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宾:一场青白瓷的“文艺复兴”
2019-06-26陆洋
陆洋
王尚宾,江西浮梁人,1962年出生。围绕他的所有名衔都与青白瓷相关:景德镇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宋元青白瓷理事会副理事长,青白釉瓷仿古专家,景德镇宋元青白瓷研究所所长,景德镇饶玉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办人……
王尚宾自己说,他的人生分为“遇见青白瓷之前”和“遇见青白瓷之后”两个阶段。近年来,他积极倡导“让现代人践行宋代生活方式”的美学理念,在宋元青白瓷复烧与创新领域不断探索与实践;他创办“饶玉”陶瓷和“宋宴”品牌,筹建青白瓷文化产业园,争取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筹办青白瓷半刀泥技艺高级研修班和两宋六大窑系名瓷比对巡展。
王尚宾不计成本、不遗余力的追宋之举,于个人,他找到了生活智慧与人生理想;于时代于社会,则贡献了一场重拾宋瓷文明的美学盛宴。
昌江水培育的“青白瓷基因”
“瓷素茶寂琴破音”,宋人点茶,以青白瓷为最佳。
李清照描写它:“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做的枕头。
王尚宾形容把玩一件青白瓷的心情,“透过清亮、透彻的青白瓷,所有人生的杂质,瞬间被冲刷干净。”
景德镇人,天生拥有“青白瓷”的基因。而以青白瓷闻名的浮梁,就是王尚宾的家乡。宋真宗景德元年,西历1004年,浮梁烧出一款像怀玉山一样美的青白瓷,让以素为美的宋风为之倾倒。连皇帝都把自己的年号拿出来赏赐给浮梁,从此这里改称景德镇,烧造青白瓷的底款也必须是“景德年制”四字。
清人郑凤仪《浮梁竹枝词》有云:“碓厂和云舂绿野,贾船带雨泊乌篷。夜阑惊起还乡梦,窑火通明两岸红。”乾隆年间主持重编《浮梁县志》的凌汝绵,也在《昌江杂咏》中感叹:“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里雷。舂得泥稠米更凿,祁船未到镇船回。”一个“泥稠”,就将瓷泥之细腻表述的贴切、生动。“造瓷首需泥土淘炼,尤在精纯”,就是要用澄清无杂质的水拌和瓷土做坯,淘洗极精,烧出的瓷质才无杂质。昌江水质纯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喝昌江水长大的王尚宾,在与青白瓷初见的时刻,体味到昌江水从身体里流过的通透。
回溯到1984年,22岁的王尚宾从报纸上得知国家文物局将在扬州举办文物培训班的消息。热衷于“云游四方”的王尚宾动身前往扬州,却因培训班只招收体制内的学生而无法报名。但那趟扬州之行却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在扬州,王尚宾与文博大师龚明勋相识,两人开始了长达三年的通信往来。在他的印象中,“这个老头子仙风道骨,文博知识渊博。”因脾气相投,龚明勋对王尚宾尤为器重,王尚宾得以在老先生身边学习收藏知识。1992年,龚明勋纳王尚宾为关门弟子。这期间,王尚宾已经积累了丰厚的文博鉴赏知识。
对青白瓷感兴趣源于一次“上海之行”。1989年,王尚宾出行至上海,专门去了当时著名的福佑路文玩市场。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位江西老乡,老乡带了两件青白瓷想要出手。两只小盏青白剔透,看起来很新,市场上的人大多认为这是“新东西”,东西无人问津,这位老乡连回家的路费都凑不齐。出于帮忙,王尚宾买下了这两件青白瓷小盏,给老乡凑够了路费。
虽说两个小盏造型精致,但实在不像古物。王尚宾拿着它找到师父,龚明勋看罢,断定这是“老东西,宋代的,饶州窑出产。”当下王尚宾非常惊讶,重新把看手中器物,眼前晶莹肥润的青白瓷,竟然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看来却像新的一样。
从那之后,青白瓷就成为了王尚宾主要的研究对象。师父虽教了他文物鉴赏的方法,但个中奥妙还需自己领悟。为了了解青白瓷的历史和文化,王尚宾回到家乡景德镇,阅尽保存完好的古瓷器、足迹踏遍景德镇周边古窑口遗址,捡拾瓷片,广集标本。他去窑址考察,“买几斤肉,提几瓶酒”,很容易就跟当地人处成好朋友。就是那时,王尚宾积累了丰厚的青白瓷鉴赏与烧造经验。
从窑址考察、标本采集到遍访各地博物馆,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王尚宾在青白瓷领域越陷越深,逐渐走上了青白瓷世界的“不归路”。
神瑛坊里的“饶玉瓷”
想要更加了解青白瓷文化,就要渗透到青白瓷最盛的年代——宋代。
宋代素瓷,以品质如玉为最高。“瓷器仿玉器始于宋代,以江西景德镇首先仿制成功。”当时景德镇属饶州辖区,所以,青白瓷有“饶玉”之美誉。
在王尚宾的老家浮梁县储田,一路向西蜿蜒至祖庙里,依稀可见依山而建的青砖建筑群,神瑛坊就坐落于此。神瑛坊既是王尚宾的家,也是他和三弟王水彬的工作室。“饶玉“取自蒋祈《陶记》中“景德陶,昔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处,皆有‘饶玉之意。”神瑛坊里,是一方青白瓷的天地。
对青白瓷的收藏,王尚宾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了。彼时,国家提倡藏宝于民,文物市场相继开放,为“青白瓷回流”提供了无限的市场可能。因为对青白瓷的常年研究,王尚賓对其器形、装饰、釉色了解透彻,逐渐成为行内专家。但收藏市场也存在风险,“宋元青白瓷鉴赏非常考验功力,稍有不慎,一回看走眼就可能倾家荡产。”但圈内人都钦佩于王尚宾的眼力,拿一件青白瓷给他看,断代自然不成问题,连东西出自哪个窑口都说得一清二楚。
鉴定真假并不是王尚宾的“终极目标”。青白瓷,是宋代最具人文性的一种瓷器。“青白瓷是一种真正‘高级的审美,每一件器物都‘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刚柔相济,阴阳平衡。”但对王尚宾而言,青白瓷的美不仅是器物的美,更是精神、文明的传承。他感念于青白瓷的器物之美,为了理解青白瓷的物性品格,他开始逐步实施自己的“大计划”。
王尚宾在青白瓷方面有些“完美主义”。“青白瓷的制作非常讲究工艺水平,除了娴熟的技巧外,还要有颗匠人之心。”在他看来,一件好的器物,少不了塑造者双手的温度。
于是,王尚宾主持成立了全国唯一的景德镇宋元青白瓷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致力于宋元青白瓷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研究成果。举办了多届全国宋元青白瓷研讨会,并出版了多期学术成果会刊,在业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潜心研习古陶瓷知识;广泛采集古陶瓷;研究宋元朝时期各阶段的陶瓷手工艺技法……时机成熟后,王尚宾开始置坊建窑。他致力于生产高品质的青白瓷艺术品,事实亦如此,王尚宾所生产出的青白瓷作品被多家专业博物馆收藏。他本人也入选景德镇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景德镇传统制瓷原料加工配置技艺——青白瓷釉料配制的传承人。
曾有人买了王尚宾出产的青白瓷作品,做旧之后欲携带出国,却在出海关的时候被扣留了,理由是“贩卖文物”。此人险些惹上官司,后在王尚宾的再三证实下,才得以脱身。像这样以假乱真的例子并不在少数,但王尚宾的青白瓷仿古作品仅仅出于自己学术研究的需要,是为鉴定所需的工艺实践,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他也从未拿自己的仿古作品去市场“杀猪”(收藏界术语,经营新仿瓷器的人对卖假货行为的一种口语),这也是师傅龚明勋老先生对王尚宾的谆谆教导——不做旧,不售假。
在很多人看来,王尚宾拥有了一条“取之不尽”的财路。但自从转型青白瓷研究、生产,王尚宾常常不怎么挣钱,甚至曾经有七八年的时间没有赚过一分钱。不同于做文物鉴赏时的丰厚收入,王尚宾将目光转向青白瓷的文化推广领域。有行内人说他傻,“既然是青白瓷的专家,却不指着青白瓷鉴赏挣钱”,而王尚宾始终不为所动。
因为青白瓷带给王尚宾的远不仅仅是财富,“那种情感的联动和启发”,他想传递给更多的人。
以一己之力推动“青白瓷革命”
素雅的瓷器,从朴实的泥土中来,经过双手的塑造,窑火的洗礼,才能渐渐变成想要的样子。理想也是一样。
重唤起人们对宋元青白瓷的重视与热爱绝非易事。“宋代的工匠把工艺做到极致,选材也到极致,所以每一件出品才能蕴含青白瓷独特的内涵和韵味。”对青白瓷的传承和推广,更是对宋代文明、生活方式的一种推广,需要从业者真正的敬畏、尊重和坚守。
在王尚宾的景德镇宋元青白瓷陶瓷研究所内,有一支融合了拔尖的艺术设计、青白瓷技艺、青白瓷文化等各类人才力量的团队。为了带领匠人们打造出惊鸿一瞥的青白瓷精品,王尚宾翻阅了历史上多种陶瓷文献资料,并对饶州窑系的湖田、湘湖、南市街、镇窑、乐平、丽阳等窑口和青白瓷窑系的繁昌窑、湖泗窑、德化窑、建窑、吉州窑、白舍窑等窑口遗址深入考察,还对两宋六大窑系重要窑口如定窑、越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钧窑等代表性古窑场实地考察,对龙窑、洞穴窑、阶梯窑等进行了多次田野调查与分析总结。投巨资于2001年在储田祖庙村搭建了试验基地,建造了一座仿宋松柴阶梯窑。
除了梯窑设计的精致与巧妙,光是研究青白瓷的釉色配方,王尚宾就历经成百上千次的失败,耗尽了近百吨原矿料,才配出了唯一性的原料和釉料配方。烧制青白瓷的过程非常艰辛,常常是一整窑都没一件“合格”的。经过不懈的尝试,王尚宾的团队用古法,终于掌握了烧制“青中泛白、白中闪青、釉面莹润如玉、敲之声音如磬、清新淡雅、如冰似玉”的青白瓷的做法。
“产品烧制成功只是第一步。”推广青白瓷文化,王尚宾需要做出更多尝试。为推广践行“宋代生活方式”,近年来,王尚宾倾注心血研究宋徽宗赵佶“文会图”并复烧成功图中的陶瓷器皿,生产“王氏宋宴”套器、整理两宋文献编纂菜单及流程。2017年,在王尚宾的推动下,国际文博圈的一场“宋宴”雅集在景德镇名坊园举办,学界秦大树、耿东升、郭学雷先生等逾百人到场观摩体验。如今,“王氏宋宴”整套产业化标准申请知识产权保护进入市场,成为景德镇市文创产业的一个响亮品牌。
将青白瓷文化产业化,围绕着这个目标和主题,王尚宾开始逐步实现自己的设想。
但通往梦想的路径并不是一帆风顺。王尚宾总结自己的“追梦之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被他戏称为“曲高和寡”。刚入行时,社会普遍对青白瓷重视度不够,甚至偌大的博物馆都没有一件青白瓷的展品;第二阶段“附庸风雅”。青白瓷开始走入大众视野,从业者众多,但了解青白瓷文化的人却少之又少,跟風者居多;现在,在对青白瓷正确的宣导、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青白瓷即将迎来一个“最好的时代”。
“尽管,现在行业中已经有近四千家生产青白瓷的机构,但制作水平良莠不齐,人们对青白瓷的了解远远不够。”为了改变行业现状,王尚宾着力推动几件事,除了青白瓷基地和“王氏宋宴”的打造,他还考虑成立青白瓷的非遗传承基地,“旨在建立高层次、小圈层、名师带名徒式的集中学习模式”。另外,“建立一个以青白瓷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园”也在他的计划中。
最近,王尚宾正忙着筹划两宋六大窑系名瓷及其文创精品的展览。他选择沈阳、重庆、上海,景德镇、深圳、济南6个城市作为巡展目的地。在这些城市中,王尚宾所倡导的青白瓷文化将掀起一场风暴。
青白瓷的“文艺复兴”,也许不能马上成为现实,但以青白瓷为符号的宋代审美,是世界文明的一座高峰,终将成为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