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6-27郭越
郭越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六医院中医康复科,福州,350002)
失眠属于中医“不寐”的范畴,多由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外感六淫所导致。常规给予针刺治疗,可有效减轻病情,改善睡眠质量。但有研究指出,于针刺的同时,采用耳穴压丸的方法治疗疾病,可进一步促进该病康复[1]。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48例失眠患者作为样本,研究针刺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六医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失眠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49.33±10.15)岁,病程(2.25±1.25)个月。对照组中男9例,女15例,年龄(50.10±9.74)岁,病程(2.36±1.34)个月。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WHO/WPO)》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2];2)年龄20~60岁且性别不限。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研究者。
1.3 排除标准 2)有针刺及耳穴压丸禁忌证者。3)治疗前短期内服用安眠药物或者使用其他治疗方法者。4)有其他系统重大疾病者。5)有精神及意识异常者。6)不能配合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独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耳穴压丸治疗。
1.4.1 针刺治疗方法 1)取安眠、神门、印堂、百会为主穴,心脾两虚型加内关、足三里,痰热内扰型加丰隆、内庭,阴虚火旺型加太溪、照海、三阴交,肝郁化火型加太冲、行间。2)主穴采用平补平泻法,配穴采用虚补实泻法给予针刺。3)针刺时,患者应取平卧位,针刺部位采用75%乙醇消毒,毫针长度25/40 mm,针刺力度以使患者感酸、麻、胀为度。4)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期间行针2~3次,1周3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表1 2组患者睡眠指数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1.4.2 耳穴压丸治疗方法 1)取耳穴神门、皮质下、心、交感为主穴,心脾两虚型患者加脾对应穴位,痰热内扰型加肺、胃对应区,阴虚火旺型加肺、肝、肾,肝郁化火型加肝、胆,采用75%乙醇局部消毒。2)将胶布剪为6 mm×6 mm大小,取王不留行籽敷于中央。3)采用镊子将胶布贴于耳穴表面,嘱患者每日按压,对穴位进行刺激,以自感局部发胀或发热为度,注意按压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重,以防搓破皮肤造成感染。4)每次取5~6穴,每穴按压1~2 min/次,3次/d,3 d更换1次穴位,两耳交替,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1)睡眠指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从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评分5个成份,观察2组患者的睡眠情况。2)有效率: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临床治愈:睡眠正常,伴随症状消失;有效:睡眠时间延长,伴随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未见好转。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睡眠指数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评分,分别为(1.04±0.09)分、(1.20±0.14)分、(1.03±0.23)分、(0.72±0.15)分、(1.22±0.20)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与对照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
3 讨论
失眠为睡眠障碍的一种,患者症状以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低、日间认知功能障碍等为主。发病后如未及时治疗,易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各类疾病发生的可能,对患者健康状况的保持不利。中医典籍《灵枢·口问》有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阳气盛,则寐矣”。表明失眠的发生与阴阳失衡有关,病位在心。以宁心安神、调节阴阳为主要原则,对疾病进行治疗,可有效减轻病情,使患者失眠的症状得到缓解,生命质量得到改善[4]。
针刺为中医治疗失眠的主要手段之一,取神门作为主穴给予针刺,可调心神、益心气,使患者神志、思维活动得以改善,使五脏六腑相互协调,减轻入睡困难等症状[5]。在安眠穴给予针刺,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可有效安神镇静,用于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印堂、百会为督脉循行路线,刺之可减轻头痛、眩晕、失眠、惊风症状。在上述主穴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情况,取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配穴,辨证论治,加强疗效。本文研究发现,采用针刺的方法治疗失眠后,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且有效率为75.0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针刺的方式治疗失眠,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有效率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耳穴压丸同样为中医的治疗手段之一,《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有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别气走于耳为听”。表明中医经络均经过耳中以及耳周[6],取王不留行籽给予按压,可有效抑制大脑兴奋,达到镇静的目的。此外该疗法具有无创的特点,患者痛苦较小,治疗依从性较强。且心脾两虚型患者对相应耳穴进行按压,可健脾益气;痰热内扰者耳穴压丸,可清热化痰;阴虚火旺者按压相应耳穴,可滋阴降火;肝郁化火者则可清肝泻热等等,根据患者证型的不同,取不同穴位给予按压,达到益气、安神、镇静、宁心的目的。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重点在于疏通经络、协调阴阳、调理脏腑。在失眠患者针刺的基础上,联合耳穴压丸,可进一步促进病情缓解,使疾病治疗的有效率得到提升。本文研究发现,与单独采用针刺治疗比较,采用针刺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失眠后,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均有显著提升(P<0.05),提示该治疗方法疗效更佳。进一步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与单独给予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针刺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更优。
综上所述,采用针刺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失眠,能够有效减轻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不佳、日间残留障碍等失眠症状,有效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