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气安全管理与防止误操作

2019-06-29徐忠鹏

中国科技纵横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安全管理制度

徐忠鹏

摘 要:随着电气设备和系统逐渐增多及复杂,日常运行维护过程中,若安全管理落实不彻底、操作不规范,极易发生电气误操作等安全事故,对设备系统造成冲击影响和损坏,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加强安全管理防止电气误操作的发生十分重要,不容轻视。

关键词:安全管理;制度;电气误操作

中图分类号:TM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1-0059-02

1 电气安全管理

1.1 认真执行安全规章制度

电气操作是高危险、事故多发的行业,因此必须十分重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安全法规,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即:操作票、工作票、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度。

多数电气事故的发生原因在于人为因素(误操作),因此,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同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控制管理,规范电气操作,达到避免事故发生实现电气安全管理的目的。

1.2 加强思想教育与技能培训

对操作维护人员加强思想教育,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提高责任心,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纠正不符合安全规定的习惯做法。要在思想上树立牢固的安全防线,即使是十分简单的操作,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样的疏忽反而会更容易造成误操作事故的发生,虽然简单的操作工作不包含那么多复杂的技术问题,但是这样的工作最会造成不认真对待,不按照规定的程序随意的操作,所以需要在这一部分工作中多费些功夫,从思想松懈的角度上出发,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

对相关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和安全用电意识,加大电气安全隐患整改投入,采取电气安全技术措施消除电气安全隐患。

1.3 应急预案与事故演练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安全运行,是永恒的追求。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复杂性、多变性,电气安全事故依然时有发生。应结合管理部门的各项政策、法规并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防患于未然,对电气安全管理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1.4 科学技术方式强化安全管理

工业的飞速发展,对电气设备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与日俱增,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测控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气设备的不断进步,在电气设备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引入技术方式进行操作安全管理,实现精确智能控制,为电气设备操作过程提供安全规范与控制,有效的防止对电气设备误操作引发的人身和重大设备事故,强化安全管理。

2 电气误操作分析

2.1 常见电气误操作

电气误操作事故主要是指:①误分、误合断路器(开关);②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刀闸);③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闸);④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断路器(开关);⑤误入带电间隔等。

2.2 电气误操作发生的原因

(1)工作人员精神状态不良,忙中出错。电气设备种类繁多、操作模式不一致等,易造成操作人员身心疲惫,进而产生误操作。(2)管理不规范、不遵守操作的规定,习惯性违章。不严格执行操作票、工作票制度,安全意识不强,认为操作简单,违章操作或检修过程中严重违章扩大工作范围。(3)技术措施不完备。无闭锁装置,闭锁装置功能不齐全或闭锁失灵,电气设备本身存在缺陷或者质量不高。

2.3 电气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发生电气误操作事故,轻则会对电气设备造成冲击、损坏部件或设备,重则会导致火灾发生,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具体如下:

(1)误分、误合断路器(开关),造成错误停、送电影响生产和生活。(2)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刀闸),造成电弧产生,后果不可想象。(3)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闸),造成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4)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断路器(开关),造成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5)误入带电间隔,造成触电等人身伤害。

3 防止电气误操作的方法

3.1 传统的防误措施

传统的防止电气误操作措施通常采用制度、规章、规范约束以及人员的安全意识自觉性来保证正确操作,存在一定的漏洞,缺乏强制性。即便采用普通民用挂锁锁住电气设施,也不具有逻辑性,防误效果甚微。

3.2 电气闭锁防误

电气闭锁是由电气设备的辅助接点、电气连线(电缆)及电磁锁按一定的防误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一种闭锁电路方式,进而保证操作的正确性。此种方式,实时性强,操作简单,但需敷设大量电缆实现设备间相互逻辑,工作量大,对辅助接点可靠性和数量要求较高,防误稳定性不高,电磁锁需配置专用电源,防雨、防潮、防霉问题不易解决。

3.3 机械程序闭锁防误

(1)设备闭锁机构互联。主要通过机械程序锁实现,机械程序锁采用机械关联方式保证操作程序的正确性。具体讲,就是利用鑰匙随操作程序传递或置换而达到先后开锁操作的要求,有时会出现互联机构卡涩、变形造成位置偏差,导致电气操作无法进行下去。(2)设备操作机构互联。主要通过单个设备内部的机械机构的相互关联保证操作程序的正确性。一般仅实现单个设备防误操作,但整体系统防误功能不够完善,同时也存在互联机构位置偏差,至使电气操作无法进行的问题。

3.4 微机防误系统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采用技术措施,引入了“第三方”监督审核技术平台,将制度人为管理转化为技术方式强制安全管理,是一种现代防误方式,具有科学性、强制性、可靠性、安全性等特点。

(1)防误系统组成。系统是一种采用计算机、测控及通信等技术,用于高压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装置防止电气误操作的系统,主要由防误主机、模拟终端、电脑钥匙、通信装置、机械编码锁、电气编码锁、接地锁和遥控闭锁装置等部件组成,如图1所示。(2)防误系统原理。系统根据电气系统的安全规范,预先在防误主机中制定每个设备的图元及逻辑规范,操作时主机按照操作票的设备范围,根据设备当前的状态和操作规则与逻辑要求,对相关设备上进行操作模拟预演,系统自动对每项模拟操作步骤进行防误判断(操作正确,则允许;操作错误,则禁止,并显示错误操作项的设备名称及编号,通过专业的防误术语给予语音提示,以便操作人员进行更正);模拟结束后,经通讯装置将操作票中各操作项按照既定步骤传送至电脑钥匙,由电脑钥匙识别对现场闭锁锁具的唯一编码进行操作识别和操作控制,确保解锁操作的正确性,对于综自监控后台遥控操作的设备,可以实现防误主机向综自监控后台发送软闭锁命令,实现遥控操作闭锁。实现防止电气误操作发生,为电气设备操作过程提供安全规范与控制,为实现电气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3)设备闭锁方式。根据电气设备操作机构不同,选用不同的闭锁方式及锁具,满足强制闭锁的要求,如表1所示。

4 结语

电气安全管理和防止电气误操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只有做到日常强化管理,完善制度,精心维护,坚持持之以恒的精神,结合防止误操作的技术手段,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流程进行操作,杜绝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全面提升电气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家能源局.DL/T 687-2010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通用技术条件[S].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26860-201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S].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06.

[3] 长园共创电力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用户手册,2011-03.

猜你喜欢

安全管理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论让与担保制度在我国的立法选择
制度严格 温柔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