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高获得感的绿色家园基本对策

2019-06-27荆春燕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8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对策

荆春燕

摘  要:针对常州市新北区产业能源结构偏重、环境基础设施薄弱、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环境治理困难等问题,文章从优化空间布局、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基础设施、环境综合治理等层面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认为绿色发展是落实上级部署、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是攻破薄弱环节、放大生态优势的必然要求;是满足群众期盼、提升获得感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08-0118-02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heavy industrial energy structure, weak environmental infrastructure, prominent hidden dangers of environmental risks and difficulties in environmental control in Xinbei District of Changzhou C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spatial layout,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perfecting infrastructure,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so on. It is believed that green development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implement the superior deployment and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it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break through the weak links and amplify the ecological advantages; and it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meet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masses and enhance the sense of achievement.

Keywords: green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untermeasures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擘画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出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常州高新区作为长江沿线的重要节点,必须清楚认识到,坚持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加快转变观念、对标找差、提升优势、补齐短板,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守住绿水青山,构筑高获得感的绿色家园[1]。

1 存在的基本问题

1.1 产业能源结构偏重

全区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不高,工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3.8%。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达70%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低。资源约束日益凸显,土地、水等资源的产出率与苏州高新区等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1.2 环境基础设施薄弱

虽然全区正在加快推进污水收集和处置设施建设,但对照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力度、建设速度、资金投入还存在较大差距,部分老集镇、工业集中区管网欠缺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也缺少配套管理機制,存在不正常运行情况。

1.3 环境风险隐患突出

滨江化工园区作为全市最大的化工企业集中区,承载着全市危废处置、污水处理等重要终端功能,紧邻长江岸线,存在巨大环境风险隐患。近年来,群众环境信访投诉局公布下,特别是在今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环保督察期间,滨开区信访交办件总量位居全区第一,集中体现在滨江化工园区企业存在暗管偷排、固废填埋、废气扰民等方面。

1.4 区域环境治理困难

区域环境治理以散乱污企业整治最为困难,散乱污企业具有数量多、分布散、工艺差、污染重、隐蔽深等特点,目前,全区范围内散乱污企业排查还不够彻底,没有详细的整治清单。同时,散乱污企业设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转移速度快,极易死灰复燃,彻底根治任重道远。

2 主要对策

2.1 优化空间规划布局

一是强化空间管控。构筑“一城三区”(北部新城、滨江高新技术产业片区、空港高新技术产业片区、齐梁生态休闲片区)空间格局,建设宜居绿色家园;加快研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产业集聚区界“3+1”控制线,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环境功能区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融合,加强环境分区管控。二是落实“三线一单”硬约束。以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编制为契机,全面落实区内各类工业集中区规划环评工作,划分基本空间控制单元,分别提出空间、质量和总量的精细化管控要求,同时突出强调负面清单,将“三线一单”作为项目审批的硬约束。三是构建生态安全绿网。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的标准对沿江腾退土地进行生态恢复,依托生态林形成生态隔离带,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推进高铁公园、三江口公园等“城市绿肺”,加强一批社区公园和街心公园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在中心城区积极谋划“城市绿芯”。加快道路、河道两侧绿化和生态绿道建设,打通全域“绿色经脉”,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2.2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倡导绿色发展鲜明导向,发展绿色循环产业链,提高节能环保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突出绿色招商准入门槛,引导企业走向“绿色+创新”模式,推进制造业绿色化、生态化改造;持续推进化工、印染等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定能耗总量和强度的“双控”目标,着力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持续推进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带动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二是推动工业用地增效。结合散乱污专项整治,对现状不适应城市发展功能的用地进行腾退转型,对保留工业发展区尽快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用地集约、产业规范发展。精准盘活存量土地、腾出发展空间。三是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行业实施升级换代,聚焦光伏智慧能源、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打造高精尖产业高地。

2.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城乡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区域城乡污水主干管网全覆盖、规划发展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加快推进海绵体公园绿地、海绵化道路等项目实施。加快推动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污水截流纳管,持续推进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探索开展排水达标区建设。二是完善垃圾收运处体系。持续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程,完善中间运输和末端处置配套环节,到2020年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70%,餐厨垃圾处理全覆盖,建成农贸市场有机易腐垃圾处置项目、建筑装潢垃圾资源化处理和大件分拣项目,推动电子垃圾处理向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三是规范固废综合利用。探索建立工业固废资源化信息化服务平台,整合企业需求,为企业牵线搭桥,实现固废资源供需对接,进一步提升综合利用水平;开展危废处置“能力匹配”、超期贮存“存量清零”、固废监管“提质扩面”、专项执法“震慑犯罪”四大行动,构建“产废-转移-处置”流向监管数据网,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体系。

2.4 加快环境综合治理

一是管控加码,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落实降低燃煤消耗、治理工业污染、扬尘污染整治等大气治理各项措施,确保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和扬尘污染控制取得阶段性实效;加强重污染天气防范应对,谋划建立区域光化学污染监控网(PAMs),开展多种类污染物协同控制研究,探索PM2.5达标和O3污染防控双控的最优路线;推进大气监测科学研判,结合走航监测和模型解析,有效预测管控重点方向,靶向治气[3]。二是整治加力,打赢碧水保卫战。全面排查、整治长江及通江河道排污口,确保重点考核断面稳定达标和通江“水脉”畅清;强化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落实整治长效机制,全面消除黑臭水体;配套开展河流水生态修复工作,促进河流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还原“江南水乡”美景;持续深化“河长制”管理,统筹承担治理、修复、管护责任,并逐步向小微水塘、水渠等“毛细血管”水体延伸,保障区域水环境“长制久清”[2]。三是严守底线,打赢净土保卫战。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完成全区农用地土壤污染调查,推进耕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并按要求落实,守护“菜篮子”安全;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情况以及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结果,逐步建立全区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和销号机制,对经治理修复达到相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予以销号。四是退散进园,打赢散乱污整治攻坚战。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行动,制定整治标准,实行拉网式排查和名单动态管理;对散乱污企业实施先停后治、分类处置,关停取缔一批、整合搬迁一批、升级改造一批。探索建立小型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合法合规的小散企业进入园区集中规范管理,确保“退散有重点,进园有渠道”;始终保持散乱污治理高压态势,加强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动态监管散乱污企业动向,杜绝异地转移、死灰复燃。

2.5 健全绿色发展机制

一是凝聚组织推进合力。建立绿色家园组织领导体系,依托信息化的组织调度平台,推进环境督查与监管联动机制。二是科学谋划考评体系。科学构建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将绿色家园建设纳入新北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问责体系,对贯彻上级要求不彻底不坚决、责任制执行不到位、工作重点任务完成明显滞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情形,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三是加快推进能力建设。强化执法能力建設,打造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伍,夯实网格化监管基础。建设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2020年实现重点区域、重点水域监测点位全覆盖。四是持续推进公众参与。加快推进环境教育、生态文化展示等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探索“第三方评审”、“环境圆桌对话”等形式,不断扩大公众参与考核的广度和深度,变“公众被动参与”为“群众主动参谋”。

参考文献:

[1]陈建宁.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J].环境教育,2008,11:1007-1679.

[2]尹建业.深入实施河长制打造生态文明样板[J].中国水利,2016(23):11-14.

[3]崔艳红.欧美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以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党政视野,2016,1:39.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