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迪帕克艺术歌曲《邀游》音乐分析与钢琴部分演奏处理
2019-06-27文|
文|
引言
亨利·迪帕克(Henri duparc,1848-1933),是19世纪法国艺术歌曲创作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包括声乐、器乐及交响乐作品,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在短短的16年中创作的17首声乐作品,这些声乐作品足以使他在世界音乐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①
然而在众多法国音乐作品研究中,对迪帕克声乐作品进行研究的著作和文章②极少。从笔者专业的角度来看,没有著作与文章对迪帕克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部分进行深入研究,而作为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略的部分。本文根据亨利·迪帕克对波德莱尔诗歌《邀游》创作的艺术歌曲《邀游》(L’invitation au voyage)的艺术特征及钢琴演奏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演唱、演奏迪帕克的声乐作品,更全面地认识法国艺术歌曲创作,给予演唱者和演奏者一定的指导与借鉴。
第一章 《邀游》的音乐分析
一部作品的分析离不开对谱面的研究,本节从形态分析及旋律、音乐与歌词的关系方面对《邀游》进行音乐研究,以期得出迪帕克这首歌曲表现的创作特点。
第一节:曲式结构
原文本来有三段,但迪帕克只采用了第一段和第三段创作,因此,根据歌词的结构,迪帕克实际采用的是二段体结构,结构图如图1下:
第二节:和声与调性
波德莱尔的诗歌《邀游》文字优美,诗意朦胧,时常抒发个人情感,在这个作品中,迪帕克为了表现诗歌的含义,和声变化非常微妙(此部分将对《邀游》的和声调性进行分析)。
《邀游》整首歌曲在C主音同名大小调上交替发展进行,开始于c小调,乐段结束在C大调,整体上是从c小调到C大调的进行。乐段后的结尾部分也用两个四小节的乐句显示从c小调到C大调的进行,具有一致性。
和声上从引子部分就使用了迪帕克最喜欢的和声,进行小调主和弦到b5Ⅱ增六度七和弦(这是其创作特点之一),一直持续到第8小节。第9小节再运用Ⅱ进行到C大调主和弦(见谱例1)。
调性于第10小节回到c小调后,是Ⅵ-Ⅱ的进行,这两个和弦交替进行四个小节,内声部的增四度、减五度音程使和声色彩也有了变化。在第15小节处的和声进行为转位Ⅱ-b5Ⅴ,与a乐句中的b5Ⅱ增六度七和弦结构相同(见谱例2)。
c乐句的和声进行为Ⅱ-Ⅶ-Ⅲ,这种进行在内声部构成半音下行也是迪帕克创作的特点之一。在持续四个小节后由Ⅲ-Ⅵ进行(见谱例3)。
图1: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在A段结尾,调性回到c小调,和声进行为和声小调Ⅵ-Ⅱ-Ⅴ-Ⅰ,内部出现的主和弦音级都是主和弦的持续,不包括在和弦性质内。再重复一次的连续属到主的进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见谱例4)。
B段是A段的变化重复,和声上变化不大,但在B乐段织体改变后,调性在C大调上发展,一直持续到结束。改变织体后的九连音琶音伴奏音型中,迪帕克加入了很多的和弦外音,造成很多增音程的出现,以使声音听起来更加有色彩(见谱例5)。
总体来说,整个乐曲的调性是be小调到C大调的进行,在同主音大小调上的交替。在乐曲内部,迪帕克整体上使用的是完整的功能和声Ⅰ-Ⅳ/Ⅱ-Ⅴ-Ⅰ结构,同时在和声变化进行时,迪帕克始终让c主音同名大小调的共同音级属音和主音构成的五度音程在低音区持续,对动荡的和声给予平衡稳定。
第二章《邀游》音乐与诗歌的关系
波德莱尔诗歌《邀游》是对一个美好国度的描述,赞美和谐安宁的社会。迪帕克的调性和声基础,给这首诗歌制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以展示诗歌所描述的美景的独特与美妙。把音乐与诗歌联系在一起是研究艺术歌曲必不可少的方面,本节围绕着《邀游》诗歌对照音乐部分进行描述分析。
在A段的a乐句(1-10小节)中,旋律开始在属音上,歌词包括以下三个语汇:
谱例4:
谱例5:
法语原文:Mon enfant , ma soeur, /Songe à la douceur /D’al-ler là-bas vivre ensemble.
字对字翻译:我的孩子,姐妹,/想想那些乐趣/一起去那里生活多和谐
整句翻译:我的孩子,我的姐妹,想想到那里一起快乐地生活。
迪帕克运用法语发音的自然规律,把重读的最后一个音节放在节拍重音上,如:Mon enfant, ma soeur,Songe à la douceur, D’al-ler là-bas vivre ensemble.
根据诗歌自身的短短长句韵律,迪帕克在抒发情感的第三语汇中让乐句达到此高潮。因为在前两句歌词的叙述性表达,迪帕克把旋律进行在c小调,当要表现“生活多么的和谐”时,和声使用了明亮的C大调和声,给人拨开云雾般的感受。
b乐句(11-18小节)又回到c小调,但和声进行的转变就如同歌词的描述,进入到了“那个和谐的世界”。
此乐句中的歌词也包括三个语汇如下:
法语原文: Aimei à loisir/Aimei et mourir/Au pays qui te ressemble !
字对字翻译:爱你随意/爱和死亡/去那个地方和你想象一样!整句翻译:想爱随你,去你心中的地方去爱和死亡!
迪帕克同样尊重原文诗歌的韵律,注重法语的发音,如下:
Aimeià loisir, Aimei et mourir Au pays qui te ressemble!
其结构也切合诗歌小节数为2+2+4,迪帕克在这里使用的和声进行,造成内声部的增四度、增六度音程和减五度音程,外声部的音高不断向上攀升,这样的色彩让人对“爱与死”有了新的一层感受,使人升华,这也恰如波德莱尔诗歌所追求的精神上的升华——觉得在那样一个美好的国度,爱与死亡,都是自然和美好的。
乐段的c乐句(19-25小节)的歌词也分为三个语汇:
法语原文:Les soleils mouillés /De ces ciels brouillés.
字对字翻译:阳光是湿润的/天空是朦胧的
法语原文:Pour mon esprit ont les charmes.
字对字翻译:为/我的/灵魂/有/被/陶醉
整句翻译:阳光湿润了,天空朦胧了,我的灵魂都为之陶醉了。
遵循法语发音的基本原则,重音如下:
Les soleils mouillés , De ces ciels brouillés, Pour mon esprit ont les charmes.
虽然此乐句的结构不再是2+2+4,而是2+2+2,但迪帕克在“Pour mon esprit”处作了一点点渐慢再回到原速的处理,使音乐在此处得以缓冲。这里根据诗歌的含义,阳光的视觉转为触觉——“湿润了”,迪帕克很好地表达了这一词汇所描述的意境。运用Ⅱ级减小七和弦经过Ⅶ级减七和弦造成半音下行到还原Ⅲ级的小七和弦进行,并重复两小节,其中产生的半音下行,就如同阳光被慢慢渗透的视觉效果,朦胧而使人“陶醉”。对歌词描写的灵魂受到诱惑,迪帕克的伴奏从中声区移到高声区,与低音的五度音程相隔深远,造成遥远的效果,让人仿佛感受到“灵魂”的内在空间。
乐句a’(25-31小节)是a乐句的变化重复,歌词如下:、
法语原文: Si mystérieux/De tes traǐtres yeux /Brillant à travers leurs larmes.
字对字翻译:如此神秘/那背叛的双眼/闪烁透过它们的泪水
整句翻译:你那背叛的双眼闪烁着泪水是如此的神秘。
同样在法语发音的原则下,重音如下:
Si mystérieux De tes tra tres yeux, Brillant à travers leurs larmes.
与a乐句对比,在“Brillant à travers”采用不同的节奏组合,因为在a乐句中“D’al-ler là-bas”是连续的两个重音,都用弱起节拍就可以,而在这里,两个重读之间还有一个并不重要的单词“à”,所以才有了乐谱中的旋律。而歌词的含义在于描写“闪烁着泪光的双眼”,泪水的晶莹剔透,如果处理成a乐句中的渐强,就很不协调了。迪帕克在这里运用高声区的渐弱,恰恰能让人感受到泪水的晶莹,富有光泽。
在完整的“起承转合”后,随着诗歌与音乐的不断发展,已经让人看到了如此有魅力的美景,波德莱尔此刻的歌词表达了自身的感受,抒发出对于美好国度的赞美与向往。
歌词结构如下:
法语原文:Là/tout n’est qu’ordre et beauté/Luxe /chalme et volupté!
字对字翻译:那儿/一切有序 美丽/富饶/宁静满足的
整句翻译:那儿,一切都是有序的、美丽的、富饶的、平静的和满足的。
在这里,如同到了梦境一般,不敢相信。迪帕克把整句分为了对称的四小节和声进行,把不断摇摆的伴奏变成了跨度很大的长音和弦,并用很弱的力度演唱与演奏,声乐旋律与伴奏就如同歌词“有序”一般,相让着出现,令人可以清晰地听到各个声部出现的音。此时的声乐钢琴创作为了给诗歌创作的美景造成一种静止的状态,令人不敢大声地呼吸,旋律线条使用同音反复,材料单一,并且错开了每个小节的重拍,在二连音演唱与长时值和弦的交替中模糊了节奏感,给人一种朦胧深远的,惊叹的感受,结束在C大调的和弦令人满足。
在B段的a乐句(42-49小节)中,根据歌词的段落,迪帕克选用的二段体结构在此乐句重复了A乐段的a乐句。但因歌词不同而有所变化。歌词如下:
法语原文:Vois sur ces canaux /Dormir ces vaisseux/Dont l’humeur est vagabonde.
字对字翻译:看见在这些运河上/躺着这些大船/性情 漂泊的
整句翻译:你看那些在运河上漂泊的船只。
其语音重音发音如下:
Vois sur ces canaux Dormir ces vaisseux Dont l’humeur est vagabonde.
与A乐段中的a乐句相比,都是短短长的乐汇结构,但因为歌词与其构成不太一样,A乐段中的a乐句以两个八分音符的弱起开始,而B段的a乐句因为是单音节动词“Vois”,以附点四分音符开始;A乐段中的a乐句的第二语汇“Songe”是单音节所以使用附点四分音符,这里的“Dormir”是弱起。迪帕克非常注重法语发音的特点来进行创作。迪帕克在此乐句中没有改变伴奏织体,仍运用了摇摆的十六分音符进行(也正因为歌词的含义是描述漂泊的船只,所以更加切合诗歌要表达的意境,使人仿佛能够“看到”船只摇摆一般)。
B段的b’乐句(50-57小节)歌词如下:
法语原文:C’est pour assouvir ton moindre désir,/Qu’ils viennent du bout du monde.
字对字翻译:这是为了满足 你小小 愿望 /它们 来 自 尽头 地球
整句翻译:它们来自地球的尽头来满足你小小的愿望。
旋律声部在中音区进行,A乐段对应的乐句旋律在这里出现在了钢琴伴奏声部,与旋律形成美妙的二重唱。中音区的强力度演唱与演奏也是表现声乐戏剧性的重要方面,此处为了突出下行的渐强,迪帕克把歌词音节基本上都在正拍子上出现,在第54小节,让给钢琴声部一个厚重的具有推动力量的八度和弦,如同一个波浪把遥远漂泊的船只,送到你的面前,满足你的小小愿望。
c’乐句(58-65小节)的歌词如下:
法语原文:les soleils couchants/Revětent les champs/les canaux/a ville entière.
字对字翻译:太阳 落山了/覆盖/ 田野运河/城市 整个
整句翻译:太阳西下,霞光覆盖了田野、运河和整个城市。
歌词的重音规则如下:
les soleils couchants Revětent les champs, les canaux,la ville entière.
根据歌词的韵律创作乐汇的节奏组合,切合法语发音规律,而从歌词含义上来说,这里是波德莱尔三段诗中的最后一段,描写的是一幅夕阳西下的美景。既然是夕阳与晚霞的光芒,于是迪帕克整个改变了钢琴伴奏的织体,运用9连音加和弦外音的分解和弦琶音,让音乐流动起来,如同霞光慢慢扩散,覆盖“田野、运河和整个城市”,这种伴奏织体为乐曲伴随“夕阳”的渐渐消失,塑造出最好的美景。
B段的d’乐句(66-74小节)变化乐句重复了A乐段的d乐句进行,和声进行一致,改变的是伴奏织体,旋律部分在第68小节时跳进的上行,并运用了二连音,抹去了节奏的棱角,让节奏也跟着温暖起来,和世界成为一体,并为高潮的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歌词如下:
法语原文:D’hyacinthe et d’or/Le monde s’endort/Dans une chaude lumière!
字对字翻译:青紫色 和 金色/大地 入睡了/在 温暖 光辉中
整句翻译:天色一片金黄,在温暖的光辉中,大地入睡了。
伴奏的9连音琶音还加入了和弦外音,在第70小节的低音跳进下行与声乐旋律上行d的一同渐强中,在第71小节C主音八度和弦的强奏下,音乐与诗歌共同达到开阔、饱满的状态,强奏的主音大三和弦也令人满足,达到最高潮,呈现出“温暖的光辉”!
B段的结尾(75-88小节)在和声、旋律、歌词方面都与A段相同,不同的是伴奏织体,并且在第75小节和第70小节处出现了曾经出现过的旋律,让人回味无穷——在如此美好的世界中如何消失?迪帕克流动的9连音琶音伴奏织体就起到很大的作用,伴随着9连音时值的增加达到渐慢的效果,让这个世界如同夕阳一般渐渐消失不见,以最弱的力度结束全曲。
第三章 《邀游》钢琴部分分析
艺术歌曲不同于其他声乐种类,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声部常常是非常重要的,它所体现的是诗歌的氛围、环境、人物性格或者一种心理状态等,因此,仔细研究钢琴部分的音乐元素与演奏方法非常重要。此章节将从伴奏音型、和声进行、内声部旋律弹奏及与声乐演唱配合等各方面分别对这两首歌曲进行分析研究。
第一节:关于《邀游》的钢琴伴奏分析及处理
一、伴奏音型的分析与演奏
《邀游》的伴奏音型整体来说有以下三种(见谱例6)。
1. A型
以十六分音符为基础的音列进行,伴随着低音主音上的持续进行是整个乐曲的主要伴奏音型。稳定的低音和弦和高声部两个相邻半音以两小节为一组交替进行造成晃动不稳定的效果。弹奏的速度上要求几乎是很慢的,在弹奏低音的时候,用踏板来延续低音和弦,但是为了高声区十六分音符的清晰,踏板宜踩半踏板,并可以使用弱音踏板来调节柔和的音色,让声音制造出更加梦幻朦胧的氛围。弹奏时手指尖要有控制感,同时放松手臂的力量,让这个很柔和的低音奏出遥远的泛音,能够像平静的湖面上泛起的涟漪一般柔和而不突兀。在低音主音支撑下,十六分音符的弹奏要非常平稳,突出两个外声部的音,时值均匀地弹奏,不紧不慢地进行,每个和弦每个音都要清晰,从容的弹奏出来,给人一种悠闲摇摆的感受。
2. B型
这种柱式长音和弦的伴奏音型出现在A段的结尾部分,转调在C大调上结束,是在弱力度上的演奏,音型跨越了近4个八度,弹奏除了要让外声部的两个音突出,还要把这种音程上的距离转化成空间的距离。这里低音的弹奏方式和A伴奏型弹奏的方法一致,目的是要产生泛音,但要注意在这种伴奏型里的低音弹奏属于先现音,不能着急地弹完低音后又赶着去弹高声区的和弦,演奏要记住的是,弹奏时要从容,可以在时值之前弹完低音和弦。而高音区双手和弦一起下键时,要保证右手小指的独立性,在朦胧柔和的音色中,那小指的一个音要有一丝光亮,“晶莹剔透”,给人以惊叹的感受,如同远处的钟声一般有韵律地奏出银铃般的声音,低音弹奏时指尖可以多停留一些时间,使音乐的气息更加绵长温暖。
3. C型
这种分解和弦的九连音琶音的伴奏音型出现在B乐段中,是变化重复A段落乐句的伴奏音型。弹奏的效果要如同层层波光映照在周围的每一个事物中,有着阵阵涟漪,华丽而浪漫。弹奏时注意琶音的外形,是小
谱例6:山形,这是一个循环的进行,每一组九连音的小乐汇是一个循环单位,弹奏的时候渐强后渐弱,但是低音是要清晰的弹奏不能一带而过;而高音的渐强也不能很尖锐的音色,要很圆润,音色要柔和,富有朦胧感,如同夕阳温和地照射在大地一般。容易出现的情况是,演奏着右手弹奏下行的六连音时常常会不自觉地加快,一定要尽量避免。在朦胧的音色弹奏下,不能让声音听上去模糊,所以踏板在这里的运用也相当的重要,快速弹奏的密集的音符踏板最多只能踩一半,甚至是四分之一踏板,并且每一组九连音都更换踏板,以保证声音连绵朦胧又保证每个音都被人听到。另外一点,这种伴奏音型迪帕克都在分解和弦中加入了和弦外音,弹奏的时候要把和弦外音所构成的音程关系弹奏清晰,练习的时候可以单独把音程提取来体会。
二、和声进行的分析与演奏
迪帕克在《邀游》中运用了多种和声进行,在此不一一说明,选择其中比较常见和有特点的和弦进行来进行分析。
1. 最常用的和声进行就是A伴奏型中出现的小调主和弦到b5Ⅱ进行,这也是迪帕克最喜欢的和声进行之一。弹奏方法除了以上A伴奏型中提到的之外,要注意这里b5Ⅱ造成的内声部半音的进行,并且高音级进下行,色彩变化是由明亮转暗淡的,所以弹奏的力度上是由强到弱,渐弱的处理,两小节为一个循环,“强弱强弱”进行。
2. 第8小节至第9小节处是Ⅱ到C大调主和弦的进行(见谱例7)。在经过六个小节小调主和弦到b5Ⅱ的进行后,音乐处于摇摆的状态,而这里从小三和弦转调至C大调主音上的大三和弦进行就显得是那么的明亮,本身c小调到C大调的进行就是朦胧到清晰的转变,小三和弦到大三主和弦的进行就更加体现了这一进行的特别,尤其是在迪帕克创作的以c小调为基础的《邀游》之中,这里的转调就如同太阳的光芒拨开云雾照耀到身旁一般。弹奏时要注意外声部是向上的三度跳进,转至明亮的C大调自然弹奏就要进行渐强处理,同时这种渐强是有节制的,不能太突然,是阳光穿过云层的渗透,要把这里的和声进行弹奏出对C大调的归属感。
3. A段结尾的C伴奏音型的和声进行。其中的c音长音持续,其余的音和声进行为#Ⅵ-Ⅱ-Ⅴ-Ⅰ,属音结束前四句,重复一次在中音上结束,给人未完成的半终止感。弹奏的时候一定认真体会#Ⅵ-Ⅱ-Ⅴ-Ⅰ连续属到主的进行。练习的时候可以把这个和声进行单独提炼出来弹奏和声连接。乐句弹奏时要以四小节为单位作乐句渐弱的处理,弹奏的时候要意识到虽然是A段的结尾,但好像音乐还没有结束一般,给人的感觉要留有余地,似在等待听到音乐的回声一般。
三、内声部旋律的分析与演奏
1. 第50小节旋律重复出现在了钢琴伴奏声部,与声乐演唱形成了一个美妙的二重唱(见谱例8)。这是高潮前的一句渐强的乐句,为高潮的实现作准备,旋律的语气重音在第51小节和第53小节的附点二分音符上,第52小节的高音是自然节拍重音也要突出,所以整体是渐强的。右手弹奏了本来是双手的弹奏的和声,这里的双音弹奏要求一定要整齐下键,小指下键时可以略微高抬一点,使下键的声音比其他音更明亮些。左手弹奏旋律有非常富有感情,本来就是重复声乐曾经演唱过的旋律,弹奏就要如同唱歌一般,在跳进上行进高音的时候不能太急躁,如同声乐演唱时有一个攀升的准备一样。左右手的平衡要让左手歌唱的旋律突出。
2. 第75小节至76小节的钢琴声部又一次出现了相同的内声部旋律(见谱例9)。只是这里的右手织体换成九连音琶音,而所处的位置是整首乐曲的最后一部分,用最弱的力度弹奏同样要富有表现力,但是只有一半的乐句是没有更多的动力的,所以附点二分音符长音不要太强,太突出,而是弱就好了,如同人声的提问一般,此时的右手九连音弹奏注意指尖的触键要柔和,声音圆润,如珍珠般连贯,等到第79小节的内声部旋律又出现时,就给了第75小节乐句一个“回答”,给人归属、终止的进行与感受。
四、结束部分的分析与演奏
《邀游》乐曲的尾声是由时值增加来渐慢的九连音琶音(见谱例10)。尾声是整个乐曲的结束,代表音乐的逐渐消逝,所以弹奏的力度要求均匀的渐弱。踏板的使用可以更加薄,更加少,还可以加入弱踏板来调解其音色。迪帕克结尾的渐慢不是以“rit”来标记渐慢,而是逐个小节精确的把时值增加,所以弹奏的时候要精确地注意在节拍内渐慢,由九连音-六连音-四连音-八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长音终止,演奏时要把音组的变化区分开来,3+3+3——3+3——4——3——1。
总的来说,《邀游》中的钢琴伴奏部分是稳定进行的,弹奏时要注意音色的圆润,给人温暖的感受,起伏不能太过激烈,在有低音弹奏的节拍中,要保持低音或八度低音的泛音,因为基本上主音和弦贯穿全曲。在钢琴弹奏中充分认识和声色彩的运用,注意迪帕克创作中用和声进行,和弦外音、内声部的创作,以及结尾对乐曲延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钢琴声部出现的旋律线条(有的是对声乐旋律的重复,有些则是音乐的延伸与精神的表现),弹奏时一定要层次分明,气息连贯,模仿声乐演唱,使钢琴伴奏更加生动,具有活力。钢琴与声乐的线条有交流和互动时,音乐才生动、丰满。弹奏上要总体把握朦胧、高贵的特质,音色要圆润富有弹性,柔和而连贯,抒发个人情感富有激情。
谱例7:
谱例8:
谱例9:
谱例10:
结语
在法国艺术歌曲发展历史上,迪帕克是把德国艺术歌曲、法国浪漫曲及瓦格纳的戏剧等各种不同文化的本质精华综合在一起,并转换为完美的法国艺术歌曲的重要角色。迪帕克因其自身的审美品质,没有盲目地去崇拜瓦格纳,或跟随德国艺术歌曲,他借用了瓦格纳的大的框架,把充满戏剧性的情感表现在很小的声乐与钢琴的结构中,把发展过于复杂的部分除去,提炼出不同文化中本质的光芒,形成精致淡雅的音乐特点。
注释:
①格罗夫词典中标注了17首声乐独唱作品,其中一首被损毁,另外三首声乐作品,其中有一首是二重唱,剩下两个一个是歌剧,被作者损毁,一个是三声部赞美诗。本文指的17首声乐作品是指现存的16首独唱声乐作品和一首二重唱。
②见参考英文类著作及网上资料
网页资料:
[1]http://q.sohu.com/forum/14/topic/962573 此网页提到关于大英百科全书的音乐卷中19世纪法国艺术歌曲的介绍。
[2]http://en.wikipedia.org/wiki/Henri_Duparc_(composer)关于迪帕克的生平介绍与作品,以及研究迪帕克的专著及法语论文列表。文中有1870年在法俄战争中他身着军装的画像。
[3]http://en.wikipedia.org/wiki/Charles_Baudelaire关于波德莱尔的生平介绍及事业,以及他所作的贡献。
[4]http://www.artsongupdate.org/Reviews/VASS/Virginia%20 Art%20Song%20Society.htm#HD简单提到迪帕克的创作及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