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教学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9-06-26罗婧莹
摘 要:皮肤性病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学习难度较大,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本文尝试制定皮肤性病学教学模块,通过应用不同主题的教学,包括理论授课、照片演示、小组讨论、开放式讨论、教学检测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了传统授课的枯燥乏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皮肤性病学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普通人群中存在大量的皮肤性病患者。从实践的角度来说,临床医学生拥有一定的皮肤性病科临床技能是相当必要的。皮肤性病学是五年制医学本科课程科目之一,但在当前本科教学中,皮肤性病学仅为考查科目,与大内科和大外科相比,在考试成绩中的权重占比较小,因而学生不太热衷于皮肤性病学的自我学习。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学習兴趣,使学生在短期内掌握常见皮肤性病的诊断与治疗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尝试了模块化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主题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取得良好效果。
一、皮肤性病学的教学现状
现我院五年制医学本科专业使用的皮肤性病学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九版《皮肤性病学》,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系统介绍了皮肤的结构、功能,皮肤病、性病的症状和体征,皮肤性病的辅助检测方法,皮肤性病的诊断和治疗;各论部分介绍了常见皮肤性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各论的皮肤性病学中包括感染性皮肤病、皮炎和湿疹、荨麻疹、药疹、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疾病、大疱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遗传学皮肤病、皮肤肿瘤、性传播疾病等等诸多章节,病种繁多,专业性强,对于初学者来说相当不易。各种研究表明,与其他医学专业相比,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直观的课程,而传统的说教课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在本学科中是一种糟糕的教学形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学校、教师及学生均不够重视此科目的学习、患者不配合等各种因素,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的皮肤性病学教学仍停留在说教形式为主。
二、模块化教学概述
模块化教学模式以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和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两个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MES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研究出来的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现场教学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CBE则是把执行能力做为依据来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工作必须具备的活动及认知能力做为核心。两个流派的共同特点是均强调实用性和提高能力。二者的主要区别是MES侧重于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能力;CBE则侧重于工作岗位上的基础通用能力。
我国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探索模块化教学,并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理念出发,根据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基础人文素养、基础从业能力及职业能力。
在医学领域中,模块化教学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各种学科。模块化教学的理念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让医学生能轻松快乐的学习。它并不是传统教学的替代品,而是并排进行的。
三、模块化教学在皮肤性病学中的应用尝试
皮肤性病学里大多数知识都比较抽象难懂,老师难以通过单纯的理论讲解让学生理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抽象与直观教学穿插,方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既理解了知识点,又留下了深刻印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通过反复实践,制定了一整套教学模块,包括理论授课、照片演示、小组讨论、开放式讨论、教学检测等。这些方法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打破了传统讲座的单调性,非常受学生欢迎。模块化教学不仅具有教育价值,还提供娱乐性。
1.理论授课
每次理论课前要求所有教师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每个知识点的讲述时间均要了然于胸。还要回顾上一学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学生的考试成绩,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集体备课能使教学工作做到统一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提高整个教研室的授课水平。此外,皮肤性病科的特点是可以直观的看到皮疹,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此特点。教师要集思广益,互相分享日常临床工作中搜集到的典型皮疹图片,制作出图文并茂的PPT课件,吸引学生的眼球及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以皮疹贯穿始终。如在荨麻疹章节,荨麻疹的皮疹为风团,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风团的临床图片,然后,再对荨麻疹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进行阐述。最后,可以展示一些与荨麻疹皮疹相似的疾病图片,如丘疹性荨麻疹、发疹性药疹等图片,进行皮疹的鉴别讲解,加深学生的认识。
2.照片演示
照片演示是一个新的概念,不是教师谈论各种表现,而是要求学生描述病变,加深他们对疾病的印象。皮肤性病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不像大内科或大外科的疾病主要隐藏于患者的体内,皮肤病、性病的表现主要位于体表,因此学生必须真正看到患者的皮疹才能留下深刻印象。但皮肤性病学也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很多皮肤病具有季节性,如过敏性紫癜、水痘等疾病往往发生在冬春季节,湿疹具有冬重夏轻的特点,日光性皮炎则往往发生于夏季。
(2)有些皮肤病则与区域或经济条件相关,如手足癣南方多见,银屑病北方多见,疥疮则是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多见。
(3)淋病、尖锐湿疣等性传播疾病患者往往拒绝教学示范,不愿把隐私部位暴露给其他人看;以上原因导致学生难以在短短的学习期间见到多种疾病,影响教学效果。从这方面因素出发,我们在临床上收集了大量典型照片专门作为教学使用,在相应章节的理论课及见习课堂上,反复给学生展示,让学生自己描述。丰富的图片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3.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用于讨论临床病例。每节理论课授课结束后,给学生一临床经典病例, 要求学生对病例所涉及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知识进行复习,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如当学习到结缔组织疾病章节时,可以给出一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例,简要的给出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展示患者的临床照片,然后让学生以小组(8-10人一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要求记录组内每位学生的讨论意见,并达成最后的统一意见,包括对病例皮疹的准确描述,以及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在见习课上,则让学生分为3人一组,每组同学接诊一位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并发给每人一张处方,让学生像临床医师一样开具处方,记录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药物,最后对每位学生的处方进行点评。小组讨论方式能使每位学生都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原本被动的学生也参与了讨论,并对讨论做出贡献,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习兴趣,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刻记忆。
4.公开讨论
公开讨论是一种目前非常流行的方式,许多学生都很喜欢这种方式。在比较重要的章节,我们可以采用公开讨论的方式,由一名学生发起问题,向其他学生及教师提出一个临床问题。公开讨论鼓励所有人对各种问题进行质疑和辩论。通过公开讨论,学生可以及时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教师也能了解到自己的教学效果,此外学生间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对疾病的认识,营造出一种公开、自由的学习气氛,通过师生互动,对疾病的理解认识更加深刻。
5.教学检测
以试卷调查形式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如当学习到银屑病章节时,在课前教师可出一套银屑病的相关试题,发给每个学生做。做完试题后立即回收,然后开始正式授课。授课结束后,再将同一套试题发给学生做。对比授课前与授课后的分数,教师可以知道授课的效果及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教师能马上从试卷上得到反馈,并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学检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掌握的知识点,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印象,对于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针对性进行复习。
四、总结
通过模块化教学、优化课程,不仅保证了传统授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总体反馈表明,与传统教学相比,模块化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模块化教学对于短时间内培养学生的皮肤性病学理论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继续完善模块化教学,为提升皮肤性病学的教学治疗找到一个更好的途径,也为临床医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
罗婧莹(1976--)女,主任医师,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皮肤性病学的教学和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