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合唱指挥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分析
2019-06-29杨超
杨超
摘 要:在当今国内各个高等院校内,开设合唱指挥课程的院校比较多。合唱指挥课程也是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因其集创作、演唱、指挥、和声、曲式分析等能力于一身,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从这一点充分说明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对当今新时期新时代的人才需要有着很高的应和性。但在目前全国各个艺术高校针对合唱指挥这门课程,课程教授的研究和分析还是很少。在传统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使得高校合唱指挥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及教材建设上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高校;合唱指挥
1我国高等院校合唱指挥课程的现状分析
首先,目前我国各个艺术院校虽然已经开设合唱与指挥课程,但是对学生的教学重视度还是不够。有很多院校教师的专业性欠缺,不够完善。依赖性过于单一,总感觉艺术生只有声乐,器乐为其学习的根本,忽略了视唱,和声,指挥,作曲,音乐史的重要性。然而,合唱指挥课程正是这些内容的综合,让学生充分提升到自己专业的新高度。很多高校在专业课时的安排上不合理,设定时间过短,教师在教学上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不负责。其次,教学内容不够全面,形式过于单一僵化,给学生传递信息量少。在课程教学上内容只是单一的演唱作品,指挥作品,缺乏辅助性内容教授。在课堂教学方面一味的演唱练习作品,会让学生缺乏求知性,不利于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指挥合唱作品。再次,有些高校把合唱和指挥设定成两门学科,分别进行教学,二者互相独立出来,这样也就使得合唱和指挥缺乏互通性,在教师教学模式上看似清晰简洁,这样对学生来说不利于他们对合唱指挥综合能力的提升。
2高校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
2.1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转变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提升专业能力,在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模式上,要力求创新多采用引导式教学模式,先是让学生们进行模仿,在模仿到一定程度之后久而久之就转换成其自身的独有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分组排练,参与到教学和组织排练中来,在实践中学习锻炼,更能够加快提升学生能力。以排带练也能够提升学生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学会读谱,正确读谱
所谓学会读谱,并不是让学生认识乐谱,而是学会读谱的方法,以及合唱总谱的读法。在拿到一首作品时,首先要进行分析,对其中每个声部要进行掌握,以及其中的每个声部的难点和困难点都应清楚,且需要指挥者进行演唱,所謂演唱,不能单靠假音毫不费力地演唱,而需要指挥者以合唱队员的形式,运用声乐技法进行演唱。这样才能够找出处理音乐的感觉和难点。其次,对作品要进行细致案头分析。这时的分析要采用音乐学的分析方式。可概括为作品背景分析和音乐本体分析。所谓音乐创作背景分析,是针对作品创作的时间、作曲家的介绍,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曲家创作的意图等方面进行分析。而音乐本体分析则采用音乐创作技法、音乐曲式结构、和声色彩等音乐的技法方面的分析。在分析中还可以融入对作品的情感分析,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让合唱队员融入作品中。如在俄罗斯合唱作品《在森林里的那一边》中,笔者将其分为三类情感,一类是开荒的喜悦,另一类是麻雀偷吃亚麻的愤怒,最后是内心的无奈情感。这样的分类融合到演唱中,可以更好地让合唱队员找到情感的表达。
2.3合理的指挥的设计
合唱的指挥是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格,不同特点,不同的音乐要素(速度、力度、节奏、节拍)来引导合唱队员来演绎作品,演唱出流畅优美的歌曲。指挥是由图示、点线、分拍、合拍以及虚拍、实拍等多种样式构成。指挥可以分为感性指挥和理性指挥,感性指挥重视的个人情感的表达和抒发,而全然不顾合唱队员和音乐效果。其标志性是动作夸张、浮夸、舞台表现力强烈。理性指挥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动作则以“准、省、美”为前提,不以夸张的动作、浮夸的表演来取悦观众。指挥的姿态要强调“含胸拔背”、沉肩垂肘、虚灵顶颈、眉开眼笑、下巴微收等合唱姿态,这些都是需要前期专门去训练。再者,要对基本指挥图示有准确熟练的掌握,以此作为知识目标进行学习。再者,在指挥设计中要考虑到呼吸与乐句指挥、不同节奏指挥、收拍与起拍、常用拍子的指挥图式与训练、旋律线的指挥与意义以及双手分工组成,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指挥设计能力。
2.4加强视唱练耳的学习,对音准的整体把握
音准在合唱的演唱中至关重要,尤其是阿卡贝拉和无旋律伴奏的作品。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音准的训练。同样有些同学在学习和演唱中往往会出现音唱的偏低或者偏高的现象,因此,这些就需要我们去准备解决。如演唱的音偏低,有可能是因为发声方法偏后,喉头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的。而音高偏高也是因为演唱者对音高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无法认识到音准的重要性。在音准的训练时,不要一味跟着钢琴的声音去走,所谓弹着钢琴唱歌,钢琴知识作为辅助音准的工具,而不是依赖钢琴去完成歌唱的。再者,要加强试唱和练耳的学习,对听音和练耳的训练,笔者就曾发现有个别同学在指挥合唱团时,队员演唱低了半度,却丝毫没有察觉到,这也是相当可怕的事情。
3高校合唱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和改进
合唱教学的曲目和教材内容是展开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针对目前高校合唱教学教材不合理、乐曲难度大等问题,合唱教学老师应该多学习新的适合普通高校学生合唱的曲目,在网络、书籍、其他学校老师的教学课堂中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降低合唱曲目的难度,确保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合唱学习中,营造积极、活泼、参与性强的合唱教学氛围,保证合唱教学的良好质量。老师在选择合唱曲目时,需要对乐曲进行分类,确定乐曲适合同声合唱还是混声合唱,在展开不同合唱教学时,选择不同的曲目,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在选择合唱曲目时,还要考虑曲目的实用性、时代性、经典性,让学生能够充分体现曲目中所蕴藏的情感,确保教学曲目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被学生所喜爱、所接受。比如《黄河大合唱》《我的祖国》等蕴藏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崇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还可以将高校的校歌作为合唱练习曲目,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此外,高校合唱教学还需要尽量体现出学校和区域特色,尝试将当地的文化资源融入到合唱教学中。
结束语
合唱属于多声部音乐,是以群体歌唱为本体的表演艺术形式。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合唱是重要的内容,开展合唱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文艺生活,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音乐爱好都有积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高校提高了对合唱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合唱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薛瑶.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的创新[J].北方音乐,2015,35(13):175.
[2]陈春丽.浅谈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发展[J].音乐时空,2014(17):76.
[3]李瑞娇.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分析[J].北方音乐,2014(0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