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的学校管理模式研究
2019-06-27张堂民
张堂民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以人为本”管理的含义,其次分析了学校构建此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最后探讨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学校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三方面内容,希望为我国中小学管理人员及教师提供有效参考,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模式 教学理念 学校管理者
近年来,经济知识快速发展,我国教学环境发生变化,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管理理念已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将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需要转变管理模式,以尊重学生发展为基础进行教育和管理。
一、“以人为本”管理的涵义
“以人为本”思想在文艺复兴后由国外传入中国,其以人为基础,注重个体能力,强调意志的影响力以及人类自我价值的实现。将该思想融入管理中即人本管理,指在管理活动中以人为核心,激发人本身的控制力及创造力,促进目标及价值的实现。该管理思想有两大精髓,第一,管理者需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尽量达成人类的自我管理。第二,在集体管理中,要注重向心力与凝聚力,将组织成员视为主体,通过激励的方式激发被管理者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实现管理目标。
二、构建“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一)利于满足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逐渐被我国各中小学所接受并应用。学校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其中包括的管理涵盖人才管理、教学计划、学科建设、教学运行四大方面,除此之外,还涵盖规章制度、教学评价、师资建设等细节问题。校方管理的核心是人,学校遵循“以人为本”进行教学与管理,坚持先人后物的原则,是对师生的充分尊重,可以体现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实现师生的权益,利于学校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最大程度实现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该管理模式至关重要。
(二)利于克服传统管理弊端
我国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单一固定,存在人性缺失现象,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渐提升,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理念管理,淡化人性化思想,并不利于师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传统教学理念民主化不够,无法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会加大学校教育与管理的难度。而“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利于克服传统的管理弊端,其人性化、民主化的理念能够激发师生内在驱动力,取得良好成效,因此中小学校领导需要将管理重心向人本化方向转移。
(三)利于适应师生群体的要求
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管理人员,担负着人才培养与教学研究的责任,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可以从内在入手,激发动力,使其认真对待工作。同时,教师作为知识的自我实现人,在付出努力的同时也能够获取回报,实现自身价值。而将“以教师为本”的思想融入在日常管理中,可以满足其心理需求,利于教师个人才能的发挥与自我价值的实现[1]。站在学生角度而言,不同孩子的学习水平、能力、兴趣存在差异,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可以创造丰富机会,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可见“以人为本”思想能够适应师生群体的要求,对于学校管理至关重要。
三、构建“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的学校管理模式
(一)“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的学校管理者
在管理学校过程中,领导人处核心地位,发挥引领作用,只有领导人将正确、科学的思想融入管理实践,才能全方位提高校方的管理水准。对于学校而言,正、副校长与其他部门负责人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与学生是被管理者。因此,我国中小学需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摒弃陈旧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校领导在管理期间需要树立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集体主义观念,体谅理解教职工的工作,了解学生的思维,满足其学习与发展需求,从而为管理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的学校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的对象不单指教师和学生,也包括、财、物、空间等,此类资源均为人所服务。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学校在管理时也要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程度发挥资源的作用,使其真正为学生及教师所用。例如,学生学费、国家拨款等属于学校的财产经费,校方应该合理支配费用,可以投入资金与技术,对教师进行培训,并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图书资料、宿舍等属于学校的物品,以图书资料为例,学校在引入此类资源时,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水平,提升资源的有效性,选购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的图书。同时,也可举办捐书活动,合理充实教育资源。除此之外,空间、时间是学校的特殊管理资源,校方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合理分配。比如除了日常規定的专业课程以外,学校可科学利用时间,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总而言之,学校需真正以学生和教职工为本,合理管理资源,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
(三)“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的学校管理手段
1.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方在开展各项工作时,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作为初衷[2]。而教师在日常管理中也应充分尊重、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不能强制控制学生的观念,对其进行严苛的批评及约束,需要考虑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性格,开展针对性教育。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因此教师可以从此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内在驱动力,发挥其创造性,使之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人。例如,教师可以制定基本规则,选派班长、副班长、小组组长等,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机会,引导班干部发挥作用,辅助教师开展管理工作。另外,在管理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优点,激发潜力,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个性表达。例如,在学生发言时,如果回答内容有失偏颇,教师不能急于否定,应耐心倾听,并给予引导和鼓励。
2.以教师为本
教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起到主导性作用,校方应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升其管理话语权,将学校发展与个人职业目标相结合,引导其树立群体利益思想,从而为促进学校发展。为此,我国各中小学应尊重教师学术权威,坚持“专家治校”原则,提高其教学权力与自主权。可以让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性开展多种模式教学活动,使之提高工作责任心,为真正培养人才做出贡献。另外,校方也要赋予教师执行权与发言权,采纳有价值的意见,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主动性。
3.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体系
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体系是学校管理的关键,其中涵盖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在建立计划管理体系时,教师应引入全面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学生各项技能的发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在建立运行体系管理时,学校应坚持“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制定灵活、人性、民主的制度,增加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对考试与评价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促进教学秩序的提升。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要制定教学目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全面进行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并采用奖励、表彰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
4.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实施,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活动、班级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也应结合当下教育发展形势与学校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可以广泛听取师生意见,了解大众心声,提升管理的人性化与民主化[3]。同时,还要积极监督制度的落实情况,可以让教师参与其中,对学生的执行状况进行总结,从而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另外,教师在管理班级学生时也应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召开制度建立班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体同学上交自己认可的五条班规,由教师进行筛选,从而建立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制度。此管理方案不仅能够尊重学生,也利于后续的执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入学校管理至关重要,领导者应转变思想,为师生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而教师也应担负起教学与管理的职责,以学生为本,激发集体的创造力与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丹丹.浅谈学校行政工作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2):61-62.
[2]施剑吟.“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探讨[J].教师,2018,(34):21-22.
[3]宋常忠.学校管理中要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N].发展导报,2018-10-30(021).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东古城镇阳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