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数据应为创作者提供服务
2019-06-28冯刚
冯刚
《综艺报》:关闭前台播放量后,爱奇艺建立了哪些新的评价体系?
葛承志:建立评价体系并非簡单为了求新,同时也不是单纯因为播放量不客观,而是为了明确服务用户的目的。譬如按照以前的VV值(单日视频播放量),一部40集电视剧的VV值有很大概率会超过20集电视剧。但如果换算成爱奇艺现在使用的热度值,这两部剧的热度峰值未必是集数多的更高。
为了避免用户被电视剧长短所左右,我们在评价体系中加入了UV(独立访客量)、用户评论、分享等概念。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完善热度值数据,加入更多外围因素,譬如在现有爱奇艺内部用户交互、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尝试引入更多可信数据源作为参考。另一方面,我们还为观众呈现剧集热度的增量、增速变化。目前爱奇艺风云榜中已经加入了飙升榜,为用户展现哪些内容在某段时间内出现了高播放增长。
《综艺报》:爱奇艺是否计划开拓面向全社会开放的独立评价体系?
葛承志:目前的爱奇艺指数中有一个功能叫作“词云”,它其实就是对弹幕和评论等观众评价的大数据整理,我们下一步要做的是从中总结出规律。但这种规律性的内容其实并不是单纯为大众开放服务。因为观众更加关注剧集本身,不需要具体的数学公式测量这部剧是否符合自己的收看要求。但对于创作者、制作方而言,这个规律是有价值的。
所有影视创作、文艺创作的成功都存在概率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升成功率,提升优秀作品比例。虽然不能说这些数据背后的规律性总结是成功的金钥匙,但它确实能够为创作者提供参考依据,提升创作成功率。这也是我们对于行业的贡献。
《综艺报》:通过数据分析,能够打破圈层的剧集和综艺具有哪些特点?
葛承志:一般来讲,具有“破圈”属性的内容在播出前期仍聚焦核心圈层。在满足核心圈层需求的基础上,提炼升华出需要传播的主题,通过社交化产品,如微信、微博、传统媒体等渠道向外圈层扩散,形成核心圈、外层圈,才有可能在更大的圈层内获得认同。如爱奇艺的《中国新说唱》,首先还是要满足说唱迷的需求,其次再从中提取出潮流、时尚的能量,进一步破圈。
《综艺报》:在营销方面,爱奇艺有哪些大数据功能应用?
葛承志:我们最近在尝试实时动态植入。譬如在拍摄剧集或节目时没有某些产品植入,但是在播出时实时植入,同时还要让观众无法看出后期贴图痕迹。未来我们甚至可以实现实时识别观众,进行针对性产品植入。如用户是母亲,我们会植入牛奶,用户是男性,则植入啤酒。目前,我们已经在尝试和一些饮品客户进行实时图像识别功能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