义,尤其对于中基层员工而言,需要有着较强的工作计划指导功能。单纯的财务数据无法起到此种功效,这就要求将预算数据进一步细化到具体的业务操作措施上去。预算的执行应该是全过程的动态的,有些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完成后不重视预算执行工作,各业务板块自顾自地进行工作,到年底再看业绩成果。对于经济环境、政治局势、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等重大变化不进行及时分析,适时进行预算调整;对于既定的预算不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分析差异原因并找出整改措施,预算与经营完全脱轨。
3、国有企业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探讨
3.1、提高全体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
要让全面预算管理为国有企业服务,就要提高全体员工对全面预算的认识。首先,要强化高层管理人员将企业的预算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高度结合的意识。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制定企业的五年发展计划,细化战略目标,再进一步细化五年计划,与每年的预算联系起来,实现顶层设计与年度预算相互连通,方向一致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科学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其次,加强面向全体员工的全面预算管理知识的培训。要让企业的所有部门都理解自己部门在企业战略目标中的价值所在,化被动为主动。最后,在预算管理的实际操作中,要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要让基层员工也知道预算工作要怎么做,预算基础数据要怎么合理地收集统计[2]。
3.2、強化全面预算执行控制力度
集团公司全面预算体系的构建工作不仅包含制度的建设,还涵盖了具体的执行和控制工作,只有确保其切实的执行才能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对公司发展的积极作用。首先,要发动公司员工充分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当中,明确各部门及员工的具体职责,使全面预算渗透进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使其有效执行。其次,公司应该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控制力度,加强过程控制、刚性控制与柔性控制相结合,业务控制与财务控制相结合。公司应该制定相应的监管机制,定期对全面预算执行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其中的漏洞,对于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使其起到一定的告诫作用[3]。
3.3、预算编制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企业实际经营状况
为基础国有企业的编制要充分体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导向作用,将企业战略目标按年度分解至各个预算编制年度,作为当年确立年度预算目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充分分析内外部经营环境,考虑既有的和可预见的各种风险,认真对待各业务部门的反馈意见,最终设定科学合理的年度预算目标。年度预算的设定应该是一个“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的多次反复协调磋商的成果,确保既能保持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相一致,又符合企业目前的实际经营状况,有利于企业长短期利益的协调发展。
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预算管理的趋势所在,国企在日益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必须与时俱进地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方式方法,克服困境,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和执行准则,提高全体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真正发挥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国有企业降本增效、规避风险、实现战略目标、推进资产保值增值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梁少君.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9):72-73.
[2]刘爱华.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19(25):100-101.
[3]陈静静.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19(2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