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协同共建模式探索

2019-06-28张伟张晓然王建龙梁凯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5期

张伟 张晓然 王建龙 梁凯

【摘 要】 文章论述了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总结梳理了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协同共建的主要做法和效果。即:以“秉持一颗初心、学习一位榜样、培育一份希望、搭建一座连心桥”的“四个一”为特色。分析了这一模式的效果:使得党员干部能够时刻牢记使命,加强党性修养,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师生高效互动和党建活动的深度耦合。

【关键词】 教工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协同共建模式

一、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

党中央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推动全党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取得明显成效。也是要求把党支部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1]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党支部,在做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等规范化支部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也要积极探索基层党支部建设创新模式。

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同于本科生党支部建设的鲜明特点。[2-3]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结合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的专业特色,初步构建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领域专业特色的研究生党支部协同共建的基层党建模式并开展了实践工作。[4]作为基层协同共建党建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凝练,逐步完善了以四个“一”为特色的环境工程研究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协同共建模式,突出特色、紧抓重点,为进一步丰富高等学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二、研究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协同共建模式探索

以《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总体要求为指导,以环境工程专业海绵城市特色方向为依托,以研究生党支部党员构成、支部组织形式等特点为依据,结合研究生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实际工作,以丰富支部内涵建设促进事业发展为主线,在不断总结凝练党建实际工作基础上,逐步构建并完善了环境工程研究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协同共建模式。该党支部协同共建模式以“秉持一颗初心、学习一位榜样、培育一份希望、搭建一座连心桥”的“四个一”为特色,通过近年来的党建实践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秉持“一”颗初心、时刻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根本动力,必须始终贯穿于党支部建设的全过程。研究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协同共建的首要内容就是理论学习联动、共同加强理论学习。结合研究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将“三会一课”支部组织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如邀请教工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为研究生党支部上专题党课等,教工党员就党员如何发挥模范带头、先锋作用,并结合个人成长、学术生涯等,用一个个身边的事例为研究生上生动的党课,极大地调动研究生党员参加党课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不仅局限于研究生党支部党员,也与教工党支部的共同学习。为扎实推进两个党支部联动学习,举办了以“共学同一本经典,分享同一份初心”为代表的系列活动,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经典著作。各学生党员和教师党员进行了深入交流的同时,学生党员之间也就学习的感悟心得进行深入探讨,活动受到研究生和教工党员的普遍欢迎。这种联动学习“经典”不仅是系列活动,也可作为一种经常性的学习环节融入党支部日常工作中。

此外,支部联动学习也不停留在“书本”,更要“走出去”。结合“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伟大的变革——慶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等大型展览学习机会,以及党员进社区等工作为契机,研究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组织共同学习参观,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党性实践活动等,促进深度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深度交流、联动学习,强化学习效果,让研究生党员和教工党员更能时刻秉持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那份初心,并不断砥砺前行。

2、学习“一”位榜样、加强党性修养

汲取榜样的力量,加强党性修养,做合格共产党员是研究生和教工党支部协同共建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榜样”既包括我们的时代先锋、时代楷模,也包括我们身边兢兢业业扎根本职工作的模范。在自媒体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手段和途径,支部联动学习的形式也可以是丰富多样的。除了采用新手段和新途径外,集中视频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结合《榜样》等电视专题节目,组织研究生党员和教工党员共同学习观看、畅谈心得体会,加深理解、领会榜样的精神实质,才更能将学习落到实处。

在对时代楷模集中学习基础上,寻找身边的榜样也是一种强化学习、紧抓落实的有效方法。在研究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通过推荐、自荐等方式寻找“身边的榜样”,进而以“倾听榜样讲故事,样板支部树典范”等方式开展交流学习、座谈等活动,更能加深对榜样力量的理解,促进每一位研究生和教工党员都能学习一位心目中的榜样,引领个人未来前进的方向,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3、培育“一”份希望、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5]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发展寄托了教师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研究生党员更是其中优秀的代表。因此,在研究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协同共建中,也要将人才培养工作充分融入。具体而言,应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对研究生党支部的每一位学生党员进行重点培养和积极引导,将我们每一位研究生党员都培育成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立足自己本职工作,继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争做各自行业的模范与标兵。

4、搭建“一”座连心桥、打通最后“一公里”

高校研究生群体不同于本科生,在学业、科研等方面面临诸多压力,如何有针对引导、解决研究生在学业和生活上困难,是很多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中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研究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协同共建,就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有效途径。研究生党员是研究生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可以在研究生群体中发挥重要先锋模范作用。此外,对于高校研究生,在校期间与其导师接触时间和机会较多,而其研究生导师又多为教工党支部党员,因此,教工党支部党员就在学术生涯规划、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并尽可能为学习、生活上存在困难的研究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搭建教工党员和研究生的连心桥,打通研究生解决学业和生活上困难的最后“一公里”,进而实现师生高效互动和党建活动的深度耦合。

以《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总体要求为指导,研究探索并逐步构建完善了环境工程研究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以“秉持一颗初心、学习一位榜样、培育一份希望、搭建一座连心桥”的“四个一”为特色的协同共建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今后工作中并将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J].党建,2018(10)1+6.

[2] 谭杰.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06)119-121.

[3] 刘兆磊.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机制优化和载体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05)30-32.

[4] 张伟,张晓然,王建龙,梁凯,李俊奇.基于海绵城市建设领域专业特色的研究生党支部协同共建的基层党建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44)148-149+155.

[5] 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