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幽门螺杆菌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中的意义
2019-06-26肖娴吕广武于小伯
肖娴 吕广武 于小伯
摘要 目的: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在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需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120例,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60例,随访期1-6个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能有效降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阿司匹林;消化道症状
阿司匹林对动脉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明显,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幽门螺杆菌是消化道黏膜损伤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而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比率较高,达42% -64%,平均55%[1]。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并且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尤为严重。因此,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否有助于减轻阿司匹林引起的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对临床意义深远。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需口服阿司匹林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120例。入选标准:①需连续口服阿司匹林患者。②经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阳性,确诊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患者。③近6个月无消化系统疾病症状;所有患者中冠心病82例,脑梗死11例,高血压19例,糖尿病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5 -75岁,平均(59.2±2.2)歲。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44 - 76岁,平均(59.4±3.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研究方法:(l)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采用13C-UBT检测。试剂盒采用北京勃然制药有限公司。检查前1个月内禁止服用抗生素、PPl类药物及含铋剂药物,晨起空腹检测。阳性患者入组。(2)规范化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按照《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意见》,应用标准的抗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2]。服用奥美拉唑20 mg,2次ld;阿莫西林1 000 mg,2次ld;克拉74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1期霉素分散片500 mg,2次/d;复方铝酸铋颗粒2.6 9,3次ld;服药14 d,停药1个月后再次行13C-UBT检测,检测阴性入组。(3)阿司匹林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晨起餐后顿服。(4)观察指标:①上消化道症状:采用GSRS评分量表,对患者的上消化道症状进行评分翻。O分无症状;1分偶然出现,影响部分社会活动;2分时间延长,需要治疗,并且影响很多社会活动;3分严重影响所有社会活动。②胃十二指肠黏膜:上消化道症状评分≥2分者进行胃镜检查,上消化道症状评分≤2分者于服药6个月后进行胃镜检查,对患者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情况进行评分。黏膜无损伤:O分;黏膜充血斑:1分;黏膜少量糜烂:2分(≤3处);多发黏膜糜烂:3分(>3处);溃疡形成:4分。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容易出现上消化道损伤,胃镜表现充血、炎症、糜烂,用药时间越长,溃疡及出血发病率越高。有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患者出现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4];老年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1% -8%在1年内因消化性溃疡(PU)并发症而入院治疗。尽管临床医生已经对阿司匹林相关的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提高了警惕,但预防效果仍旧不甚理想。本观察显示,虽然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中有一定数量的患者出现了程度不等的上消化道症状,但其评分与其内镜下黏膜损伤评分并无明显对应关系,内镜评分较高患者中仅有少部分患者上消化道症状评分较高,一部分患者甚至无相应临床表现。两组溃疡患者中无症状者高达70%,此现象可能与阿司匹林诱导了局部和全身痛觉丧失,故而掩盖了临床症状有关。因此阿司匹林相关的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症状往往不典型,给临床医生及患者通过消化道症状判断消化道黏膜损伤增加了难度,临床医生更应警惕这种“无症状性消化道黏膜损伤”的危险性。对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大便潜血及血常规,必要时可监测胃镜。尽管阿司匹林能增加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的风险,但并不是所有使用者均有相同风险,已有研究表明其风险率与其用药剂量、时间及用药者年龄呈正相关。本观察中溃疡形成患者并未出现出血情况,这可能与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有关,因此临床上更应长期监测进一步证实。
幽门螺杆菌是定植于胃黏膜组织上皮细胞表面的病原菌,其感染率较高,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又一独立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诱发慢性活动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显著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幽门螺杆菌感染、阿司匹林是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两个独立损害因子[5],而当其共同存在时的相互作用目前尚无统一结论,由于各临床观察中存在不同的结果及观点,导致目前临床工作中对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是否需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仍旧存在不同意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标准治疗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无论是上消化道症状评分还是胃镜下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因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的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减少。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我国较高,故临床中建议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应尽可能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阳性者建议行标准根除治疗,从而预防其导致的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保证患者治疗的最大程度获益。但此结论仍需长期的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以尽可能贴合临床实际。
参考文献
[1]王晶瑶,盖亚男,孙永华.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临床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3):69-72.
[2]刘云庆.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5,(11):56-57.
[3]陈红菊.奥美拉唑预防小剂量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效果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3):361-363.
[4]李燕.长期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发生上消化道再出血的意义[J]甘肃科技,2018,(1):115-116.
[5]郭晓白,刘晖,曾俊幽门螺杆菌根除对老年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所致消化道损害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抿2014,54(1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