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探究阅读
2019-06-26
《望海潮》和《雨霖铃》铺叙手法之比较
柳永之前的词,“大抵是以《花间集》中所载为宗,然多小阙。至柳耆卿,始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李之仪《姑溪居士文集》卷四十《跋吴思道小词》)。
《望海潮》是描写杭州城市风光的名作。相传“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罗大经《鹤林玉露》)。因此,词的结尾点缀了对朝廷大员的逢迎之词,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作品的艺术魅力,相反,却成为整首词严密章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柳永没有将杭州的繁华景象简单罗列,而是采用了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的手法,将城市风光表现得全面而有纵深感,既有时代气息又不乏历史深韵,笔笔精到,面面可观。
起句先追述杭州的地理位置,点出“钱塘自古繁华”的题眼,俯仰古今,从空间与时间的角度,对杭州做了高度概括,大气磅礴,气势雄浑。但“形胜”“都会”“繁华”仅仅是概括性的直陈,难以给人深刻印象。所以紧接着,词人便围绕这六个字层层展开铺叙。然后写远景之景色,先是城市的印象“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人烟稠密,人事鼎盛,正应“三吴都会”之句。其次写城市周围的自然环境“云树绕沙堤。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雄阔壮美,地势绝佳,则扣住“东南形胜”之句。最后又回到城市,将镜头拉近,写集市民户的情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民殷财阜,喧闹兴隆,描述了杭州今天的繁华。
下阕则细写西湖,先总体概括:重湖叠清嘉,继而以简练传神之筆写天然秀丽的湖山之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成为杭州的一个象征。如此秀丽的山水美景,很自然的就有游人之乐。游人之乐又涵盖官府和民间,官员市民的游赏之乐,是“形胜”与“繁华”的具体化。纵情游乐的市民,从老人(钓叟)到孩子(莲娃),从白天到夜晚,都沉浸于山水美景之中。
最后归结于杭州地方长官的个人行为和感受,他也陶醉在这样的繁华盛景当中,“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既是对孙何潇洒风度的颂赞,也是对杭州的诱人景色承平气象的夸饰。
全词画面切换频繁,错落有致,脉络清晰,首尾呼应,结构紧凑,可看作一篇微型游记。
《雨霖铃》写离情别绪,则是典型的纵向铺叙,“即从历时角度,自古及今,由先而后,描述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心理状态的绵延变化”。从将别时的外在情境(寒蝉、长亭、骤雨三个意象)到内心的心理情绪(无绪、留恋等),从未别时的“都门帐饮”写到“执手相看泪眼”的洒泪而别,从别后的“千里烟波”写到次日凌晨的“晓风残月”,继而设想经年之后漂泊天涯、无人诉说的苦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物活动的空间与心态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图示如下:
总的过程:将别帐饮——执手分别——别后凄凉——
设想未来处境
时间变化:对长亭晚——暮霭沉沉——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空间变化:都门——楚天——杨柳岸
情态变化:帐饮无绪——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多情伤离别——千种风情无人说
全词层层铺陈,步步点染,情景交融。依依难舍中蕴前路黯然,心境之苦,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