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农房整治为抓手深化『千万工程』的衢州实践

2019-06-27浙江省衢州市农业农村局324000

新农村(浙江) 2019年6期
关键词:农房建房风貌

浙江省衢州市农业农村局 (324000)

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把群众愿望最迫切、环境整治最困难、触及问题最复杂、涉及面最广的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大花园建设的“牛鼻子”来抓,以农民建房服务好、农村风貌提升好、资源转化利用好为目标,重构农民建房服务管理体系、乡村特色风貌体系、资源转化利用体系。其具体做法如下。

1.推进乡村建设规划体系化

一是完善“1+4+1”乡村规划体系。建立“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农村特色风貌规划”的“1+4+1”乡村规划体系,提升乡村规划系统性、科学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市本级制定了浙西乡村风貌特色营造技术指南和导则,衢州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市区村庄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常山县、开化县分别制定了农房建设风貌特色管理导则及办法。二是明确“一张图”乡村布点规划。各县(市、区)基本确定了适建村、限建村、禁建村名单和农民集聚点建设计划,全市8258个自然村,适建村为914个、限建村4553个、禁建村2791个,农民集聚点87个。三是严格执行“六不能、四必须”优化规划选址。“六不能”即:不能在沿路沿河沿岸控制区建房,不能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建房,不能在风景名胜区建房,不能占用优质耕地建房,不能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建房,不能圈占大围墙建房;“四必须”即:必须块状集中建房,必须限制建筑高度,必须统一建筑风貌,必须美化绿化庭院。各地均将“六不能、四必须”列入规划编制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参照执行。四是积极探索农民建房新模式。各地积极探索“跨村建房”“坡地村镇”“移房出村”等建房新模式,打破乡镇、行政村界限,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破解农民建房“选址难”问题。如龙游县湖镇镇建设高坪桥水库安置小区,集体安置560户约1420人。大街乡新槽村集聚点向全乡开放,目前已有12户外村农户在该村“跨村建房”。

2.推进农民建房审批标准化

各地均制定了优化建房审批流程的操作细则,大力推进农房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实施规划、国土“一张表”审批模式,统一使用《农民建房审批表》联审,明确农民建房审批各环节办理时限,实现农房审批时限由过去的90个工作日缩减到30个工作日。如常山县球川镇通过农民建房审批改革,利用微信进行建房申请实现“一语通办”,仅7个工作日就能完成建房审批。

3.推进农民建房监管全程化

一是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实行农民建房监管属地责任,充分发挥“党建+”作用,将农房建设监管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重要内容,由村干部任网格长、乡镇驻村干部任网格指导员、党员干部任网格员,每位党员联系一定数量农户,压实网格责任,明确网格内新增一处以上违章建房的,追究网格长责任,出现三处以上违章建房的,追究乡镇主要领导责任,建立完整的网格化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全过程监管机制。按照“带方案审批、带协议履约、带公示施工、带信用建房”的“四带审批”要求,严格执行农村宅基地审批“四公开”“四到场”制度,做到审批程序公开、申请条件公开、建房名单公开、审批结果公开,确保建筑放样到场、基槽验收到场、施工过程到场、竣工验收到场。

4.推进农民建房建设规范化

一是规范建房风貌。制定农民建房风貌管控正负面清单,正面清单明确农民建房不超过3层,檐高不超过10米,鼓励使用“黑白配”或浅色调外立面,鼓励建造坡屋顶等;负面清单中明确不提倡凉亭式、城堡式、“天线宝宝”式屋顶,不提倡大红大绿大黄外立面。二是提升建房品质。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对农村建材产品开展质量监督,住建部门加强对农民建房的安全指导。三是严格工匠管理。市级住建部门制定了加强农村建筑工匠管理的措施,各县(市、区)均建立了建筑工匠人才库,实行登记造册、持证上岗,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和星级工匠评选,并建立建筑工匠责任主体信用档案和责任追究机制。

5.推进农民建房服务精准化

一是免费提供通用图集。各地规划部门根据不同地形地貌,设计并公布了符合江南韵味、浙西特色、乡土风情的农村住房设计通用图集187套,免费提供农民选择。二是积极探索农房按揭模式。各地农商行为农民建房和农村风貌提升提供专项贷款,2018年度贷款总额为4.3亿元;龙游县以政府贴息方式支持村集体通过农商行基准利率贷款收储“一户多宅”,为村庄发展储备空间。三是探索建立农房代建、联建、统建机制。实现建材统一采购,既保障建材质量,又统一风貌,还降低了建房成本。

6.推进“一户多宅”整治彻底化

一是摸清家底先行。全面普查农民住房信息和土地资源信息,形成农房信息“一户一档、一村一册、一乡一库”,做到底子弄清、问题搞清、类型分清。二是分类施策推进。“一户多宅”整治不搞一刀切,对具有一定保留价值的、有乡愁风味的、质量较好的旧宅,采取村集体统一收储并进行调剂使用或开发利用,解决困难户建不起房、农户没有宅基地建房的问题。全市共收储“一户多宅”19.52万平米,调剂使用12.52万平米。三是“拆用”结合整治。对“一户多宅”整治后腾出的空间,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到2018年11月底,全市“一户多宅”整治后复垦面积1463.6亩(1亩=667平方,下同),用于公共设施建设161.7亩。

7.系统推进农村特色风貌提升

一是推进附属用房和围墙整治。严禁新建、改建农房建设附属用房,对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或与主房、周边村庄环境风貌极不协调的,影响公共交通、消防安全的,以及沿路沿溪沿线严重有碍观瞻的存量农房做到“四必拆”。对圈占耕地、影响消防和公共安全、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和集体公共利益的围墙进行拆除。二是统筹谋划打造风貌提升景观带。各地均制定了风貌提升规划,确定了风貌提升重点线路、重点区块、重点村,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工作进度。

8.健全资源转化利用体系

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柯城区九华乡等通过村集体收储宅基地,引进经营主体建设精品民宿,农民以宅基地入股,年平均可获得2万元租金收入;开化县华埠镇建造“乡贤楼”,以老宅基地置换公寓楼、租赁等形式供乡贤返乡使用,破解乡贤回归难题。

9.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土地资源资本化

衢州市各类土地整治开发潜力较大,综合考虑年度开发计划、指标自行使用、省统筹置换,通过调剂,将为市加快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在此基础上,坚持“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理念,兼顾县、乡、村、户四者利益,明确农村土地综合调剂收益一半以上用于保障乡村振兴,分三年到位,行政村调剂收益原则上返还该村使用。

10.建设房地信息系统,推进“智慧建房”

建立衢州市农房和土地整治信息系统,对全市农民建房需求信息、农房基础信息、在建过程信息、农村建筑工匠信息、农房通用图集信息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信息等六个方面的信息进行采集、录入和定期更新。目前系统开发已完成,农民建房在线申请审批和在建农房监管功能已上线,在衢江区廿里镇开展试点应用工作。

猜你喜欢

农房建房风貌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蜂房的建造
3D SLAM在农房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山西全省农房抗震改造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山西摸排疑似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50余万个
十年磨一剑! 广州“巨无霸”旧改茅岗村复建房亮相!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