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实务管理工作分析
2019-06-26耿鹏
耿鹏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招投标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企业在招投标领域面临机遇和挑战,因此项目招投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招标和投标的过程中,经常发生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破坏市场坏境的不良行为,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针对中国企业招投标管理中的现状,分析了招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招标过程中的标准化管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招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标准化管理;合理建议
伴随着国内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于是对资源整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企业可以依靠科学有效的资源整合,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但是,招投标管理工作是资源整合的基础,在此方面下功夫,可帮助企业能够比较迅速地取得效果,也只有招投标工作真正的实现了“公平、公正、公开”,我国的项目市场才能有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一、招投标实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招投标作为一种标准化,合法且具有竞争力的交易方式,已被广泛用于许多商品和服务的采购。在中国开放的市场下,许多交易者虽然已经获得了开放、公平、公正,透明和诚信的优势,但企业招标采购范围越来越广,采购量越来越大,企业物资采购招标管理也越来越多,所以在招投标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根据调查,企业招投标实务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串标、多头报名等违法行为的规范机制不完善
在招标过程中,欺诈现象,串联和提价仍然存在,严重违反了公开招标的公平、公正、公开这三项原则,导致了非法转包的产生。例如,一些本身不具备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借用其他企业的资格进行投标,然后在中标后转包和分包,以获取利益。一些单位利用机会加入符合建筑资格的公司,并以联合申请的形式来获得资格。这种多包应征导致一种腐败的现象,即中标单位和最终承包的单位不一致[1]。在多次联合申请的形式下,许多公司在中标后可能将建设权转让给没有建筑资格的单位,使项目的整体招标规范受到严重破坏。
在建设项目招标过程中,行政的监督并不到位。事实上,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缺乏对政府行政部门监督的具体实施细则,导致招投标部门的自由裁量权不受限制,容易导致越位的现象,让投标人有法律漏洞可钻。另外由于人为分离,行政部门的人力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了浪费,从而削弱了监管权力。在规范招投标企业行为方面,行政部门只采用惩罚性措施和其他一些稍加弥补的方法,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这种做法直接或者间接地限制了合理化招投标的市场。现有的规章制度根本无法有效地限制滥用权力、非法承包、串标等这些行为。
2.不健全和不完善的监督制度
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竞争基础之上的,只有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才不会沦为获取巨额利润的条件。不然,就会导致招投标出现重大的纰漏,让不良的经济行为蔓延。比如,由于施工企业的需要,竞标方可能会利用微利、无利润等形式达到中标的目的,导致招标准备缺乏标准化。我国如今在对建筑投招标的管理中,设置有许多部门,但部门之间职责不够明确,存在多方管理的现象。无论是在中央部门还是各省市,都存在着各种管理招投标的部门,他们还有属于自己的招投标代理机构。两个机构部门根据工作范围和项目内容相互关联,并且实施之间的招投标规则体系,这使得原有的综合体系被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门都进行自己的招标,在每个白色领域形成垄断[2]。因此在某些地方,招投标系统不够健全,从而导致出现了重大的泄漏,所以市场和政府都必須进一步研究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3.缺乏公平、准确、科学的评标方法
我国目前还尚未建立比较完整的专家数据库系统,以及缺乏对评估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思想的培训。甚至在某些小城市,都没有建立信息评估系统,这样很容易导致招投标管理部门的成员缺乏专业素质,为了达到目的而导致评估标准不够专业,出现低职业道德的现象。如果没有相应的可靠、公认的基础和数据来确定报价是否低于成本价格,则审查结果的可信度和公平性会大大的降低。如果对技术指标的评价缺乏一个量化标准,导致谈判现象盛行,那么一些单位就会故意对评估人员施加影响,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中标目的。
为了使现有或潜在的供应商出局,一些不怀好意的供应商提供虚假的质量、价格、品种和其他信息。还存在一些供应商与其他投标人串通投标,对于这种情况的管理仍处于真空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标管理。许多虚假信息是由企业和其他投标人存在相关的利益产生的,评估缺乏详细评估投标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因为投标主要依据是投标价格,而非投标单位的综合评价,这样非客观因素、随机性大大增强。而且一个或多个评估师,无法保证坚持公平公正的评标原则,导致那些明明具有成本效益优势的投标公司没有竞标成功。
二、针对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分析
1.建立电子信息平台和企业信用体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管理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在市场中,招标管理的电子信息网络平台因地而异,甚至参差不齐,这与各地区的和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环境息息相关。项目的招投标管理没有电子信息平台,这样大大的限制了企业走出地方,向外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快速的当前时期。因此,电子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势在必行。相关部门有必要整合当前企业的信息,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将各类信息资料上传到网上,从而形成数字系统[3]。招标管理也要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先进的招标管理制度,以及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都必不可少。同时,可以借鉴美国建立招投标评估体系,建立自己的企业物质采购法,主要内容包括采购类型,采购方法和采购规则还有采购合同管理。有依法管理的特殊投标市场,采用完整的企业物资采购综合评价管理制度,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给招投标部门提供有序而且又高效的投标专家数据。
2.加强市场监管和舆论监督为主体的监督体系建设
加强招投标管理的监督体系建设,还要从舆论和市场监管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舆论监督,政府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报纸等大众传媒进行宣传管理,公开透明化,提高相关人员的教育意识,以此来纠正在招标活动中的不正之风,而且通过宣传,可以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
在市场监管方面,政府作为市场管理的主体,要不断完善和巩固法律法规的制定,进一步加强了法律法规的实施,建立完善的招标投标规则。我们必须关注当下的社会经济条件,以使招标活动和招标法受法律和社会的约束。同时,应该发展和完善法律法规,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不能忽视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管部门应当规范自身行为,制定合理的评估规则,去除水分。另外,加强单位,中介机构和承包商三者之间的管理,重点监督单位项目的资质和效益成本,防止违规行为。在准备项目过程中,主管部门也要加强管理,防止招标定价、参与单位等内容泄漏。
3.建设市场竞争机制,规范招投标单位的竞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竞争机制虽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也有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所以国家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制定相关的规则,在项目招标的过程中,秉承 “公开、公平、公正”三大原则。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资格预审和评审这些方式,从而有效的缓解企业之间不正当的竞争,不仅控制参与竞标企业的数量,还能增进参加类似项目的单位质量。
4.加强招标和定标的控制
单位的年度采购计划和物资采购资料的特点,是企业物资拟定采购招标计划的两大重要依据。一方面,如果招标采购计划超出了规定的数量,那必须得有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招标管理所的批准。招标单位应根据招标方案的要求整理好企业的所有招标文件。相关部门必须要有一套严格的标准,专业评估部门应当从性能要求、资格要求、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技术参数等因素方面分析,严格审查招标单位的资质,从而达到招标控制[4]。
另一方面,定标的过程也是应当规范,无论是评估还是选择供应商,招标人在招标结束后一定时间商定相关事宜。同时,起码得有三个或者以上的部門负责人同时在场,以保证公开公正,开标人总结当日的开标情况,双方的正式签名得到确认,相关部门对中标单位发出中标通知,并通知其他投标人最后结果,最后一步是与中标企业签署采购合同。通过对招标和定标的控制,可以有效实现招投标实务工作的管理。
三、结束语
如今市场开放和良好的经济状态离不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然而现在很多的企业却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在暗礁涌流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合理的招标工作在项目的每个阶段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企业应积极探索新方法,不断分析和总结招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并且制定相应的策略,加强对项目招标的管理,以提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社.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实务探讨[J].江苏企业管理,2007(1):37-38
[2]何红锋.招标采购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分析——评岳小川先生《<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解读》[J].中国政府采购,2018(09):43
[3]魏星.做好招投标中造价管理工作的方案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7(11)
[4]王娴.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建材与装饰,2018.No.540(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