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龙门石窟中音乐图像资料的分析与研究

2019-06-27徐晓蕾

戏剧之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中原文化龙门石窟佛教文化

徐晓蕾

【摘 要】龙门石窟中的音乐图像是我国佛教文化和音乐文化的深刻体现。石窟中的造像仪态万千、形具神生,可谓灵动至极。若论姿态最美的造像那就当属佛国世界中天龙八部护法神之一的伎乐天造像。由于自身空间位置的原因伎乐天造像只能依偎在佛像的四周,而音乐图像中出现的18种不同类型的乐器则明确说明了史书中对古代乐器演奏姿态、材质以及当时社会文明所呈现出的对于审美倾向方面的记载。龙门石窟中的音乐图像一方面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外国音乐之间的相互发展与交流;另一方面也为各民族音乐文化交融所带来的卓越盛况画上了至关重要的一笔。

【关键词】龙门石窟;佛教文化;音乐图像;中原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5-0039-02

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著名石窟之一也是一处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景观。它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香山与龙门山上,建于北魏,前后400多年又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是中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后创造出的艺术珍品,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

据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前后,大约在公元493年,现存窟龛2345个,刻有音乐图像的石窟21座,这21座刻有音乐图像的石窟相比与其他没有音乐图像的石窟更能生动地说明当时古代的文化与生活。正如我国著名音乐图像学者韩国簧先生所说:“音乐图像学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弥补文字之不足,原因是在照相及电影没有发明以前,古代的乐器和演奏形态文字描述不足之处,图像可以相辅相成,正是因为这些难得又珍贵的音乐图像存在着,才让我们具体了解了中原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史也有了更深、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石窟中音乐图像的所属位置与佛教文化的联系

龙门石窟中的音乐图像往往不像佛像那样总在最显眼的地方让人一下就能看见。恰恰相反,他们的位置常出现在佛坛上、洞窟的穹顶、门楣、壁基和佛像的背光处。他们如同点缀的装饰带围绕在佛龛、佛像、龛楣、佛坛的周围,而这些似乎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才能被发现。

手持各式各样乐器的伎乐人和伎乐天是大部分洞窟中常见音乐图像的造型,尽管他们都手持乐器但从身上的着装造型不难看出,每个伎乐人和伎乐天的身份还是各不相同的,尤其是洞窟中他们位置的布局更能让人体会到这中间的差别。

(一)伎乐天图像的所属位置与佛教寓意

伎乐天是佛教中的香音之神。亦指天宫奏乐的乐伎也叫伎乐飞天。在佛经中,奏乐的乐伎叫乾闼婆奉为乐神,舞蹈的乐伎叫紧那罗奉为舞神,是佛跟菩萨的上界侍从,故都隶属佛教天龙八部护法神范畴。每当佛开始讲法时,伎乐天要歌咏、奏乐、在空中翩翩起舞,这也就是伎乐天身为侍从的职责和目的。正因如此,他们的所属位置都是在穹顶、佛像背光处、龛楣和佛坛,即围绕在佛像身边。据统计,共有108位伎乐天造像刻在龙门石窟中的21个洞窟内,这其中最让人叹为观止的一组当属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背光处的那16位伎乐天造像。

作为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歌神、乐神,伎乐天大都以飞天的形象呈现在洞窟中。他们面相颀长,半裸上身,长裙束腰、长巾披肩,有的手捧鲜花和供果、有的手拿乐器、还有的专门为佛服务,给佛献花、礼赞、献宝。这也就直接说明了他们不能处在窟龛中醒目且耀眼的位置只能在主佛周围进行守护。而佛与菩萨、弟子、护法神在洞窟中不同的所属位置则是佛教世界中等级差别的体现,也反映出在佛教文化中音乐所占的关系和地位。

(二)伎乐人图像的所属位置与佛教寓意

伎乐人也称供养人乐伎。常指在人间世俗中奏乐的乐伎,分专门跳舞的乐伎和手持乐器的乐伎两种类型。着装与飞天形成鲜明对比,不穿长裙而以长裤示人,是当时民俗服饰的集中体现。演奏乐器或进行舞蹈时,多以盘腿坐地和双腿站立为常用姿态。像这样类型的伎乐人造像在龙门石窟中总共有98位。若论哪组造像的形象最为逼真生动,一定当属位于万佛洞壁基处的一组伎乐人造像。这组伎乐人造像营造出一种万众成佛、热情喝彩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场景,对佛教世界气氛的渲染和营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洞窟中他们的所属位置也愈发说明无论是人间的伎乐还是佛国的伎乐,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是低下的。

二、各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图像中的发展融合

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早期融合,从史书记载中可以知晓一二,体现在历代王朝用以演奏音乐的乐器方面。如:隋唐的《九部乐》、《十部乐》,早已不局限在用自己的乐器演奏本民族的音乐,相反却用来经常演奏其他民族的音乐。而龙门石窟中的音乐图像更是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融合在唐代达到顶峰。

(一)外来乐器在石窟音乐图像中的体现

在龙门石窟中,共有18种乐器雕刻在音乐图像上,其中排箫、竖笛、横笛、笙、阮、筝、拍板、磬这8种乐器属于中原地区原本的乐器,剩下的琶、五弦琵、四弦琵琶、贝、铜钹、箜篌、鼓、杖鼓、细腰鼓、雞娄鼓等10种乐器都是汉魏以后出现的新乐器。论其缘由,是因为公元4世纪时,我国开始与西域进行密切的交流,让许多外来乐器开始频繁出现在中原内陆,而这些外来乐器因其自身独特鲜明的个性特点,在传播伊始就让中原人民爱不释手。

将这些乐器雕刻在龙门石窟的音乐图像中,除了可以保存和记录乐器的形状,也有力见证了各个民族音乐与中原文化的相互发展与融合,更彰显出我国古代民族音乐文化强大的包容性。

(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融合在石窟乐器组合中的体现

若是把一个佛像当成一个器乐组统计,龙门石窟中有21个洞窟包含音乐图像群,也就有34个器乐组,这34个器乐组大都以中原本土乐器与外来乐器组合的形式进行编配,比如有6种外来乐器和3种传统汉族乐器排在一起的北魏古阳洞器乐组和汉族、非汉族乐器各占一半的奉先寺器乐组。这都足以证明汉族音乐已经接纳融合了外来乐器,正是因为有了交流和融合,才让唐朝的音乐文化变得灿烂辉煌。

综上所述,龙门石窟中的音乐图像资料有着极其深刻且丰富的音乐历史文化内涵,是了解和研究古代音乐发展史的宝贵资料,其蕴含的巨大价值,必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弥足珍贵。

参考文献:

[1] 马春莲.龙门石窟中的音乐图像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 洛阳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洛阳市志:第十五卷[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6.

[3] 杨光.能看的音乐《视觉中的音乐—龙门石窟音乐图像资料的考察与研究》评介[J].中州古今,2014(10).

[4] 陈四海.中国古代音乐史[M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0.

[5] 王华.龙门石窟宾阳中洞音乐图像研究[J].黄河之声,2017(1).

猜你喜欢

中原文化龙门石窟佛教文化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民居摄影
龙门石窟精品文物展
试论中原文化影响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龙门石窟,雕雕凿凿400年
从佛教文化中汲取精进的智慧
佛教文化研究专辑
龙门石窟:打造智慧旅游品牌
佛教文化的内在结构与价值取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