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2019-06-29郭高乐

北方经贸 2019年1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文献综述影响因素

郭高乐

摘要:利润是企业财务报告中的一种重要的会计信息,备受信息使用者关注,很多信息使用者将利润作为决策制定最重要的关键信息,希望企业的利润数字不受任何操控。利润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诱惑。由于巨大的利益驱使,无法通过正常努力达到目标的公司,就会有动机来根据自身的需求操控利润数字。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盈余管理相关研究文献,主要从影响因素方面对其进行了总结评述,以期使企业盈余方式更加多样化。

关键词:盈余管理;文献综述;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1-0139-03

一、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一)融资动机下的盈余管理

1.IPO中的盈余管理

企业为了能顺利上市,会在IPO前一年通过一些非正常的途径达到要求,比如变更坏账计提比例、固定资产折旧等操纵手段调高公司净利润。张力等(2018)研究发现, 企业在IPO之前的职工薪酬低于同期市场薪酬水平, 说明企业在IPO之前存在以降低职工薪酬为手段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在IPO之前企业职工薪酬水平越低, IPO之后企业价值越低。魏志华等(2018)研究发现:接近六成的IPO公司在上市前的三年里存在補税行为,平均补税额大约3400万元,补税行为也主要发生在IPO前一至两年里。其主要原因是盈余管理调节利润所致,而不是会计处理不当或因现金流紧张引起的欠税补缴。

2.股票增发、配股时,企业的上调利润

Kothari等(2016)研究发现,企业的盈余管理导致了股票增发时价值的高估,当企业使用真实盈余管理调整利润时,如减少研发费用支出、减少销售与管理费用等,其增发后股票的市场表现很差。获取银行贷款、避免债务违规也是常见的融资角度的盈余管理动机。

3.债权融资中的盈余管理。

上市企业在债券发行中存在着强烈的盈余操纵动机,上市公司在债券发行过程中存在强烈的盈余操纵动机,吕怀立(2017)采用我国沪深A股市场的债券融资数据,研究发现债券融资增量越高的企业,其利润操纵越多;另一方面,债券具有一定程度的监督作用,债券融资存量越高的企业,其利润操纵越少。

4.企业债务违约前后特点不同,盈余管理方向存在差异

例如,Jha(2013)在研究企业在债务违约前后的盈余管理行为时,发现盈余管理方向的差异,企业在违约前的季度中进行了向上的盈余管理,以避免违约的发生,但是在发生违约之后,却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Franz等(2014)发现,临近贷款违约的公司比远离贷款违约的公司有更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这些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以及总盈余管理的水平更高。

(二)董事会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1.独立董事的不同特点影响盈余管理行为

(1)独立董事薪酬方式影响盈余管理。张天舒、陈信元、黄俊(2018)研究发现, 当独立董事的薪酬过低时, 存在激励不足问题, 不利于调动独立董事履职的积极性, 由此造成公司高管变更与经营业绩间敏感性的降低及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提高。与此相仿, 当独立董事的薪酬过高时, 存在激励过度问题, 削弱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也将导致较低的高管变更与经营业绩的敏感性及更高程度的公司盈余管理。

(2)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影响盈余管理。周泽将等(2017)以2008-2014年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考察独立董事政治关联如何影响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发现独立董事政治关联显著提升了真实盈余管理水平, 而同应计盈余管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当独立董事存在事务所背景时, 独立董事政治关联促进真实盈余管理提升的程度更为明显;补充测试揭示真实盈余管理在独立董事政治关联与扭亏为盈动机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Chen等(2015)发现,2003年美国证监会改革监管制度,要求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应该达到一半以上,以加强独立董事的监管力度。在此之后,不合规公司在信息获取成本较低的情况下,盈余管理显著下降。说明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在更充足的信息环境下起到了更有效的作用。

(3)独立董事日常工作地点影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日常工作所在地与上市公司所在地相同与否对公司盈余管理存在影响,既关系到监管部门对独立董事异地化公司的监督,也关系到对独立董事的任用与甄选。黄芳等(2016)发现,由于独立董事在本地任职更容易获取信息,而异地任职获取信息更困难,不利于对企业进行监督,因此,独立董事本地化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质量,降低盈余管理。

(4)独立董事声誉影响盈余管理。黄海杰等(2016)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声誉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发现会计专业独董的声誉对企业盈余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受聘于大股东掏空严重、低市场化进程地区企业和担当审计委员会主席的高声誉会计专业独董上更为明显。

2.盈余管理会因“连锁董事”具有传染效应

孟岩、周航(2018)基于社会网络理论, 以2014-2016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实证研究了企业在连锁董事网络中的嵌入位置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 企业网络位置越趋于中心或者拥有的结构洞越丰富, 信息和资源优势越明显, 盈余管理行为越容易得到有效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 公司所在地区的法制化水平或公司内部治理水平越高, 网络位置对盈余管理的负向影响越显著, 表明连锁董事网络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 与正式制度之间是一种补充和强化的关系。因此, 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 应同时完善和优化治理环境和社会网络, 以发挥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综合治理优势。

3.审计委员会的特点影响盈余管理

(1)审计委员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降低盈余管理。潘珺和余玉苗(2017)利用创业板公司2011-2013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审计委员会的治理作用及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强,即非执行董事比例越高,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质量越高;审计委员会中具有会计审计实务经验的成员或行业专家成员越多,越能提高公司的应计盈余质量。存在更多熟悉会计准则成员时更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可能性。而对审计委员会召集人履行职务状况的研究又发现,召集人影响力大有利于一直公司的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Badolato等(2014)研究发现,审计委员的财务专长会导致企业降低盈余管理。

(2)审计委员会的职务交叉或管理层权利侵染影响盈余管理。张川等(2018)以2012-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探讨管理层权力在审计委员会内部对审计委员会治理效力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 审计委员会权力侵蚀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而管理层激励可以调节审计委员会权力侵蚀与盈余质量之间的负向关联。这表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失衡与管理层干涉会削弱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力, 但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缓解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及其对审计委员会的操控。邓晓岚等(2014)发现,审计委员会与薪酬委员会的职位交叠程度越高,公司盈余管理越严重;在经理人薪酬水平较高或内部薪酬差距较高的公司中,两个专业委员会的交叠任职与盈余管理的正相关性更强,经理人“薪酬—操纵性盈余”敏感性更高,说明经理人可能与交叉任职的董事合谋来操纵会计盈余质量,进而攫取更高的机会主义薪酬。

4.董事会讨论消息的透明度会影响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在Rose(2013)进行的一项有72名公司董事参加的实验研究中,当公司董事会讨论的透明度增强时,尽管盈余管理有可能增加利润、导致持股董事收益,但是,由于信息透明度较高,持股董事迫于公司盈余管理被外部识别的压力,更倾向于反对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三)与CEO等高管有关的盈余管理研究

1.CEO等高管在不同任期的不同盈余管理动机和行为

Geiger和North(2006)研究了公司CFO变更前后操控性应计项目的变化,发现CFO变更的前一年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上升,正向的操控性应计项目的大幅上升,而在CFO变更的后一年,公司的业绩大幅下降,反向的操控性应计项目大幅上升。Ali和Zhang(2015)研究了CEO在其任期过程中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发现CEO在任职早期和任职的最后一年更容易进行高估利润的盈余管理,但在更强的内外监管环境下,这种操控会减弱。

2.CEO声誉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杨俊杰和曹国华(2016)证实“超级明星”CEO在获得荣誉之后,其精力开始转移,大量参加公司外部的公众或私人活动,如担任其他公司的独立董事、写书等,从而影响公司绩效,这最终导致了获得“超级明星”荣誉后,公司的盈余管理显著增加,而且这种盈余管理的增加在公司治理能力弱的情况下最为显著。

3.CEO等高管持股也会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

杨星等(2016)发现,公司定向增发当年存在正向盈余管理行为。当向机构增发时,增发后一年存在正向盈余管理,而当向大股东增发时,增发后第三年存在正盈余管理。增发组与对照组在增发股解锁年的账面业绩不存在显著差异,公司的盈余行为可能是为了掩饰实际业绩的下滑。李晓玲和刘中燕(2016)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激发了CFO的盈余管理行为,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

4.离职金协议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CEO与公司签订的离职金协议会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离职金协议是一种重要的薪酬设计,在2009年,标普500中的公司离职金平均额甚至达到了其年度工资和奖金的9倍之多。由于通常公司在签署离职金协议时,都会在其中规定一些限制性条款,例如财务违规之后的严格惩罚条款,因此震慑了CEO,降低了盈余管理(Brown,2015)。

5.CEO心理影响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周美华等(2017)发现,上市公司CEO组织认同对盈余管理有显著的影响, 认同度越高, 操控性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同时, 国有企业CEO组织认同对盈余管理的治理效果显著减弱, 而审计师行业专长和组织认同存在相互替代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CEO组织认同和扭亏为盈的盈余管理呈显著正相关, 融资需求高和增发股票的公司中, CEO组织认同越高, 正向的盈余管理越高。

6.高管的人口统计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刘睿智(2017)发现,管理者年龄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管理者学历与正向盈余管理负相关,但是与负向盈余管理正相关。杜兴强等(2017)发现,女性高管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说明女性高管影响公司的领导风格和决策过程,从而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不对称影响。

7.CEO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关健、段澄梦(2017)以2011-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对比分析发生和未发生CEO变更公司的盈余管理差异,探讨CEO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净效应”。结果表明,发生CEO变更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未发生CEO变更的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当CEO与董事长同时变更、CEO继任者为外部继任者或公司股权性质为非国有时,CEO变更导致的盈余管理程度更高。董事会会议次数与股权制衡度对CEO变更导致的盈余管理有一定抑制作用。

8.CEO海外经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杜勇等(2018)基于烙印理论的分析,以2008-2014年度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CEO海外经历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CEO的海外经历对企业盈余管理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该效应主要体现在具有外部融资需求以及位于市场化进程较快地区的企业中。拓展研究表明,相对于来自在大陆法系的经历,来自英美法系的经历对盈余管理的降低效应更明显,相对于海外任职经历,CEO的海外留学经历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降低作用更为明显。

9.高管同期离任与盈余管理

路军伟等(2017)以公司负责人和财务总监的同期离任为观测对象,并以真实盈余管理为例,实证检验传统的“视界问题”。研究发现:公司负责人在离任前一年存在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操控业绩的行为;财务总监的同期离任加剧了公司负责人离任前的真实盈余管理。高管持股和高质量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负责人离任前的真实盈余管理,以及公司负责人和财务总监同期离任前的真实盈余管理合谋,高管离任前在不同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上存在偏好。

二、文献评述

从以上的文献可以看出,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越来越细致化、全面化,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目前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从应计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过度,同时研究角度也开始涉及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张雪梅2018)。从盈余管理的动机来看,主要集中于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以及政治成本动机这三个方面。从影响因素来看,大都集中于公司治理、外部审计、会计准则等微观方面,较少涉及宏观经济因素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将越来越多样化,盈余管理的有关模型有待修正。

参考文献:

[1] 孟 巖,周 航.治理环境、网络位置与盈余管理——社会网络治理效应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4):23-32.

[2] 张 川,黄夏燕.审计委员会权力侵蚀、管理层激励与盈余质量[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8,33(3):40-51.

[3] 周美华,林 斌,罗劲博,李炜文.CEO组织认同能抑制盈余管理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调查问卷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8,21(4):93-108.

[4] 关 健,段澄梦.CEO变更与盈余管理——基于PSM和DID方法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1):126-135.

[5] 杜 勇,张 欢,陈建英.CEO海外经历与企业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8(2):27-33.

[6] 路军伟,刘瑶瑶,杨 凡.高管同期离任与盈余管理合谋——以真实盈余管理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39(12):83-99.

[7] 张雪梅,陈娇娇.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J].证券市场导报,2018(8):29-38.

[责任编辑:纪姿含]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影响因素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