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历程

2019-06-28刘婷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刘婷

【摘 要】 文章简介了中国共产党落脚延安的历史背景,探析了中国共产党延安十三年的发展壮大历程:哲学思想方面树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抗日战争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团结路线;经济方面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军事战略方面形成了更加灵动有效的战略结构和军事体系;领导使用干部就要善于识别干部,确保能知人善用。思想作风建设方面摒弃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产生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毛泽东著作

回顾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从建立、发展到不断壮大,延安时期成为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革命胜利道路上不可或缺且意义重大的历史阶段。正是在这十三年间,中国共产党树立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并且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有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青年走向成熟。

一、中国共产党落脚延安的历史背景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经过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锐减。次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榜罗镇开会决定正式前往陕北,保卫和扩大根据地。10月19日,中央红军越过六盘山,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至此,中央红军主力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的长征胜利结束。

由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创建的陕甘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落脚点和中国革命新的出发点。从1935年10月19日落脚陕北,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开赴河北平山西柏坡,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扎根延安将近13年,领导广大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做出了一系列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大决策,为胜利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延安十三年对中国共产党的深远影响

延安十三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在物资匮乏、战争不断的困境中成功实现了我们党的历史性转型。不仅是我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十三年,更是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辉煌十三年。中国共产党把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独立自主地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坚决进行人民解放戰争,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具有历史性转变意义的伟大胜利。在长达十三年的时期内,我们党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展现出根据地社会建设创新发展的丰富图景。延安时期的社会建设不仅保障与巩固了边区的政权稳定,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与环节,而且为后来我们党开展大规模的社会治理与建设提供了蓝图,为一个崭新的中国留下了最宝贵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开展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1]

三、延安十三年时期毛泽东著作的深度剖析

在对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的蜕变历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仔细研读毛主席延安时期的著作十分关键。其中包括《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新民主主义论》以及《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七篇著作,其真正意义上还原了中国共产党艰辛而又光辉的十三年的蜕变历程。

1、哲学思想层面的亮点

在毛泽东同志早期文章中就已经深度认识到,在斗争中要想取得胜利,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同志认为,要想获得胜利,改造全国人民的思想要从根本上落实。因此,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同志就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革命实践进行了融合,并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对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人而言起到了“明灯”一样的作用。在著作中,不仅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失败进行了经验总结,还彻底揭露了当时教条主义以及经验主义的弊端,真正向中国共产党内注入了“实事求是”的灵魂精髓,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从实际出发,以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另外,该著作还为全党树立了辩证思维,要求党员干部以及普通同志都要在想问题和办事情时秉持辩证思维,真正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问题,这对于中国共产党思想体系的健全和完整具有重要意义。[2]

2、抗战决策层面的亮点

所谓政治,需要拥有大智慧,这种智慧不仅仅在于谋权方面,还体现在政策和策略的平衡方面,在毛泽东同志著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就能深刻体会这一点。该著作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是发展和进步的关键,也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全面发展的重点。并且,在著作中还对相应的势力范围和人群进行了描述,其中,进步势力的发展要秉持“7个就是”的基本原则,全面夯实人才管理基础,确保能凸显进步势力的优势和价值。而在中间势力的争取方面,要将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以及地方实力派作为关键,对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则要集中开展斗争。正是在鲜明的旗帜领导下,才能全面推进相应的工作改革方针,有效实现政治监管,真正应了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将自己的人搞的多多的,将敌人搞的少少的”。

3、军事战略层面的亮点

对于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而言,主要的政治活动就是争取执政地位,毛泽东针对实际情况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对于后续论持久战以及抗日游击战争等都具有指导性意义。在文章中全面分析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局势状态,并且结合相应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具体观点。

最关键的是,文章中分析了我国革命战争的基本特征,结合敌强我弱的革命态势树立了基本的斗争方案,其中,集中优势兵力实现逐个歼灭在战略层面上具有关键性意义。而对于打仗的基本规律则要将运动战作为主线,与此同时完善歼灭战。也就是说,在毛泽东同志的引导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队伍真正意义上形成了更加灵动有效的战略结构和军事体系,也为处处主动和抢占先机奠定了基础,满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军事战略需求。

4、经济层面的亮点

在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不仅仅是政治层面上的发展茫然期,也在經济方面遭遇过严重的困难。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中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3]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境遇十分惨淡,面对这种局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自给自足”经济管理模式,建立公营经济结构,完善自给工业体系的同时,军队也开始了“屯田”管理,有效利用大规模生产结构和运行管理为减少人民负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另外,中国共产党还全面发展人民经济体系,建立针对人民的农业体系、畜牧业体系以及商业体系等,真正意义上建立了贴合大众的经济运营管理方针,这也使得中国共产党顺利度过了经济困难时期。

5、领导使用干部层面的亮点

要想实现队伍发展进步的目标,除了基层队伍成员的向心力外,睿智且战略思想鲜明的领导层也非常重要,干部管理要秉持更加鲜明的态度才能提升整个队伍的战斗力。延安时期关于中国共产党干部路线以及政策体系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毛泽东同志著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他曾经提出,要想发挥干部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就要善于识别干部,有效对其历史工作和全部工作进行均衡衡量,从而分析其具体岗位的贴合度,确保能知人善用。

6、思想作风层面的亮点

要想真正意义上分析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就要深度研读毛泽东同志关于党风建设方面的内容,在延安时期,整风运动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研究价值,在毛泽东同志《整顿党的作风》文章中就将相关问题阐释的非常明确。要积极落实先进的思想理念,摒弃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产生的不良影响,反对宗派主义,将全部力量应用在处理局部和整体关系方面,真正意义上建立更加贴合时代发展的军事队伍。

另外,奉行民主集中制,对上级要保持尊重,并且要服从党的安排,避免官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荼毒,而对于同级部门要从大局出发,树立宏观思想认知意识,有效避免本位主义造成的影响,坚定地落实政府纪律,为中国共产党全面进步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管理空间和环境。基于此,借助整风运动也真正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凝聚力,也为全面落实实事求是发展战略机制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霍修兰.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 浙江工商大学, 2014.

[2] 张世飞.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科学体系[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06).

[3] 杨小冬.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人民公仆思想的新发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9)10-17.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静安区人大代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摄影作品选登
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
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
曲青山:从三个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