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悲伤的故事不失光明温暖

2019-06-28文/赤

北方人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失序杂货店小孩

文/赤 子

《迦百农》是一部悲伤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有力的电影。片中,12岁小孩扎因的不幸遭遇,让我们同情,但他对父母起诉,并提出起诉的理由,让我们心灵被狠狠一击:“因为你们生了我。”这个切入点,足以让影片位列优秀创新电影之中。

这部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黎巴嫩电影,是女导演娜丁·拉巴基第三部作品。

迦百农是《圣经》里的一个地名,娜丁·拉巴基说:“这片名的意义就是表达一种失序。其实在文学领域,很早就有人用这个词来表达‘混乱’的意义。混乱,这就是我们这部电影想要说的东西,与《圣经》里那个村庄的具体所在无关。”假如你看完全片,“失序”“混乱”正是电影最贴切的标志。对扎因来说,父母生了一大堆孩子,缺吃少穿,借住在水管漏水、电线裸露的破屋,自己在一家杂货店打工,渴望上学,却遭到父亲的反对,更让他沮丧的是,他没有身份,甚至什么时候出生,都没有登记,他的年龄,只能靠医生通过体检来认定。电影中有两场戏,让扎因的“失序”“混乱”登峰造极,以致他的生活改变了方向。一场是,父母卖了他11岁的妹妹给杂货店老板做妻子,使得他离家出走;另一场戏,妹妹因怀孕大出血,死在医院门口,他持刀捅了杂货店老板,被监禁5年。这两场戏,扎因追赶被迫结婚的妹妹和为妹妹死去报仇的奔跑画面,导演都用极度夸张的摇晃、抖动镜头呈现,配上尖厉的噪音,让影片平添了一种绝望的情绪。

扮演扎因的小演员,在实际生活中也是一个难民,他来自叙利亚,正如娜丁·拉巴基所说:“影片中的那些情节,他都经历过;那些街头暴力,他都见证过。”导演只用了两分钟,就决定选用他作男主角,这是一次成功的选择。扎因离家出走后,被一个埃塞俄比亚女移民泰格斯收留,她有个一岁的儿子。泰格斯本身也是黑户,也为筹措资金获得假证明而焦头烂额,最后,她被捕入狱。由此,扎因不得不负起照顾泰格斯儿子的责任。毫无疑问,两个小孩的表演是本片最大的亮点:自然、本色、毫不做作。扎因喂食小孩时的束手无策,抱小孩找失踪妈妈的力不从心,流落街头的疲惫无奈……毫无“表演”痕迹,两个孩子间有意无意的互动,比如高兴时的笑,分别时的不舍,一举手一投足,原生态般的和谐、温情,让人心生感动。

本片穿插着几场法庭戏,扎因父母对儿子起诉自己,大惑不解。父亲认为,嫁女是因为让女儿可以有床睡,有东西吃,可以摆脱痛苦;母亲甚至认为,没有人可以批评她,她才是自己的法官。他们不明白,当他们不负责任地生下没有身份的子女,只会给子女带来屈辱、痛苦和仇恨。

这部悲伤电影,可能因为女性导演的缘故,总不会让我们陷入绝望,影片多处场景提供佐证,尤其是结尾,摄影师为扎因拍照,说:“微笑,这是拍护照照片,不是拍死亡证明照片。”扎因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而那张微笑照片,被导演定格在银幕上直至结束,虽然只有几秒钟时间,但可以肯定,这是影片中最光明、最温暖的瞬间。

猜你喜欢

失序杂货店小孩
以画换真情,“解忧杂货店”收录善良和温柔
越控制,越失序
越控制越失序
越控制,越失序
云小孩(上)
懒小孩
森林猫的杂货店
新作文·解忧杂货店
在失序中选择
杂货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