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6-27吴漫
吴漫
【摘 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服务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质量的改善。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2月14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对比组,实验组加用人性化服务,对比组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95.77%,对比组治疗依从性78.87%,两组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难度高,人性化服务能够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人性化服务;护理质量;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3--01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发病率升高、疾病复杂性也随之提高,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属于冠心病等疾病,患者年龄在中老年阶段,发病原因与其生活习惯、遗传因素有关。心血管疾病仅在出现心脏代谢、功能异常,无法有效供血供氧的情況下,才会指导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患者对用药的认知、对用药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均有较高的要求。本文对所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资料开展对比,分析人性化服务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1-12月14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对比组,71例/组。实验组男35例,女36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9.41±19.59)岁,病程3~17年,平均病程(10.58±6.42)年,疾病类型:冠心病23例,高血压34例,心肌梗死14例。对比组男36例,女35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9.67±18.33)岁,病程3~16年,平均病程(11.38±4.62)年,疾病类型:冠心病24例,高血压34例,心肌梗死13例。两组排除手术病史,排除其他器官衰竭、功能异常,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实验组加用人性化服务,对比组传统护理。
人性化服务包括健康宣教、便秘预防、心理疏导、睡眠护理。
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心血管疾病成因、表现治疗以及预后效果。帮助患者了解自身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中不科学的习惯与问题,促进患者积极、主动接受治疗与约束,保证患者治疗依从的同时,增加患者家属的其的家庭支持,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体验。
便秘预防:便秘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心绞痛患者的影响较大,容易增加患者心率失常、心绞痛的发病频率。应指导患者多食用膳食纤维、蜂蜜、洋葱等,指导患者进行腹部肌肉、盆底肌的锻炼,避免和尽量少使用药物通便。
心理疏导:患者早期患病后心理压力大,患病中晚期由于疾病进展、用药不适容易出现不依从现象,需要在患者不同治疗阶段开展心理疏导。为患者进行心理量表评价,总结患者压力来源,进行相应的疏导。
睡眠护理:患者失眠主要来源于生活习惯、心理压力等问题,对患者进行睡眠护理,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减轻患者治疗压力,促进患者睡眠时间延长、睡眠质量提高。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依从/总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均数±标准差(`x±s),t检验,计数资料:治疗依从性,率(%),χ2检验,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治疗依从性95.77%,对比组治疗依从性78.87%,两组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受疾病程度、患者耐受性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不同症状特点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产生的心理压力、不适感不同,尤其对中晚期患者来说,心理压力更大。尤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相对明显,胸闷、胸痛症状不但增加患者的治疗压力,还增加患者的生活与心理压力,因此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无法保证情绪状态,多数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焦虑抑郁会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不适的体感,降低耐受性,进一步增加症状压力,造成恶性循环。
临床针对这一问题为患者开展人性化服务,主要针对患者症状、治疗不适、心理压力、生活质量开展服务,包括睡眠护理与便秘的预防等,从生活上促进患者治疗体验的改善,增加患者治疗效果。本文对所选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人性化服务,护理依从提高,情绪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到明显控制和改善。
综上所述,人性化服务能够促进心血管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刘阿婷,龚国梅,吴秀花.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8,16(03):324-325.
郭辉.研究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8):182.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刘成萍.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