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3闹剧”演不下去了?足协下发新政意在拨乱反正
2019-06-26尹波
尹波
6月上旬最后一天,中国足球又出新闻:据《足球》报报道,中国足协将下发中超联赛新政方案交予各俱乐部探讨,其中包括调整U23政策,只要求一名U23球员保持在场上即可;同时为了与亚冠接轨,中超将恢复4外援制。此消息迅速引发网民热议。
尽管这一新政不确定因素颇多,新政施行时间、U23“保持在场上”之说如何界定、4名外援是否包括亚外等细节,尚待落实,不过这个变化本身,已经是近年来中国足协不断折腾“新花样”的大势之中,难能可贵的常识回归。
“U23闹剧”被喊停,或许是确实演不下去了
U23政策始自2017赛季,当时足协为了缓解国足后继乏人困境,强制各俱乐部给年轻球员提供实战机会,规定中超联赛每队每场比赛大名单里必须有2名U23球员,其中1名首發。虽然执行过程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部分球队U23球员出场不久便被换下等现象,但总体而言,1名U23球员首发的要求对绝大多数球队影响不大,个别缺少合适人选的球队通过调整也不难适应,所以这项政策的实施还比较顺利。
然而,2018赛季,足协似乎对这项政策实施的效果不够满意,在没有进行充分调研和征求俱乐部意见的情况下,变本加厉地推出U23新政二代版本,不仅把U23球员出场人数从1人增加为3人(1人首发),而且还把U23球员出场人数与外援出场人数挂钩:外援出场人数必须与U23球员出场人数相等。
更关键的是,为防止除外援和U23球员之外,给其他球员留下位置太少影响球队结构稳定,足协还修改了实行多年的、与亚足联赛事相衔接的外援政策,把每场比赛可上4名外援的“3+1”政策(3名非亚外+1名亚外),改为3外援,不分亚外与非亚外。这一改变的后果,不仅导致亚外市场萎缩得罪亚足联,更重要的是,与亚冠联赛4外援政策相悖,使中超参加亚冠联赛球队不得不用3外援去对付对手的4外援,致使亚冠竞争力下降、战绩滑坡。
足协还嫌力度不足,2018赛季决定争冠和保级的收官阶段,又别出心裁推出U25新政,把一大批当打球员集中起来军训,造成多支球队伤筋动骨凑不足单场18人大名单的尴尬局面,成为国际职业足球史上前所未见的奇葩。
2019赛季,尽管各俱乐部对U23政策和外援政策反弹极大,可足协顽固地坚持继续实行2018赛季的U23政策和外援政策,结果从2018赛季就开始的政策执行中的大面积“阳奉阴违”现象愈演愈烈,各种“神操作”层出不穷,洋相、笑话、丑闻此起彼伏,蔚为奇观,严重损坏了中超联赛的形象和品牌效应。
其实,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如果这种调整对改善中超后备人才匮乏状况有明显成效,那么俱乐部做出牺牲也算是物有所值。遗憾的是,2017赛季的U23政策之下,中超还冒出过刘奕鸣、黄政宇、胡靖航、黄紫昌、陈彬彬、韦世豪等有潜质的新星,而2018赛季和2019赛季前半程,只有张玉宁、杨立瑜、朱辰杰等个别U23球员能够在联赛中打上主力。特别是里皮带领国足参加今年年初的亚洲杯,名单里几乎没有U23球员的身影!
显然,拔苗助长、欲速不达、过犹不及,U23政策的动机与效果并不成正比。原因无它,不按规律办事必受惩罚!
“U23”乱象丛生,新版足协被迫拨乱反正
中超U23乱象严重到什么程度?试举几例。
5月12日,中超第9轮,天津天海主场1比2不敌广州富力之战,第84分钟,沈祥福用替补门将马镇换下吴伟,并让马镇客串中锋。仅仅踢了3分钟,马镇便被U23队友文俊杰换下……这3分钟里,马镇的数据是0触球。马镇、文俊杰加上首发的吴伟,天海本场就完成了3名U23球员出场的任务。
更早些时候的中超第3轮,重庆斯威比赛临近结束时换上U23球员尹聪耀,而仅仅137秒之后,就又用另一名U23球员迪力木拉将其换下。
不久后的中超第5轮,大连一方补时阶段派上U23球员杨芳志,他登场刚过95秒,又被U23队友何宇鹏换下,刷新了中超U23球员出场最短时间纪录。
而中超第6轮北京人和对阵深圳佳兆业,则出现了两支球队在补时阶段集体换人,两分钟内换上3名U23的“奇景”。其间,北京人和老将万厚良看到本队U23小将刘博洋迟迟没有上场,担心所剩时间来不及换人,还对着场边直接怒吼……
上述奇观的共同特点是“悲剧”,不过“喜剧”也有:
5月19日19点35分,中超第10轮深圳佳兆业主场迎战大连一方。终场前读秒阶段,10人作战的一方由卡拉斯科策动反击,穆谢奎横传,U23球员何宇鹏第一次触球就进球,一方客场2:1反超获胜!有趣的是,何宇鹏89分10秒刚刚被换上,而89分41秒也就是仅用了31秒时间就完成进球!更具戏剧性的是,91分47秒他又被另一名U23队友换下,一方达到了U23出场人数指标!
这些故事都发生在终场前,亦有不少发生在开场时。
5月17日,中超第10轮率先开战的河南建业主场对上海上港一役,开场仅2分30秒,建业就做出第一次换人调整,主教练王宝山用冯卓毅换下了U23首发杨国元。最近4场比赛杨国元3次首发,只是加起来仅出场6分28秒,堪称中超最悲催U23。
悲催的何止一个杨国元。中超第6轮联赛广州富力客场挑战江苏苏宁,富力大名单上一共只有3名U23球员。按规定每队每场必须用够3名U23,换句话说,这3名球员铁定能够上场,其中就包括今年20岁的门将韩佳奇。果不其然,86分钟韩佳奇替补上场,但尴尬的是,他刚上场2分钟,就在一次扑救时出现了“黄油手”,让对手将比分扩大为5比1。
表面看,U23政策让U23球员受益,可是实际执行中这种近乎普遍的敷衍应付现象,不仅对提升U23球员实战能力没有帮助,还会极大地挫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对他们的成长弊多利少。有专家认为应修改U23政策,把限制出场人数改为规定U23球员出场时间。对此,有俱乐部提出反对意见,因为目前各队U23球员水平参差不齐,更加严格的限制会对比赛的公平性带来更大的影响。
另一种意见是,干脆直接取消U23政策。3年来的实践证明,有实力出场的U23球员不需要政策帮助,没能力的,即使凭借U23政策暂时能够上场,过了U23年龄以后同样无法立足。本赛季至今表现最好的几名U23球员,张玉宁、朱辰杰、杨立瑜都是靠实力打上主力的。有个数据或许可以说明问题:2018赛季,中超U23球员场均出场时间为42分钟;没有U23强制政策的日本J联赛,这一数据则达到了70分钟。
从中国足协这次推出的新政分析,U23政策的负面影响显然超过了它可能带来的正面效应,不得不拨乱反正。而U23政策连累外援政策无法与国际惯例接轨,则对中超球市、国际赛场竞争力和各俱乐部的外援引进管理造成不良后果,妨碍了中国足球职业化的正常发展。陈戌源上任足协后烧的第一把火带有反省色彩,值得给予最低限度的好评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