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反腐:必要与尴尬
2019-06-28
“这损失掉的10亿每一分都是纯利,我们原本可以用来做公司发展投入和员工福利,却由于腐败白白损失掉了。”1月17日,全球民用无人机及航拍技术的领导企业大疆创新内部发布反腐败公告称,2018年因内部腐败问题预计损失超过10亿元,正在进行内部反腐整顿,目前已有45人涉嫌腐败和渎职被查处。
大疆的公告就像一颗深水炸弹,但在民企反腐风暴当中,大疆绝非孤例。
反腐风暴扑面而来
因为民企的腐败和舞弊较少涉及公共财产,并不会形成公愤,加之每个公司有自己处理内部腐败的风格,有些案件不被广为知晓,所以民企反腐一直都没有受到太多关注。
不过,近些年,反腐公告逐渐成为民营企业“新的标配”。2016年底,中纪委主管的《中国纪检监察报》在头版登载文章,提出民营企业加入反腐阵营值得赞赏。之后,民企腐败更加频繁地被公诸于众。
就在2019年元旦期间,雅居乐地产通报,集团海南区域总裁简毓萍和广州区域副总裁蔡小鹏因严重廉政违纪,均被开除解雇。其中,简毓萍在2010年至2013年担任海南区域营销部负责人期间,多次收受外部人员巨额贿赂,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圈定优质房源给外部人员转卖牟利,情节严重,已涉嫌刑事犯罪。
1月9日,滴滴出行公布2018年内部反腐败、反舞弊事件的相关情况,查处60余起违规事件,共有83人因严重违规被解聘,其中8人因涉嫌违反法律法规被移送司法机关。一股声势浩大的民企反腐风暴扑面而来。
采购、销售环节成重灾区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刑法研究所副所长彭新林表示,经过统计,在2014年至2017年,民营企业腐败犯罪中,民企涉及的腐败犯罪共包括15个罪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单位行贿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行贿罪。
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18中国企业反舞弊联盟现状调查》报告,从业务环节来看,销售和采购环节发生舞弊的概率最高,分别占31%与26%,舞弊者来自销售与采购部门的比例也是最高的。按性质区分,舞弊案件最高发的类型为收受贿赂,其次为挪用资产,占比均为26%上下。
此次大疆内部的舞弊事件主要就出在供应商对接的环节。据披露,原本意图是优化流程的管理改革,却意外暴露出,在供应商引入决策链条中的研发、采购、品控人员存在大量腐败行为。2018年全年,由于供应链腐败,造成大疆的平均采购价格超过合理水平20%以上,其中高价物料高出20%至50%,低价物料以市场合理水平2至3倍的价格向大疆出售。“家天下”的魔咒
民企反腐中的一大难点是约束力差,同样一起腐败案件,发生在民营企业内部往往处罚力度较轻,腐败人员可以跳个槽接着干。同时,许多民企还没有走出“家天下”的魔咒,领导者的反腐意志是否足够坚决,又是否能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地反腐,直接关乎到該企业的反腐效果。相比于国企内部腐败由纪委监委系统查办,民企往往要靠自身调查报案,但如果企业老板念及旧情不想追究腐败人员刑事责任,不报案、不当作犯罪处理,公安机关往往不能立案,更无从介入。
另外,民企反腐在司法领域面临不小的尴尬。据了解,民营内部腐败案件存在立案难、追溯难和量刑公私有别的状况。
之前就有不少企业家反映,对民营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进行同业经营行为非法获利的,司法实践中很难按刑法第165条规定定罪,只能依据《公司法》第215条规定来办——“董事、经理违反本法规定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其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的,除将其所得收入归公司所有外,并可由公司给予处分”,并追究其民事责任。显然,这对民企高管的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度较弱,导致违法成本过低。
可以说,目前,民企反腐实践还在摸索阶段,对其成效保持观望。但可以肯定的是,反腐败对于民企来说已经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南方周末》2019.1.21 曹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