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年画:乡土艺术焕新彩
2019-06-27孙婵
孙婵
滩头,一个淳朴美丽的湘西南小镇,因民间艺术“滩头年画”而广为人知。鲁迅先生曾在散文《朝花夕拾·狗猫鼠》一文中专门描述滩头年画《老鼠娶亲》:“别有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書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并将该画视为珍品收藏。
据《隆回县志》载,滩头年画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鼎盛时期,小镇有年画作坊108家,年产高达3000多万份,产品销往长江以南各省,以及港澳和东南亚等地区。2006年,滩头年画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源远流长,自成一派
滩头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民间祭祀活动甚为流行,应运而生的纸马艺术多姿多彩。纸马又称“甲马”,是民间祭祀神祗时进行焚烧和张贴的印刷品。滩头年画和隆回纸马材料都是以木板为雕版,属于雕版印刷的范畴,主要以神灵作画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于祈福。可以说,隆回纸马是滩头年画的前身,发展起来的滩头年画淡化了宗教巫术的意味,有了更多年俗吉庆的功能。
滩头年画作为产生于民间、扎根于人民的艺术,有着浓厚的民俗内涵与人文价值。年画本身是一种年俗艺术,每逢过年,贴年画是当地年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约定俗成,代代相传。人们过年贴年画,既能装点节日气氛,也含有驱鬼避邪、祈盼幸福的寓意。民间艺术家们,也会把这些美好的愿望和希冀,反映到滩头年画创作之中。如驱邪纳福的《钟馗》,祈福祈财的《灶神》《年年发财》,吉祥如意的《南海观音》《和气致祥》等。
每一幅滩头年画背后都有着生动的故事或典故,但又绝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巧妙地再构思、再创造,重新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活力。如年画《和气致祥》,当地人也称《和气菩萨》。画中的老太太六月卖风帽时天降大雪,她的风帽被抢购一空;腊月卖蒲扇时天气又突然酷热难当,她的蒲扇也被抢购一空。老太太待人真诚,宽厚随和,感动上苍,成为“和气菩萨”。因而每到过年时人们都喜欢张贴,以求样样顺心、事事如意。《老鼠娶亲》画面中老鼠嫁女的热闹场面形象逼真,鸣锣的、打灯的、抬轿的、送礼的……一个个活灵活现,诙谐有趣。当地老百姓认为,老鼠机灵聪明,通人性,逢年过节便张贴《老鼠娶亲》年画,图个喜庆吉利,以求来年家宅兴旺。
滩头年画作为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以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而自成一派,享有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美誉。与全国其他地方的木版年画相比,滩头年画以艳丽、润泽、奔放的色彩,古拙、夸张、饱满的造型方法,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到的工艺,使作品具有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滩头年画从选纸到刻版、印刷,有一套独特的工艺技艺。滩头年画以自产土纸印刷,其中造纸、选纸颇有讲究:在年画印制之前,先在加工的土纸表面刷一层白膏泥(取自当地峡山口、沙坪一带的白膏泥),刷过白膏泥后的土纸在上色后色彩鲜明饱和,又显稳重。年画版采用当地的梨木刻制,印制采用木版套色和手绘结合的方法,木板套色分为线版与色版,一套版子可多达14块。套印完成后,人物面部通常由掌桌师傅“开脸”,即手绘。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印刷、手绘……一张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饱含文化意蕴。最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项工序复杂考究的手工艺作品,从手工造纸到年画成品都在一个地方生产,在全国年画产品生产中并不多见,尤其是用原生土纸,刷上滩头独有的白膏泥印制年画更有特色。1987年,日本京都精华大学学术部教授、世界版画评审委员会评委黑崎彰先生到滩头参观,回国后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滩头一带,从各种各样的材料开始,一直到最后的完成品,真可称得上是一座集民间艺术及传统技术的宝库……那几天真是我有生以来最感动的日子。”赞誉之高,可见一斑。
古老技艺,后继有人
随着工业化及经济全球化对农耕文明的强烈冲击,人们的审美意识、生活观念发生了急剧变化。与此同时,现代生活的多变性、多样性、丰富性,与年画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固定化、程式化、单一化形成了冲突。年画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正面临严峻考验。
2014年12月,滩头木版年画最后一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腊梅辞世。曾在高腊梅年画作坊帮工19年的尹冬香对滩头木版年画的传承感到深深忧虑。抱着“滩头年画不能失传”的决心,尹冬香毅然返乡。县非遗中心得知她回乡想开年画作坊的想法后,为她添置了部分年画印制器具,并将收集的一些年画刻版借给她使用。2015年底,尹冬香的年画作坊开张了,取名“福美祥”,寓意年画给人们送去幸福、美满和吉祥。
2017年下半年,她把作坊搬到大生昌作坊旧宅。大生昌是当时有名的作坊之一,鲁迅先生记载并收藏的年画《老鼠娶亲》就出自于此。大生昌年画作坊已关门50多年。“我选这里作为我的作坊,就是因为这里有一种文化底蕴,有一种历史延续,在这里制作年画更有感觉。”尹冬香说。她租下大生昌作坊旧宅后,县非遗中心拿出40万元,对老宅进行了装修,并加挂“滩头年画创新发展中心”的牌子。
值得称道的是,老一辈传承人相继离世后,新生代传承人已经担当起传承重任。她们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宣传推广、市场开拓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在忠良美作坊,传承人陆显中、李志成寻找收藏遗落在滩头古镇各个古坊的精彩老年画雕版,至今已经收集代表滩头的纸文化基因的年画、印花纸、磨花纸、蜡光纸、纸马等古老印版近600块,最古老的印版有200多年,藏品曾在中央美术学院、湖南省非遗中心等地展出。他们还重新恢复了忠良美纸号,成为学者、专家研究古纸和年画的场所。
高腊梅作坊传承人钟星琳生于1990年,对她而言,滩头年画不仅仅是家族传承,更是一种理想和追求。她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等传播方式,将滩头年画以大众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在线下则通过研学的方式进行推广,在长沙开办了年画传习所,推广年画制作。与中小学合作研学年画,实现“非遗+教育”的跨界。下一步,她还将有计划地推进“非遗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活动。同时,推出年味红包等一系列年画文创产品,加大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让更多的人感受滩头年画的魅力。
聚焦问题,走向远方
300年来,滩头年画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的深沉积淀,成为一个区域文化的代名词,展示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记忆,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凝聚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湖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民间文化的推广和宣传,特别注重发挥文艺社团和文艺工作者在非遗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以人才培育为重点,守正创新,繁荣发展。近年来,隆回县非遗中心对滩头年画的扶持保护和创新发展做了大量工作。隆回非遗中心周碧平介绍,目前已完成了滩头年画振兴保护方案初稿,对滩头木版年画进行了普查,建立了资料库。隆回县先后评定并公布了8位年画代表传承人,其中有国家级5位。为了改善传承条件,建立了3家技艺传习所和一家投资800余万元的年画技艺传习馆。同时,为丰富年画品种,拓展年画销售市场,隆回非遗中心聘请专家创作了4幅廉政年画和福、禄、寿、禧以及十二生肖等适合新时代的年画产品,积极组织年画传承人参加各种展示展演活动。为了引导青少年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了《滩头年画十讲》进校园通俗读本,免费赠送到隆回县各中小学校。在滩头乡村少年宫建立了滩头年画技艺传承教学基地1个,由滩头中心学校组建滩头年画兴趣班1个。热爱非遗、学习非遗、传承非遗,在隆回蔚然成风。
让滩头年画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光芒,需要明晰滩头年画的时代价值和文化形态,更有针对性地对其地域性、民间性等特性予以呈现和保留。同时,也要从当下的生产生活、文化需求和民间艺术的发展规律出发,不断丰富年画的形式,融入当代文化元素,通过互联网、文创产品等渠道和形式,放大滩头年画的文化观念、传统符号和民俗价值,使滩头年画这一宝贵的乡土艺术永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