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过程质量控制研究

2019-06-29桂佳俊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4期

桂佳俊

摘 要:精益六西格玛属于21世纪质量控制领域中的技术代表,它主要面向一元过程质量控制领域推行经验技术内容,在过程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优势。本文围绕生产线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探讨了精益六西格玛推进模型的构建,并简单研究了它的关键质量特性识别技术内容。

关键词:精益六西格玛;过程质量控制;推进模型;关键质量特性识别技术

精益生产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所提出的,它在90年代被Womaek引申为“精益思想”,其核心在于不断改进、追求在生产和管理层面上的完美无缺。在Womaek的著作《精益思想》中也重点提到了基于精益化管理的管理思想内涵,并希望将精益思想全面推广到全球各个行业领域中。

一、关于精益六西格玛

精益生产是专门面向大批量产品生产的特殊生产模式,它主要基于价值传递关系来审视产品生产成本的有效降低,目的在于满足客户期待,同时改进产品的生产流程能力。作为一种持续动态的改进过程,精益生产的核心内容主要围绕产品设计、生产、传送、暂存、出售等等生产过程展开,一切过程中都需要消除可能产生各种不必要浪费的可能性。而其焦点则在于识别精益生产的整个价值流向过程上,主要基于顾客需求作为需求满足条件,像经典的丰田“4P”模式就属于精益生产模式。

六西格玛源于统计学术语,由于任何产业中的科学生产过程都是追求量化的,所以利用抽象正态分布可描述这一过程值的精益分布状况过程。其中正态分布曲线代表了企业的产业生产流程能力。如果生产线上产品生产的上下规格权限不变,六西格玛的产品质量合格率会达到99.999%以上,而六西格玛的目标就是保证所生产处的产品过程之与目标值在期望值偏离方面越小越好,例如六西格玛的质量水准对应缺陷率应该为[1]:

精益六西格玛就是对上述两大概念的整合,它的本质为流程改进。精益六西格玛同时吸收了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的各自有点,同时也弥补了二者所存在的不足,确保生产线的产品生产流程能力表现更佳。在企业中,采用精益六西格玛推进模型的情况很多,企业主要是看中了这一推进模型中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二者之间相互优势的互补能力,希望基于此为企业利益最大化服务创造无限可能性[2]。

二、精益六西格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在精益六西格玛模型中包含了两大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应用于新产品或生产流程的六西格玛设计DFSS模型,一部分是利用现有产品或生产流程改进得出的DMAIC模型。两大模型都运用于运行管理模式、生产改进方式以及分析解决问题方式等等方面,且二者都拥有与PDCA模式近似的生产改进模式,都追求产品生产的利益最大化原则,目标均为优化生产流程。当然,精益六西格玛模型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点,例如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就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化,且前者更注重系统优化生产,而后者注重项目管理;前者注重改善策略实施,后者追求突破式发展策略等等。基于二者可构建DMAIC模型,其模型构建流程中包含了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五大步骤。在该模型中追求革新系统应用,同时强调对PDCA模式的补充与扩展,下文主要介绍了该DMAIC推进模型的5个构建应用流程。

(一)模型定义阶段

在模型定义阶段首先策划项目章程内容,它会阐明供应商模型构建全过程,其中包括了输入、生产过程、输出、客户逻辑联系SIPOC分析、分析客户需求等等,目的在于明确顾客关键质量特性与确立合理项目目标,同时对成本收入进行预算分析[3]。

(二)测量阶段

在测量阶段主要对所生产产品的关键质量特性进行定义分析,且要对每一个CTQ与与其相对应的测量系统进行深度分析处理。

(三)分析阶段

在分析阶段,会采用到精益六西格玛工具模型,首先确定关键质量特性内容,获得可追溯变量X,再对阶段内容中的所有X可操作性定义进行分析,收集X基线数据内容,深度理解X收集中的基线数据问题,且需要对每一个X对CTQ的影响内容进行测量过程分析[4]。

(四)改进阶段

在改进阶段,主要会采用到试验设计DoE内容,结合精益六西格玛工具分析其生产线产品生产的关键质量特性CTQ,包括CTQ与变量CX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此明确优化关键质量特性,对X要素水平进行分析,最后实施试验测试。

(五)控制阶段

最后的控制阶段主要是对X潜在风险实施预测控制分析,建立标准化过程规范,合理控制关键要素X。在控制计划中还要对X要素进行备案,同时修订生产过程结果,将结果数据全部移交到的组织管理者一方。结合以上精益六西格玛对现有产品流程,实施推进模型DMAIC改进。

具体来讲,还要针对生产车间生产现状与实际问题进行现场调研分析,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过程质量控制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基于DMAIC模型的阶段任务操作必须到位,同时对各个生产工位的物流供应问题进行排查分析,避免由不利因素造成各种浪费。而在精益生产过程重要要基于六西格玛为数据导向实现生产过程改进,构建多元质量控制过程,主要面向一元质量控制对不同阶段的不同质量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整个过程还应当面向多元过程关键质量特性识别进行分析,保证多元质量改进控制到位,不断提升生产线产品生产品质质量[5]。

三、精益六西格玛模型的关键质量特性识别技术

在精益六西格玛模型中是存在关键质量特性识别技术的,它主要利用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基于一致性检验优化模型质量特性优化过程,减少传统技术方法中的盲目性问题。结合多元化精益六西格玛推进模型,可构建最优传递矩阵工具模型,对模型内容进行改造处理,保证其达到一致性技术要求。在该过程中则不需要对模型一致性进行深度判断,直接求解其中权重值,简化计算流程即可,如此操作可有效提高生产线产品生产质量。目前层次分析法是可有效应用于层级结构多元关键质量识别问题中的,它能够解决质量特性指标与质量元的相对重要性问题,获得有价值比較结果。同时它对现场数据的依赖程度非常之低,比较适用于精益六西格玛的现场生产与推进模型应用过程[6]。

总结:

精益六西格玛在生产线产品生产中的质量改进活动与多元质量控制技术表现优秀,且能够实现对质量元相关细节内容问题的合理化把握,因此目前基于该技术标准的生产线质量精益化管理机制十分常见,它能够解决生产线上的某些实际质量问题,为企业生产取得良好收益。

参考文献:

[1]肖尚立.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质量管理改进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25):97-98.

[2]褚玲玲,冯欢,石钰, 等.精益六西格玛理念稳定护理队伍初步探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9,12(2):262-263.

[3]张森峰.运用精益六西格玛方法优化企业培训体系[J].人力资源,2019(12):41-42.

[4]刘其磊.六西格玛与精益的整合[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18,28(5):32-33.

[5]于涛.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在安全环保督查工作中的应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9,35(5):44-47,51.

[6]王叶飞,王蓓,郑文琳.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减少检验标本不合格率的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8):110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