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分期视阈下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论阐释与现实意义
2019-06-26王宇翔唐莉莉
王宇翔 唐莉莉
摘 要: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充分理解新时代的客观性、相对性和层次性,才能正确理解其意义,避免概念的混乱和误读。新时代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后的新阶段,是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充分肯定,新时代科学判断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前提,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关键词:历史分期;新时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 D616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9)03-0083-05
一、新时代历史方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新时代”概念在党的代表大会中首次提出,意义重大。“新时代”概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是党和国家在一系列历史性变革的实践上,在理论界充分讨论和酝酿的基础上,对我国所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判断。
为了更好地理解“新时代”概念,报告在表述“新时代”意义时着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必须充分理解和认识“新时代”这一重大研判,它是“承前”的,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历史成绩的肯定,在一定历史时期完成了既定任务;它又是“启后”的,从这一刻起,中国共产党踏上新征程,有了新起点、新目标、新任务,也要有新作为。
二、理解和掌握历史分期和党史分期的特点
(一)要认识到历史分期具有客观性和相对性
理解和认识“新时代”,要将其放到完整的学术体系之中,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不同的解读,才可能得到最充分的理解。从词意来看,“新时代”是一种新的历史时期概念,属于社会历史分期问题。所谓历史分期,即通过科学分析影响因素、构建划分标准,进而依据标准对人类历史做出区分,历史分期有利于“总体把握历史的发展趋势,正确判断每个时期的历史价值,科学预测历史的未来走向”。
历史学和历史哲学涉及历史分期问题,但两者各有侧重。从历史学来看,历史分期主要目的是“认识历史”,将历史事实纳入某种历史框架,从而更好地记载历史和理解历史;从历史哲学来看,历史分期的主要目的是解释历史,解释划分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的意义,解释各段历史时期的意义,解释各段历史时期之间因果性和必然性的意义。因此,从这两个学科的不同侧重点来看,历史分期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相对性。理解历史分期的客观性和相对性,有助于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内涵。
(二)要认识到历史分期具有层次性
对历史进行分期,既有对宏观历史时期的划分,即对整个人类发展史的划分;也有对微观历史时期的划分,即对某一历史时期的阶段性划分。由于宏观和微观是相对的,所以历史分期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对宏观历史时期的划分,如奥古斯丁把人类历史视为上帝拯救人类的过程,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时期”“壮年期”“老年期”和“终结期”。维科用抽象的历史模式将人类所经历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即“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人的时代”。康德通过对“理性”和“绝对精神”的理解把人类历史分为“野蛮时期”“民族时期”和“理性的‘公民普遍立法社会的至善时期”。黑格尔把人类历史分为“东方世界”“希腊世界”“罗马世界”和“日耳曼世界”四个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出发坚持了经济的标准,将人类历史时期划分成“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和“三大社会形态理论”[1]。梁启超“就其事变之著大而有影响于社会者”将中国历史划分为“自黄帝以后以迄秦之一统”的“中国之中国”,“自秦一统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的“亚洲之中国”,“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的“世界之中国”。
对微观历史时期的划分,如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将中国共产党近20年的历史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第一次大革命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与抗日战争阶段。又如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为三个不同时期,即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这个层面上看,“新时代”属于微观历史时期划分,这说明历史分期具有层次性,只有将“新时代”放到正确的层次里来理解,才能够避免意义的混淆和误读。“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
(三)要了解党史分期的概况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分期问题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敏感、重要和争论。敏感是因为不同的划分方法反映的是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极强的政治性;重要是因为历史时期划分与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争论是因为标准难以统一、见仁见智,学术讨论允许不同观点。
在对党史分期前,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我国历史分期的研究状况。上古时代的人们没有历史分期的意识,到编年体史书出现时,才出现历史分期的痕迹,如《韩非子·五蠹》中提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然而上古、中世、当今的历史分期并没有确切的上下限。之后的历史记载多将国家划分、帝王更替、政治改革等作为历史分期依据,如“赵惠文王十六年”“万历十五年”等。近代受西方歷史学及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我国史学家逐渐形成和完善了历史分期理论,在古代史分期大论战中,郭沫若、翦伯赞、范文澜等著名历史学家对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进行了争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绳、金冲及等史学家及一些高校对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进行了讨论。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党史研究的逐渐深入,党史分期问题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参考了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的建议,“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我们党的历史,我觉得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阶段:大革命时期是第一个阶段;内战时期是第二个阶段;抗日战争是第三个阶段。”“中共党史分成这三个阶段,就斗争目标、打击对象、党的政治路线讲,都合乎事实,都说得通。”[2]将党的路线、目标和任务综合考虑,对党史进行分期。为了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历史进行了分期,分为建国前和建国后两部分,其中建国后又分为四个阶段。在此之后,出现了“新时期”的概念,学术界围绕新时期的内涵和外延、上限和下限开展了诸多研究,与此同时党史研究也得到进一步深化,优秀成果不断涌现,胡绳、陈述、孙大力、龚育之、李君如、胡安全、张世飞等人都发表了颇具影响力的文章[3]。如今,中国共产党成立已近百年,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分期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积累,产生了相对成熟的思路和相似的标准。
(四)要掌握党史分期的标准
(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的普遍的规律,而社会主要矛盾就是社会基本矛盾在现实生活中的历时性表现。中国共产党只有尊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才能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也应当成为“党史分期”的重要标准。这里要注意两对概念的上下位关系,一是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历时性表现;二是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系,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分不清上下位关系很容易陷入循环论证的误区。
(2)党的重要会议的举行。“党史分期”研究对象是党的历史,因此党的重要会议理应成为“党史分期”的重要标准。重要会议既包括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如党的十四大、党的十六大、党的十八大等;也包括对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如遵义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等。
(3)党内领导人的代际更替。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党内领导人的代际更替往往与党的代表大会相重合。但是,在革命年代或非常时期,党内领导人的代际更替也应当成为“党史分期”的重要标准。
(4)重大历史事件。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因此,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必然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之所以将重大历史事件单列,是因为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具有里程碑式的象征性意义。如,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既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社会主要矛盾也因之改变。
(5)社会实践的变化。社会实践实质上是对各种影响因素的一个综合性概括,同时涵盖以上四点。之所以单列,一方面是因为众多研究者将社会实践作为“党史分期”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相对上述四点范围更广泛更全面。
三、怎样理解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理解了历史分期具有层次性、客观性和相对性,确定了党史分期的标准,才能准确理解新时代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概念以来,学术界开展了一些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学者们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内涵理解还存在一些差异(见表1)。在不同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探寻最大程度的共识,正是本研究的意义之所在。
如果严格按照党史分期的五个标准对党史进行划分,党的历史将被分为大大小小很多时期,这样武断的分期既体现不出层次性,又难以理解每个时期的历史意义。因此,党史分期不是将党史按照一刀切的方式割裂成小的歷史阶段,而是要在把握整体性的基础上再按照标准和原则进行分期(见表2)。
第一层次,把握两个关键的时间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个时间点自然将党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萌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与封建主义对抗的过程中,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创建了国民党,由于国民党后期脱离了群众,走向衰败。为了实现反帝反封建、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目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其成立具有划时代意义,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了新的指导思想、新的发展方向、新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新中国,并开始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二层次,把握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过渡时期指的是1949年至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具有新旧社会交替的特征。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均发生了变化,中共八大明确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第三层次,把握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两个重大事件将社会主义时期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二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三是新时代。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就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但是由于对社会建设规律、人类发展规律认识不够深刻,犯了错误,导致社会主义建设在挫折中徘徊。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的巨大转折,中国人民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经过近四十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7]。
综上,新时代属于党史分期的第三个层次,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入社会主义后,历经探索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后的新阶段,“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7]。
四、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是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充分肯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探索,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从此迈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探索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对社会发展规律认知不足,党和国家也经历了挫折与徘徊,粉碎“四人帮”、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不断实践和创新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又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新时代”则是对中国共产党所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肯定。
(二)新時代科学判断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前提
纵观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对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阶段的正确判断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快速发展;对社会主要矛盾和所处历史阶段的错误判断会使会主义事业遭遇挫折与徘徊。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基础上做出的重大研判,有着充分的实践基础,也是未来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的主要依据。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九大同时还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辩证地理解历史方位和基本国情的变与不变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三)新时代有新要求、新任务和新前景
新时代历史方位判断是建立在改革开放巨大成就基础之上,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收入分配不平等、地区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依然严重、行业之间差距拉大、环境治理面临重重考验、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严重制约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面对新要求和新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对党和国家发展做出了战略安排,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年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个阶段彼此相衔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光明。
参考文献:
[1]庄国雄.历史分期法:历史哲学与马克思[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7-12.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0-402.
[3]张世飞.中共历史分期理论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05,(2):77-78.
[4]杨晓晖,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的历史方位研究[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2):19-23.
[5]王春林.站在历史新方位科学认识新时代——从历史的角度深入领会十九大精神[J].法治与社会,2018,(2):118-119.
[6]苏星鸿.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J].观察与思考,2017,(12):20-28.
[7]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and Realistic Meaning
of the New Era from Historical Stages Perspective
WANG Yuxianga,TANG Lilib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a. Social Sciences Division b. Human Resource Department, Nanjing Jiangsu 211800,China)
Abstract:With long-term efforts, China has stepped in a new era. The new era inherits the past and ushers the future. Only by dissecting its objectivity, relativity and hierarchy, then we could have a comprehensive image. The new era comes after exploring period of Chinese socialism and th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Scientific cognition of the new era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CPC to rule and rejuvenate the country. China has ushered in a bright future of great rejuvenation.
Key words: historical stages; the new era; socialist; reform and opening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