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英才 法行天下

2019-06-26刘馨蔚

中国对外贸易 2019年4期
关键词:法学院建平法学

刘馨蔚

法学院是百年学府北京师范大学(下称北师大)较为年轻和最具活力的学院之一,其前身为1995年哲学系设立的法学专业,2002年成立法律系,2005年成立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2006年正式成立法学院。

法学院成立时间虽短,但已经取得卓越成绩,在全球权威的QS大学排行榜2018年法学专业排名位列中国大陆地区第九位、全亚洲第二十一位,同时还是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近日,北师大法学院院长卢建平教授接受本刊记者专访,为我们讲述了该学院是如何在法学林立的高校中,做到迎头追赶、后来居上的。

办学特色明显,师资力量雄厚

北师大法学院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专业齐全,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的三级人才培养格局,培养所有层次的专业人才。它下设7个教研中心、9个研究所、20个研究中心、1个研究会(创业投资法学研究会)和4个刑事法交流中心。

在专业设置方面,法学院设有1个法学本科专业,分别组建卓越实验班和瀚德实验班,培养不同类型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卓越实验班依托国家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而设立,致力于培养具备深厚人文素养、坚定法律信仰、扎实法学功底、娴熟法律技能和开阔国际视野的卓越法律人才。

瀚德实验班依托国家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在香港著名实业家钟瀚德设立的瀚德基金会支持下开办,旨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端法律人才。

瀚德实验班采用国内外合作、双外语培养的全新模式,在读期间全班学生至少拥有两次出国机会,学习年限为4—5年,第五年,学校按照60%比例择优资助学生赴国外攻读硕士学位,力求全面强化学生的法律专业素养和双外语应用能力。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卢建平表示,法学院持续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已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优秀师资队伍。据了解,法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0人,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36人,99%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2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截至2018年5月,在专任教师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

此外,法学院还聘请了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实务部门以及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纽约大学、法兰西学院、慕尼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国内外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百余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

“有着以上强大的教师资源,使得我们的科研实力雄厚,成果丰硕。”卢建平称。他说,近3年来,法学院在CSSCI来源期刊/集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超过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0余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承担教育部、司法部等省部级项目1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主办有《刑法论丛》《刑法评论》《京师法律评论》《国际刑法评论》等9种在法学界有影响的学术刊物。

重视人才培养,就业形势良好

人才培养是北师大法学院整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卢建平指出,十余年来,在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法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每位学生在本科就读的4年中,都会受到学术大师的指导。所有必修课均配备助教,全面强化师生、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之间的互動。”卢建平称。

法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于2012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并与国内司法实务部门建立并维持长期友好的学术合作交流关系。目前,法学院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人民检察院、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大成律师事务所、京师律师事务所等数十个实务机关签订了学术合作交流协议,并与海淀区检察院、西城区法院等合作建立30多个专业实践基地,为学生从事实务训练提供便利条件。

卢建平还表示:“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科研项目,过半数本科生有机会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和学校本科生科研基金等项目资助。”

法学院成立十余年来,共举办各类学术讲座300余场。其中“京师法学名家讲坛”系列讲座已举办70场,“瀚德法学大讲堂”已举办40场,“京师法律实务大讲堂”已举办40场,“法学经典文献导读”已举办20场,“法律人生漫谈”系列讲座已举办12场,“京师普通法大讲堂”已举办10场,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同时,法学院单独或与其他国内外学术机构联合举办了20余场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就反腐、反恐、死刑制度改革、物权法、法律教育、法律国际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相关领域理论的深化与实践的发展,也大大提升了法学院学生的学术兴趣,开阔了他们的国际视野。

近年来,法学院六成以上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保送或考取本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名校硕士研究生;或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纽约大学、西北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慕尼黑大学、法国巴黎第二大学、巴黎政治学院等国外顶尖名校留学深造。其余毕业生均在各级公检法和律所、银行、新闻媒体等单位从事法务工作。法学院学生代表队也在近年国内外举办的各类模拟法庭、辩论赛、征文活动中崭露头角,两度获得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中国区一等奖,先后赢得“贸仲杯”“挑战杯”等比赛的一等奖。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营造多元文化环境

法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近年来,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瑞士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学者来访180余人次,派出人员出国访问、讲学、参加学术会议250余人次。

同时,与美国埃默里大学法学院、英国阿伯丁大学法学院、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法学院、意大利米兰大学法学院、法国图卢兹大学法律与政治学院、香港本地政府律师协会、香港大学法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台湾大学法学院、台湾辅仁大学法学院等数十个机构签订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其中,与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阿伯丁大学、美国埃默里大学、法国图卢兹大学等十余所欧美高校开展了交换生或暑期项目。

“法学院80%以上的学生有机会赴国外学习交流至少一次,且出国参加暑期项目的学生,学院将全部或部分给与资助。”卢建平称。

卢建平介绍,学院还设立了全英文中国法硕士项目,专门招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并与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预防办公室(UNODC)、安理会反恐执行局、国际反腐败学院、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刑事法院、国际刑法学协会、国际社会防卫学会、国际犯罪学会等国际组织或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为学院营造了多元的文化交流环境,法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稳步提升。

重视分校区建立,开启“一体两翼”模式

2018年,北师大开始启动“校区升格”,即把分校申报为校区,实现“一体两翼”办校模式:一体是指北师大主校区(即北太平庄校区),这片区域占地约1000亩,目前已经超负荷;一翼是昌平校区,这一区域占地面积约2000亩,已经建成启用约300亩;另一翼就是珠海校区,占地5000多亩,总规划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珠海校区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被誉为“亚洲最美丽的大学校园”。

依托北师大的优质学科资源,珠海校区着眼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宽厚人文、科学素养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继承北师大优良传统和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经过十多年发展,已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创新之路。其教育创新秉持四大原则:一是国际化原则,充分汲取和利用国外著名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知名大学的专业和课程,实施多元化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目前,已与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及港澳地区的多所高等学校(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二是应用性原则,適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强调实用性。三是区域化原则,为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四是个性化原则,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最大的选择空间。

“由于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探索,珠海校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良好评价和用人单位认可。”卢建平称,近年来,毕业生考取国内研究生和出国(出境)留学的比例占毕业生总数的10%以上,考取国内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大多进入了“985”“211”重点大学,出国深造学生大部分被世界知名大学如英国剑桥大学、卡斯商学院、帝国理工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澳洲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录取;且每年都有一定比例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应征入伍和自主创业等项目,并取得了突出成绩。

卢建平表示:“珠海校区转型升级以后,办学层次更加丰富、办学水平更加提高,办学规模也会有一定的增长。以法学为例,2019年北师大法学院将在珠海招收首批50名法律硕士,此后还将招收法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的法学院依托北师大这一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府,秉承“德育英才,法行天下”的院训精神,将继续坚持高起点、研究型、国际化的发展特色,着力培养一流的法律实务人才和法学高端研究人才,致力于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法学教学科研机构。卢建平指出:“今后,法学院将继续在国内应用法学领域中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努力提高影响中央和地方政法机关决策的能力,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争在国内和国际层面占据重要的学术地位。”

猜你喜欢

法学院建平法学
浅谈开放教育法学思维的培养
Homosexual Marriage Legislation in China
THE RESEARCH OF THE JUSTICIABILITY OF CSR
黑格尔的第一节法学课
黑格尔的第一节法学课
“僵尸”法学院
Ideology Manipulation Reflec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Works of Mao Zedong
影像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