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花香鸟鸣—孙俊良的书法艺术
2019-06-28文/荆歌
文 /荆 歌
孙俊良
1971年1月生,苏州吴江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书法师从吴民先、华人德,行草作品曾多次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大赛、展览中获奖、入展。
东坡诗 60cm×180cm 纸本 2018年
花影歌声五言联 68cm×24cm×2 纸本 2018年
春华水绿八言联 136cm×24cm×2 纸本 2018年
字如其人这四个字,我一直都觉得它是古人对文化对世态人情很深刻的一种洞见。而且我认为,它是只属于中国的。在没有中国字的地方,人们应该是很难对此有所体会的。中国字,它不仅仅是用来表意,许多时候,它传达意义的重大功能,反而返璞到了徒具形式的地步。它的形,就是它的全部意义了。对此,在完全没有书法概念的地方,谁又能懂得“字如其人”这四个字的奥妙呢?翻译将会显得肤浅和词不达义。
我们即使不用“书法”来说中国的文字,让字只是字吧,它从古老的时间深处诞生,在甲骨上诞生,从岩画里走出来,经过了几千年的绵延,成为文明最基本的要素和工具,它居功至伟,它就像上帝所说的光一样不可或缺。它照亮了世界,驱赶了蒙昧与黑暗,交流、表达、记录、思考,都由它来完成。谁又能想到,中国的文字,在这些重要的功能之外,竟有了一种仅仅是躯壳却在抽去了功能的核心之后又自然获得了灵魂。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啊!
千百年来,人们拿着柔软的毛笔,在书写中,让被书写者,有了奇异的灵魂。这个灵魂,不是依附于意义的,它就是躯壳的本身。或者说,它是意义之外的灵魂。它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意义,却从意义中独立出来,兀自张扬,它的娴静妩媚、它的飘逸飞扬、它的端庄肃穆、它的纯真自然、它的绮丽狷介,它的敦朴厚重,让意义隐退,抽象的本质浮现出来,幻化万千。
不用看到具名落款,就知道这些字是这个人写的;闭上眼睛,想到这个人,就能想起他的字。字只是在字的形式上,便传递了这一个人的信息,他的脾性、好恶、学养及为人之道,甚至他的苦痛欢乐,都在点画提按之间泄露了。
所以在我眼里,好字不是那些标准化的,不是那些似曾相识的,不是那些固化的,我喜欢看的字,一定是见情见性的,一定是带着温度的,是看得到血液流动的,看得到心跳的。当然,也乐见其彷徨、尴尬、冒失,甚至趔趄。
看字如看云,如看流水落花,如看人生百态。
俊良这个人,貌似粗枝大叶,其实是心细如发的。我爱听他憨厚的大笑,他的大嘴放肆地咧开来,真的很有感染力,会让人觉得这世上是没有欺诈也没有苦难的。但我知道,他的内心,常常有着细腻到脂粉妖艳的心思。这些,在日常的交往中,我是能看出来的,虽然它经常只是很偶然地如狐尾一闪,便不知是人是仙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的字,则更明确地肯定了我的感觉。
谢无量诗二首 136cm×34cm 纸本 2018年
适园忆旧图 136cm×34cm 纸本 2015年
谢无量诗 136cm×34cm 纸本 2018年
我经常会在一些场合不经意和他的书法相遇。我打量着他的字,那些神采飞扬的行草,它们欢乐地聚焦在一起,它们有序而无序,它们不知道为什么心花怒放,眼风流转,媚态十足,仿佛花香袭来,仿佛春晨鸟语,让人有无比的愉快。
而有时候,我则会看到一幅这样的字:它楚楚可怜,眉宇间像是锁着忧愁。这难道也是俊良写的吗?写出这样的字,他的心里是住着一个忧郁少年吗?那个春花灿烂的午后,生机萌动,少年的心里,却有了爱的孤独,字里行间,于是便洋溢着伤春的情怀了。
我喜欢俊良的字,因为它始终向我传递出新鲜真诚的气息。它带给我喜悦,带给我无意义的意义,它的神采气象,它透出的情绪,既是我熟悉的,也常常是陌生的。它不是那么一成不变,就像四季冷暖变化交替,二十四个节气纷至沓来,人不能沉沦于惯性生活的长夜中,街角处的惊鸿一瞥,那是我们生命的乐趣,也是最精彩的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