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族声乐风格的演变与发展刍议

2019-06-27杨国强

戏剧之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变发展

杨国强

【摘 要】中国民族声乐随着历史发展逐步形成、演变与发展。本文将从地域风格、时代风格分析其风格演变,并进一步讨论分析中国民族声乐风格发展的特点及困境,使其能更好发展。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变;发展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5-0054-01

民族声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优秀声乐艺术元素,与西方声乐和流行音乐有区别。[1]我国民族声乐具有悠久历史,从传统乐府诗歌,戏曲,发展到如今,成为一个具有民族性、独立性体系的音乐风格。

一、中国民族声乐风格的演变

(一)地域风格。我国幅员辽阔,千百年来,在风格迥异的各类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产生的同时,也诞生出了几百种各具特色的民族声乐演唱形式。[2]民族声乐风格的地域性是对当地人文,经济生活以及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不同地域的声乐风格与地理环境,民族性格,风土人情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又受到方言的影响,与字音、音调息息相关。

通过我国南北地域划分来看,可分为北方地域性和南方地域性。前者主要包括了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玛依拉》为代表的活泼、歌舞结合方式的西部新疆地域民歌;以《牧歌》为代表的“长调”北方草原民歌;以《小白菜》《沂蒙山小调》为代表的东北部平原民歌以及声音高亢、热情的西北部高原民歌,代表为《走西口》《兰花花》。南方地域性民乐主要以小调为主,包括以《无锡景》《茉莉花》为代表的江浙平原带民歌和以《杜鹃花开》《摘茶籽》为代表的湘赣地区民歌,南方民乐通常与琵琶、古筝等伴奏乐器相伴,以方言形式出现。

(二)时代风格。每一首“創作歌曲”都是时代的烙印,我们一定要围绕当时作品的时代背景重点把握。[3]中国民族声乐风格的演变与中国历史发展一脉相承。从远古时代,在中国已经有了意义上的音乐,如五帝时期的声乐曲《弹歌》,已经能表现当时人们的生活,但那个时候的音乐大部分与宗教有关。随后,我国的民族声乐随着时代发展也逐步发生变化。周商时期的《大夏》《大漠》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楚辞》《成相篇》等代表作都见证了中国民族声乐的萌芽阶段。从秦统一六国后,汉乐府民歌、唐大曲、宋杂剧、元杂剧艺术等使民族音乐蓬勃发展起来,在同期也创作关于民乐的理论著作。尤其是明清后期,产生了不同曲调形式的戏曲音乐,如昆曲、京剧。

进入近现代后,在1840年到1919年由于战争以及西洋音乐的影响,我国民族声乐基本处于停滞阶段,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大量的艺术作品出现,《玫瑰三愿》《夜半歌声》都是反映那个时代的特点,具有明显民族特点的优秀作品,同时也逐步形成了“民族唱法”。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民族声乐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产生了许多经典且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希望的田野上》《太阳岛上》等。90年代,民族声乐在军旅歌曲和流行歌曲的影响下,创作出了如《当兵的人》《春天的故事》等朗朗上口的歌曲。进入21 世纪后,民族音乐吸收借鉴其他声乐的优点,对传统的演唱技巧进行革新,并逐步走向世界。

二、中国民族声乐风格的发展

(一)民族声乐风格发展的多元化特征。首先,我国民族声乐作品有巨大的包容性,作品题材多样,不仅有《当兵的人》等军旅题材的曲类,《为了谁》等颂歌类,《小白杨》《天路》等抒情歌曲类,还有歌曲结合戏曲的全新戏歌类题材,如《前门情思大碗茶》等。同时,在歌曲伴奏中做出大胆尝试,将更多的音乐配器结合应用在民族声乐中,使其更具有生活特点,更有冲击力。其次,演唱形式上,在传统单一的演唱形式上,借鉴美声、传统唱法和原生态唱法,多元唱法的融合更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最后在演唱技巧方面,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传统民族唱法基础上,将美声唱法的共鸣技巧、中国传统戏曲唱法技巧等结合,使音乐更有张力和穿透力。

(二)民族声乐风格发展的科学性、民族性。民族性是民族声乐的灵魂,是其生命力的根本保证。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不失去民族个性,我国音乐工作者积极寻找中华民族文化的立足点,[4]发展本民族的文化特色,科学性是其活力的重要保证,是其进一步创新发展的有效指导。我国民族唱法对不同地域的歌曲,唱法要求也不尽相同,如高亢响亮的北方唱法,而对南方歌曲中,则会要求旋律优雅。因此将西方歌剧与地方民歌融会贯通,将民族性和科学性灵活结合,使我国民族声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民族声乐风格发展的困境。目前,大家审美趋势的改变,使音乐越来越趋向于娱乐化,群众对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兴趣较高,而对民族音乐却了解减少。同时,由于自我认同精神的缺乏,使民族声乐的创作和演唱风格、艺术风格逐渐趋向于美声化,使歌曲的人文内涵逐渐被淡化,进一步缩小了民族声乐的格局。

中国民族声乐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每一个声乐作品,可以说是当时时代的必然产物。民族声乐的发展必须要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民族性和科学性结合,使其更具有多元性,适应当前大众审美趣味,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萌.高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成因与教学策略[J].当代音乐,2019(01):23-25.

[2]吕爽,徐敦广.关于中国民族声乐流派发展的思考[J].当代音乐,2015(13):122-123+126.

[3]彭青,王春燕.论现代民族声乐演唱的风格[J].当代音乐,2018(04):92-93+96.

[4]高淼.民族声乐演唱形式的多元化发展[J].当代音乐,2017(03):59-60+65.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演变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