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19-06-27黄英姿
黄英姿
(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淄博,255100)
近年来,随着人们日常压力的增加,抑郁症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主要特点是情绪持续低落,甚至伴有自杀倾向,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1]。目前治疗抑郁症多以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同时配合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也十分关键。共情护理这一理念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心理干预模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心理治疗中并取得肯定效果[2]。本研究通过对抑郁症患者护理方式的探讨,分析共情护理对患者抑郁情绪与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分组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5.78±4.28)岁,病程0.5~4年,平均病程(2.15±1.09)年;观察组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34.91±4.32)岁,病程0.5~5年,平均病程(2.34±1.04)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抑郁症;患者能够良好的配合研究过程;心肝肾等重要器官无严重功能障碍;明确本研究的方法与目的,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无具有高度自杀倾向者;无滥用药物或滥用乙醇者;无双相情感障碍者;无严重躯体疾病者;无神志不清或精神病者;无实验室检查结果具有严重异常者;无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1.4 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抗抑郁治疗,其中对照组予以精神病常规护理,包括入院环境介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安全防护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共情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共情护理组:将科室内资历较高,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护士长组成小组,统一进行专业培训,并将培训技能运用到护理工作中。2)积极交流与倾听: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要保持良好的耐心,认真倾听患者的发言,注意患者微表情的变化,根据患者情绪的表现,作出合理的反应。3)换位思考模式:护理人员要经常将自己放置于患者的位置,站在患者的角度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评判。4)资料的整理与总结:护理人员应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详细且持续的将自己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更好的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的世界与生活。5)共情体验与反馈: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的反馈信息,观察患者在表达时候的表情与语言等变化,确认患者的真实心意,进而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互动,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认可。
1.5 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抑郁状态进行评估,分数<8分为正常状态,分数在8~20分之间可能患有抑郁,分数在21~35分之间肯定为抑郁症;使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共计涉及7个维度,每个维度分数值为0~3分,总分为21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2 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抑郁情绪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分与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HAMD与PSQI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的临床护理模式早就不局限于医疗护理,而是转向更加优质与全面的模式,在完成基础护理的前提下更提倡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心理护理,这也就要求护理人员有很好的沟通技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3-4]。由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所以治疗难度很大。临床上对该病心理治疗的方法是支持和干预疗法,而共情护理作为一种新兴模式,通过换位思考来感受患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得到共情体验,以感同身受的方法提高其正向意识,最终达到影响患者心理的目的,协助其走出低落情绪和心理误区[5]。共情也可以理解成一种沟通方式,可以成为医患关系的桥梁,通过应用共情护理这一模式,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更加深入、深刻的了解到患者内心的波动,并针对其感受作出反应,实现更有价值的沟通。另外抑郁症不仅使患者情绪不稳定,还会造成睡眠质量下降,出现入睡难、时间短等现象,共情护理通过近距离的肢体沟通拉近与患者心理的距离,让其对生活有更正确的认知,进而改善睡眠。抑郁症现在已成为世界多国家共同面对的公共卫生问题,治疗抑郁症,改善患者情绪状态,降低抑郁水平,对减轻患者家庭负担、维护社会秩序有积极意义[6-7]。本研究通过对常规护理与共情护理2组护理模式干预下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可知实施共情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抑郁情绪与睡眠质量的临床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共情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广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