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铜陵新蓝领基地,促人力资源与地方产业集聚发展

2019-06-27杨益民储立群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铜陵市校企人力资源

杨益民 储立群

(铜陵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安徽铜陵 244000)

铜陵企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以铜基新材料产业为主导,电子信息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为支撑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电子通信、冶金化工等产业快速崛起,产业明显集聚,经济特色鲜明,用人需求骤增,但是契合产业度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多,职教生源不足,质量难以保证;支持政策精准度不够,人才流动过快;校企合作形式单一。若能在铜陵建立高级新蓝领基地,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产业、拓展服务、孵化企业、培育市场”的功能,推动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实施,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则能帮助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培养大批合格人才,保证充分、高质量就业,推动产业集聚(群)发展,拉动人力资源(职教)健康发展。

一、铜陵市建设新蓝领基地的时代要求

1.国家和省战略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提出了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文化强国等一系列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而无论什么强国,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的支撑。人力资源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人力资源管理是真正的生产力,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2017年10月,人社部印发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为重点,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实现充分就业和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保障。

习近平同志始终强调要把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为加快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建设,国家和安徽省下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如:2014年,国务院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先后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5年,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颁发《转发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的通知》;2016年,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颁发《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市级统筹的指导意见》;201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印发支持技工大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2018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反复强调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战略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人力资源充分开发,是实现人才强国并推动中国进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2.铜陵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经过60年的发展,铜陵市已成为全国八大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全国重要的硫磷化工、电子材料和建材生产基地,拥有千亿企业1家、百亿企业2家、上市公司6家,工业化率达60.3%。“十三五”时期是铜陵市全面推进转型发展、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是推动共建共享、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关键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到“十三五”期末,铜陵市拟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1∶3∶4;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8万人,全力打造“充分就业社区”。然而,铜陵市经济仍然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持续发生变化,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职工分流安置任务更加繁重;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驱动发展要求、产业升级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制约和影响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需求更加迫切等。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积极发挥“企业”和“学校”双主体作用,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诚信企业,搭建集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帮扶“一站式”服务周转中心,更好地服务铜陵经济社会发展。

3.专业园区发展需求

铜陵市域有三大产业集群,即:临江产业集群、东部产业集群、枞阳经开区产业集群,涵盖1个国家级开发区(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3个省级开发区。其中,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安徽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集聚支撑发展为特点,拓展企业发展载体空间。该开发区现已入驻企业1300余家,拥有百亿企业2家、上市公司3家,三板或四板挂牌企业13家,已形成以铜基新材料产业为主导,电子信息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为支撑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电子通信、冶金化工等产业快速崛起,对技术工人需求旺盛。

二、铜陵市建设新蓝领基地的制约因素

1.铜陵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刚刚起步,亟待培育发展

与全国、全省相比,铜陵市人力资源服务业起步较晚,截至2015年底,取得“两证”(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劳务派遣许可证)的机构不超过20家,其中劳务派遣公司有16家左右,民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家。全市人力资源招聘市场有4个,主要是政府主管部门建设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没有民办人力资源市场。铜陵市根据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座谈会研讨精神,以贯彻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解放思想,放宽行政许可条件,实行网上审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开始迈入快车道,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迅速发展到40多家,从业人员1600余人。除原有政府主管部门的4个人力资源市场外,社会力量自建人才市场1家(在建1家),民办机构设立职业介绍站点2家。2017年,根据省人社厅要求,铜陵市按照《铜陵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在市就业局主办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内开辟一个专门区域约100平方米左右,设置10个招聘摊位和一个共用办公室,引入1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集中挂牌开展人力资源相关服务,初步形成了第一个人力资源产业园区雏形。这个园区因为办公场地限制和服务设施配置不到位,10家服务机构很难开展相关服务。

目前,铜陵市人力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力量薄弱;新建人力资源产业园设施简陋,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占据市场缺少效率,民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有效率却难占据市场;专业化水平不高,服务内容单一;政府重视不够,鼓励扶持政策难以落实。铜陵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亟待培育发展。

2.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劳动者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存在一个滞后期,铜陵市就业压力一直比较大。从市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现场来看,进场登记求职人员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0~55岁之间,没有明确的求职意向,然而企业一般需求18~28岁之间的青壮劳动力较多,同时,对学历和技能都有一定的要求,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企业很难招到满意的员工,求职者也很难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3.铜陵市职教生源不足

铜陵市共有应用型本科、高职、中职院校12所,这些院校共开设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等165个专业,现有在校生51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8000多人,高职在校生18000多人,中职在校生13000多人,技师学院在校学生3000余人。相对于铜陵市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职教生规模远远不够。

三、铜陵市建设新蓝领基地的模式构想

课题组认为,国家对人力资源建设高度重视,铜陵市要想成为人力资源强市,必需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的宝贵经验,建设新蓝领基地,推动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实施,保证充分、高质量就业,促进地方产业快速发展。

1.以人力资源集聚发展,助推产业快速发展

(1)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为劳动者就业和职业发展,为用人单位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提供相关服务的专门行业,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招聘、职业指导、保障代理、人力资源培训、人才测评、劳务派出、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信息软件服务等多种形态。

为保证学生充分、高质量、持续幸福就业,保证园区合理、高质量、持续用人需求,我们要建立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打造新蓝领基地,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让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发展,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能力。

人力资源产业园除了具有一般产业园特点外,更加重视人力资源服务。

(2)构建“平台+生态+项目”的服务新模式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一端连接着教育体系中的“接受体系培养的人”和社会人,另一端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人的开发”各个社会层面与经济产业中的“人的应用”。

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链模型图

(3)探索新时代下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

职业教育的使命是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企业输送人才。所以职业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职业教育,更是政府、企业的职业教育。我们要建立“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校企合作机制,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铜陵市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抓住“改革期”,转变校企合作观念,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学生和企业发展是合作的依据和中心);

二是夯实平台,依法发挥校企共同参与的稳定的合作机制——职教集团等;

三是抓住重点,完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建立“教练型”企业实践教学和“双师型”学校理论教学队伍;

四是选好典型,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校企共建生产经营和人才培养兼顾的“教育型单位”(新技师培养基地之产业园) ;

五是固化“标准”,校企联合制订学员招录标准、师傅资格标准、校企课程标准、教学设施标准、过程监控标准等。

2.以产业集聚(群)发展,拉动人力资源(职教)健康发展

基本处在同一条产业链上,集聚的企业既竞争又合作关系,横向扩展、纵向延伸的专业化分工格局,通过相互之间的溢出效应,使得要素资源充分共享,形成规模效应,提高产业群的竞争力,最终形成产业群效应: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溢出效应、辐射效应,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拉动人力资源(职业教育)的发展。

(1)产学研结合,保证所学先进性

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一些新兴岗位不断涌现,对先进技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企业对满足这些要求的人力资源储备不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职业院校培育更多有竞争力的人才。然而,职业学校不能及时、快速地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这种反差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群发展,有利于职业院校解企业的了解人才需求变化,了解创新产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保证所学先进性。

(2)优化专业设置,保证人才复合性

需求驱动变革,教育不是市场,但必须连接市场。产业集聚群的发展,方便职业学校紧密对接铜陵地区乃至安徽省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了解行业新动向,了解当前一线企业对人才技能的最新要求,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优先建设铜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有效控制社会需求趋于饱和、就业连续不达标的专业。学校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各主干专业课程体系,主干课程内容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把专业知识通过技能实训项目逐渐渗透到岗位能力中,从而使教学过程与就业岗位之间实现直接对接。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企业技术发展情况,强化技能人才培训,保证人才复合性和持续性。

(3)提升职教办学质量,保证人才优质性

“打铁还要自生硬”。职业学校要狠抓内涵建设,突出企业用人主体实际需求,发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培养出优质学生,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同时,积极主动与企业沟通,利用多种平台展示自己和学生,让企业看到职业学校师生的实力、潜力和可再造力,乐意和职业学校深度合作,探讨工学结合模式,乐意接收职业学校的学生,实行共进双赢。

3.打造新蓝领基地(产业园)——培养合格人才并服务人才正向良性成长

建立新蓝领基地,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以促进人力资源有效开发与优化配置为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探索建立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模式,为铜陵工业强市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对于园区产业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采用校企共生、人才共育的新模式,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改革学校教育模式,以企校协同培养的方式解决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矛盾。校企做到“七对接”:培养方案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岗位要求,实训设备对接企业设备,师资能力对接企业技术,教学过程对接工作流程,考核评价对接企业标准,人才成长对接终身服务;形成校企共同培养、企业事业成长、学校终身服务的人力资源开发与服务新模式。

职业教育是教育更是民生,是平台,也是生态,更是服务。人力资源开发与服务让学校成长为大学校,孕育成好学校,从而成就为伟大学校。

猜你喜欢

铜陵市校企人力资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互联网+时代下大众阅览点对青年之影响——以安徽省铜陵市全民阅览点为例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铜陵市居民分项收入结构优化研究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