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成因及风险管理
2019-06-29张泽芫
张泽芫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航空客流量的数量不断增加,航线也逐渐变多,这也增大了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的发生几率。本文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此后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關键词: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成因;风险管理
前言
新的发展时代下,我国民航获得了快速发展,空中交通管制期间较易出现各种风险因素,且其受到多方面影响,其中人为因素占据较为关键作用。且功能缺陷、程序差错以及错误安装配置等也会直接导致差错的发生。此时管理人员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采用高投入、高技术措施,完善管理机制,充分保证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保证民航的基本经济效益。
1.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的原因
分析相关统计数据可知,民航空中管制差错的主要原因为人为因素,其占据较大比例。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属于民航交通管制问题的主要原因,且人为因素存在较多类型,彼此各不相同,具备针对性与特殊性特点。当前我国民航部分管理人员并未真正重视民航的安全性工作,日常工作中缺乏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甚至存在得过且过心理,以致在操作中没有严格遵照相关标准流程,经常因疏忽大意而无法尽职完成相关监督任务,无法保证空中与地面工作配合的默契度。民航工作人员不但在技术方面没有符合基本标准,且心理素质也较差,部分领导人员在监管方面缺乏完善经验,无法保证合理的监督力度。同时,部分设置方案缺乏可行性与合理性,实施期间无法预期效果。对此,民航空管差错中的人为因素具备明显的决断性与基础性,为了进一步避免差错的发生,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应不断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保证较高的综合素质,并具备良好的责任心[1]。
1.2管理因素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由多种管理因素引起,实际运行过程中,民航管理层的主要工作便是准确下达各项指令,做好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保证配合性,以确保合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对此,民航内部管理制度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整个民航行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决定性因素。但当前民航管理部门也存在较多需要改进之处,比如缺乏相关法令与管理制度,民航划分的各个部门工作流程并不明确,管理工作水平较低等。且民航具备自身的独立性,在航线设计方面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无法保证统筹效果。除此之外,民航相关人员的招聘工作也并不合理,存在较多改进之处,没有确定招聘要求,且职员的薪资并不合理,无法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员工工作期间出现消极怠工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民航并未充分重视,没有针对性的安排相关的培训模式,员工也缺乏积极学习的态度。对此,为了充分降低民航交通空中管理差错的发生几率,相关工作人员应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以切实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准[2]。
1.3技术设备因素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期间需要使用各种导航设施、信息技术以及高精度的航空技术等,以便保证全面监控飞机的运行情况,确保航行的安全性。对此,航空管理效率的直接决定因素便是各种先进设备、运行系统等。但受经济因素与地域因素的影响, 加之技术人员没有掌握科学的设备维修技术,以致空中交通管制期间极易出现差错问题,进而引发各种交通事故,为人们带来了生命与财产安全隐患。
1.4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灾害具备不可抗性与突发性特点,变幻莫测,包括各种风雪天气、雷电天气、冰雹天气等,很容易导致空中交通管理出现差错问题。同时,外电磁场以及其他设备的通讯信号也会干扰飞机的正常运行,导致交通管制出现差错。这些自然灾害因素虽然无法有效避免,但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在起飞前及时检测天气情况,并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由此看出,为了进一步降低自然灾害因素带来的危害,相关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较高的业务水平[3]。
2.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的控制措施
2.1充分重视差错控制工作
民航相关管理人员应充分重视空中管理差错,并针对性的制定完善科学的管控措施与流程,保证监控效果。民航管制体系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民航运行的安全性,这也是民航运输稳定性的决定性因素。对此,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将安全性与可靠性放于首位,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整体性与全局性策略,最大程度的保证民航顺利运行,确保差错控制方式得到预期效果,提升管制质量水平。
2.2建立完善的交通管制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顺利运行,相关部门应针对当前的民航运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一方面,民航部门应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用交通管制安全管理机制,及时汇报不安全事件,全面做好安全工作,分析差错原因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解决方案,全面掌握事故的发生情况。另一方面,相关管理人员应在管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制定预备方案,保证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的预防效果。
2.3选择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开展需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为了达到预期的管理效率,民航应合理组织管制班组,做好各个班组的搭配工作,强化相互之间的联系,在保证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在既定时间内提高管制质量。同时,还应针对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应急方案,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应对差错问题,实现持续优化,全面提高民航的差错控制水平。除此之外,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后还应有效引入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运行。数据信息的流畅性直接决定着飞行员对飞机的判断,飞行期间,机组人员应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信息技术传递速度较快,民航部门应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经济引入,并定期更换过时、陈旧的设备设施,开发新型安全管理软件,全面提高民航的管理安全性与有效性[4]。
2.4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准直接决定着实际管制效果,对此民航应定期举办培训活动,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尤其应重视其应急能力与职业责任心的培养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民航的软硬件设施均得到更新完善,但实际管理期间却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民航的声誉。由此,民航部门应强化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专业知识的教育效果,提高对空中管制工作的认识。民航所用设备均为高科技设施,企业还应针对性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帮助管理与技术人员掌握更多前沿知识,实现规范作业。
2.5坚持以人为本
当前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民航交通管制工作中,管理人员也应针对存在风险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好风险的管控工作,保证人身安全, 实现民航的高效发展。
结束语
分析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情况可知,大多差错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且还包括技术、管理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对此,管理人员应最大限度的做好民航空中交通差错的控制工作,在思想理念上充分重视,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用合理的控制措施,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侯平源.制约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科技资讯,2019,17(03):117+119.
[2]刘伟.浅析民航空中信息化交通管制安全管理问题对策[J].通讯世界,2017(10):221-222.
[3]秦杰.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2):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