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和延伸护理干预支气管哮喘及对患者病情控制、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6-28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2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发作

何 玥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46600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性疾病。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加剧及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改变,其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2010年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4岁以上人群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约占1.24%[1],其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呼吸道疾病。目前,哮喘防治首选方案是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但因其具有难以根治及易反复发作等特点,造成部分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能够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尚不足1%[2],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控制哮喘发作及改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健康教育和延伸护理干预相结合以防治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7年4—10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1例,其中64例成功完成各观察指标随访,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2例,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31~72岁,中位年龄48岁,病程1~29年,中位病程12年。护理方案患者均知情同意,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入选标准:(1)所有病例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版)》[3]中诊断标准;(2)均无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3)均无认知、阅读障碍;(4)非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给予祛痰、吸氧、平喘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即观察病情、心率、血压变化,指导用药;此外,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和沟通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以消除其焦虑情绪,树立控制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够主动配合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及延伸护理,措施如下:(1)哮喘知识宣教: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哮喘的病因、症状和表现、治疗措施及预后等,以逐步消除其不良情绪和树立控制疾病的信心;(2)指导正确使用药物吸入装置:向患者演示雾化吸入的技巧、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而后观察患者雾化吸入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出错误之处,直至正确掌握吸入方法;(3)指导用药:向患者讲解不能自行减少用药次数、剂量及停药,雾化吸入后漱口以预防药物所致干咳、声音嘶哑等;(4)指导日常生活行为:向患者讲解保持室内通风、洁净及适宜温湿度,注意保暖及规律起居,多进行呼吸机功能锻炼等;(5)延伸护理:出院时护理人员向患者告知定期复诊计划、应注意事项,建立患者微信群或QQ群,每位患者建立随访表,每天向其发送用药提醒,每周电话随访1次,发现不能正确治疗者应及时纠正,同时让家属发挥督促作用。延续护理时间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表评价哮喘控制情况[4],测试表共计5条问题,每条0~5分,总分共25分,其中25分为完全控制,20~24分为部分控制,低于20分为未控制;(2)采用哮喘生命质量问卷评价干预前、后生活质量[5],问卷共5个维度(包括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功能症状、对刺激原的反应及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共35项,每项1~5分,共35~175分,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3)本院自拟哮喘知识防治测试题(共40题),完全掌握:答对≥36题,基本掌握:答对24~35题,未掌握:答对<24题;(4)肺功能检查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哮喘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支气管哮喘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哮喘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支气管哮喘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哮喘控制情况比较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支气管哮喘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支气管哮喘控制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PaO2、FEV1及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上述3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1mmHg=0.133kPa。

2.4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内科临床常见和多发疾病,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气道重塑和气道炎性反应是其主要病理学特征,常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气促、喘息、咳嗽及胸闷等症状,患者如治疗不及时可诱发肺气肿、心衰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由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需居家长期坚持抗炎用药治疗才能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但因多数患者对哮喘缺乏了解,常常只在病情加重或急性发作时才进行治疗,而当病情缓解后又自行停药,造成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欠佳。因而,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并使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是长久控制哮喘的关键,并且治疗依从性差可造成支气管哮喘的反复发作、肺功能不可逆转性损伤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5]。本文结果显示,通过健康教育、延伸护理干预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哮喘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这也与郑丹红[6]等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院内及出院后给予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全面了解和掌握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

支气管哮喘的康复过程常常十分缓慢,这些患者除了住院期间接受治疗和护理外,其出院后仍需要长期用药。延续性护理作为住院护理的延伸和补充,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主要通过微信、QQ、电话等方式[7],在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建立一种以促进患者疾病康复为目的的交流和互动,可使患者在出院以后仍能够得到持续的护理服务,从而利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出院后用药期间病情动态变化,并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使患者能够坚持治疗,有利于减少患者哮喘发作次数、再住院率和病死率[8]。李英等[9]研究显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哮喘急性发作、利于控制临床症状及改善生活质量。本文结果还显示,两组给予不同方法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支气管哮喘的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肺功能指标PaO2、FEV1及FVC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可达到长期缓解患者哮喘症状的治疗目的,这可能与健康教育和延伸护理使观察组患者哮喘知识掌握程度较高,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有关。

支气管哮喘患者因气促、喘息、咳嗽及胸闷等症状长期反复发作并迁延不愈,导致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哮喘的治疗目的不仅仅是改善临床症状,更为重要的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0],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和延伸护理干预后能够使患者对哮喘病因、病情进展等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使其能够改变自身不良生活习惯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也提高了其日常自我管理能力,因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治疗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和延伸护理可提高患者哮喘健康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控制病情和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发作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