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落长安惊—读王子武绘画有感

2019-06-26阿莹

中国书画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物画画家

◇ 阿莹

近日常有朋友提到,王子武乃是长安画坛一员宿将,其影响力早已冲出了三秦大地。于是戊戌年正月十六,笔者便专程去了深圳,拜访了这位享誉画坛的长安人。

然而,当我跟随他的女儿走进那片位于福田区的普通公寓小区,踏进那间处于25层的单元房时,着实有些吃惊。没有书画家司空见惯的宽敞客厅,半圈简易的实木座椅,似到了哪个基层的会议室,里墙一排玻璃橱柜没摆一件透着遥远记忆的古玩,只有墙上的三幅小画弥补了艺术氛围的缺憾。

而更让我吃惊的是,王子武明显消瘦了一圈,完全像换了个人。大约十年前,他回西安参加西安美术学院成立五十周年的庆祝活动,我与他相识。当时画家由女儿陪着,精气神十足,短短五十多米长的一段路,居然被仰慕者围堵着走了二十多分钟。那时尚不见衰老的迹象,一双睁圆了的眼眸观察着所有面前走过的人,令人想起那幅《钟馗夜行图》,几乎就是他形象的生动写照,想必这老画家当年也是疾恶如仇的。不过,先生尽管活动困难,脸颊却没有衰老之相,皮肤平滑,皱纹极少,尤其那双标志性的眼眸,依然很圆很亮,若被人惹急还会用标准的乡音骂一句结实的长安土话。

让人稍感欣慰的是,病魔还没有摧毁画家缜密的思维。当你把人们对他作品的认识一一陈述,他会面露笑意颇颇点头,若不如意,喉咙里会发出一连串的“不”字。当他看到自己在长安的作品,凝视片刻会毫不含糊地表达意见。当他听到易俗社豪迈的秦腔,会跟随着沧桑的旋律若有所思,大概画家脑海会浮现一个长髯老生的形象。当他听到一段地道的陕腔段子,竟然笑得拢不住嘴了,似乎忘记病魔在身。家人说先生只有见到老乡才这样开心。显然,画家虽然人远离了长安,心还是挂念故乡的。女儿告诉我们,父亲患病前特别喜欢在家里给他们擀面条、做麻食、烙锅盔,遗憾的是先生想吃碗羊肉泡馍,在深圳是难以尝到正宗味道的。

王子武 悼红轩主曹雪芹先生 纸本设色

当然,王子武对今天的境遇应该是不满足的。当年他辞别故乡的时候,已经名满三秦了,算得上是石鲁、赵望云、何海霞之后脱颖而出的优秀美术家了。这位生长在长安沮水河畔的农家孩子,从上学起就对形象艺术有着惊人的洞察力,无师自通描摹了一批惟妙惟肖的画作,至今画家还对那时的训练记忆犹新。也正是凭着这样一种潜能,1960年,王子武迈进了西安美术学院的石质拱门,接受了系统的美术教育,了解了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关系,为他日后的飞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我以为王子武从小便是志存高远的,他本是山水画专业的学生,但他却酷爱人物画创作,坊间盛传画家三访恩师的传说就是一个经典注脚。第一次是画家在西安美术学院上学的第二年,他远赴北京拜访了人物画大师蒋兆和,老画家对年轻学子的鼓励让长安人终身不忘。第二次是时隔十五年后了,他携带自己的画作走进蒋兆和居住的青砖小院,老画家惊讶当年的大学生居然能画出那么好的作品,两人惺惺相惜,互为对方画像,并欣然为他题词:“善以水墨写生人物,颇得传神之妙。”第三次是再七年之后了,王子武又一次踏入蒋兆和的家门,两人已经是忘年之友了,老画家在王子武的自画像上慨然题道:“传神之笔不在多,着重精神特征即可,子武老弟深得之理,甚佩。”显然,能够得到人物画大家的认可,让过了不惑之年的画家颇为欣慰,更加坚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随后,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了他编撰的《人物画习作》一书,今日享誉画坛的何家英就说,他当年就是捧着这本书开始了人物画创作的。

毋庸置疑,王子武当年举家南迁,是期望置身于那样一种日新月异的环境,直接倾听山呼海啸的大音,敞开呼吸大潮涌来的浩荡,以扫去笼罩在心头的阴霾,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来。所以王子武在南方边陲的三十年,极少与达官贵胄交际,也不去灯红酒绿的场所应酬,更没有把心思放在经营自己改善生活上,仅仅在2013年办过一次画展。而那次画展老画家收获了满满的赞誉,美术评论家们惊叹王子武登上了人物画大师的巅峰,邵大箴的评论文章标题就是《当代人物画大家王子武》。

王子武 杜甫像 纸本墨笔

王子武 石钟山 纸本设色

那么王子武的笔墨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第一,王子武融汇中西画特性,精准提炼了人物的精神气质。阅读世界美术史,总会感觉西方传统绘画细腻逼真,无论场景、无论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伫立画前常常会感受到数百年的烟华流变,迅速将已经遥远的时代拉回到现实中来,这大概是传统西画的魅力所在。而中国画上千年来基本上是写意的,人们阅读流传下来的美术作品,当然可以丰实人们对历史风情的理解,感受到遥远时代的风华物象。尤其那工笔画也试图进行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甚至可以精细到根根毛发和透明的翅膀,但是只要一介入人物就显得刻板,大都描摹了一个轮廓,缺乏灵动的生气,以致传统人物画缺乏对历史事件的宏大表现,使得我们今天难以见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一代枭雄的客观形象,也无法窥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等一代文艺大家的身影。今天无论我们用怎样的词语去赞美历史作品的婀娜,都无法回避显而易见的失望。可喜的是进入20世纪,画家们开始了自觉而艰难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就。王子武运用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创作了一系列精美传神的作品,将人物画推到了一个新的境地。

王子武的人物画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当代人物画,这类作品是以写生为基础的。我要强调的是画家没有拘泥于描写对象的外形,而是紧紧抓住人物特征,竭力挖掘描写对象的精神特质,以使观者能从画面阅读到人物的精神特质。今天很多画家可以将人物画得惟妙惟肖,但是能否从中读到个性的内心活动,却是一个大画家与绘画者的本质差异了。你看王子武笔下的齐白石、蒋兆和、陆俨少、黄宾虹、鲁迅,一个个独具风韵,提炼出了人物的独特气质,读画似有思想在传达,似有语言在游飞,这才是人物画应该达到的境界。那幅《周恩来总理》,当不是照片意义上的写实,而是将人民总理的头部特征凸显出来,强调了人物的侧面。那眼眉,那鼻梁,那脸颊,每块肌肉都在传递着一个坚毅的信息,都在告诉世人总理对自己的一生充满信心,对理想信念一如初心,表现了一个伟人博大的胸襟和历史的责任。

王子武 鹰 纸本墨笔

王子武 白石老人 纸本设色

让我深深为之触动的还有王子武那两幅自画像,那蓬乱的头发和胡须,那炯炯的眼眸与鼻翼,将胸怀奇志在艺术道路上跋涉的苦行僧勾勒得气定神闲。他的抱负,他的追求,他对未来的期许,迅速凝结成了一句话:“惨淡经营愧无能,枉费衣食哭无声,画不出奇画到死,不负此生了此生。”这就是王子武年轻时立下的誓言,也是他一生艺术实践的精准写照,让人一望便存印象了。你看画家那幅为女儿小燕作的画像,没有刻意去提炼女儿的美丽浪漫,也没有反映少女走进社会时的彷徨,而是刻画了一个对未来道路颇为坚定的形象,这大概才是一个父亲对女儿最深沉的情感表达。

王子武的另一类人物画是历史人物,这类作品重在挖掘人物的精神气质。画家善于取材于世人皆知的文化名人,比如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等等。这些历史人物没有留下任何形象资料,也没有翔实的特征文字,因而如何表现这些形象就看个人的修养了。所以,每个人物由于创作者的阅历和人生体验的差异会呈现不同的感受。那幅《悼红轩主曹雪芹先生》颇具匠心,画中曹雪芹侧坐在一块土石上,长长的辫子昭示着他生活在大清王朝。石头用一条线勾勒向后延伸,主人公却坐于画面的一侧,面朝画外冥思苦想。那清癯的面容,隐约的目光,以及那略有些驼的矜持形象,把清高孤冷表现得恰如其分。画题中他写道:“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表达了画家对文化巨匠的敬仰,也反映了自己追求艺术“奇绝”的心境。似乎人们研究了多少年红学,这个形象才满足了人们的期待。画家黄永玉看过作品不禁惊叹,这才是曹雪芹的形象!所以作品甫一问世便给画家带来了巨大的声誉,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一张值得珍视的作品。

画家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那幅《杜甫》,更有一股浓烈的时代气息。他把唐代中期臃存的弊病与无奈,浓缩到人物身后一道道自上而下的冰冷墨色上,心系苍生的杜甫表情忧郁而又迷茫,像刚刚见到了新婚女的悲怆,又像刚刚与石壕吏有过交流,脸颊上每块墨色都流露着长长的叹息,把一位现实主义大诗人的情怀刻画得入木三分。观者在画前伫立会禁不住仰天长啸。这当然是画家对人物进行深入解读后,带给我们的一个极具个性的艺术形象,让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唐代大诗人的心路历程。

我尤为惊奇画家创作的那幅《李白》了。诗仙的一生飘荡不定,到处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作。王子武没有像惯常画家那样去表现李白的干瘪风骨,也没有去表现他斗酒百篇的个性,而是选取了诗人在天宝元年接到唐玄宗的圣旨,不禁欣喜若狂,发出“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痴句。然而画中人物的自负却让人想到,迎接诗仙的是一个尴尬的闲职,且把孙悟空在天界的故事又在地界演绎了一回。应该说此画精雕细刻了一个脸露笑靥、拂袖入宫的儒生形象,把一代诗仙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应该是画家在研读了李白的全部作品后才可能捕捉到的一个灵动的瞬间,而这个瞬间恰恰是人们往往会忽略与轻视的,是一介诗人在那个时代最真实的表达。笔者正在撰写一部李白在长安的剧作,每每阅读此画禁不住要喊:懂李白者,子武也!

第二,王子武努力笔墨创新,极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阅读一脉相承的中国人物画,会发现笔墨语言尽管不断会有历史进步,但在人物画上始终缺乏深刻的细部刻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有趣而遗憾的现象。这里笔者强调的是,王子武笔下的人物尽管没有像长安传统画家那样,把笔触伸向重大的历史题材,但其艺术成就集中在笔墨语言表现力的创新上。

首先,王子武的人物画表现了柔软的质感。笔者这样论述先生的艺术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传统人物画创作基本是描摹意象,不注重刻画人物的细部,使得画中人物始终在缥缈中徘徊。王子武显然钻研了西方绘画,领悟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开始了一系列卓越的创新实践,用笔墨语言将人物画推到了新的高度。尤其画家那幅在20世纪70年代绘制的《白石老人》,让人一边欣赏一边惊叹,作品生动地表现了一代大师的形象,就连每一处细部都无可挑剔。这里我们不去议论先生借鉴西画技艺,对光线明暗的表现炉火纯青,只想强调王子武居然用笔墨绘出了人物的质感。那顶棉棉的毡帽,竟画得毛茸茸的。而那眼睛、那鼻子、那微张的嘴唇、那半露的牙齿、那飘冉的胡须,竟然能感觉到生命的柔软与弹性,甚至感觉到生命燃烧的温度。那个形象实在太生动了,准确表现了一代大师对生活和艺术的挚爱,即使没有见过白石老人,也会在脑海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已将传统人物画的呆稚一扫而去了。所以“大红袍”画册的第一页便选择了这幅作品,有人说只这一幅画作就可以让王子武立于美术大家之林。

再看那一组组“关中人”系列、“越南侨胞”系列、“东海渔人”系列,或立或坐,或侧或正,也都透着一种撩动心弦的质感,有如近在面前的感觉,产生了想与人物对话的冲动。笔者以为能用笔墨表现出人物质感的画家屈指可数,从而也使得王子武能够收获大师的称誉。

其次,王子武笔下的人物极为传神。中国画历来讲究传神,往往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传统笔墨的线为表现人物发挥了出神入化的作用,却也使得所勾勒的人物被线所束缚,常使读者清晰感觉是画的人物。尽管后来也创新了没骨法,也在竭力张扬特征,却难以深入细部进行精致描绘。而王子武在线的运用上是颇为讲究的,是将墨线与没骨相糅合,让线隐匿在边沿,用墨色加以覆盖,使得人物形象灵动饱满。这种方法可以抓住人物的情绪特征,刻画人物内心世界,从而抓住人物浸入骨子里只可意会的神韵,甚至读出人物的命运在他们脸上掠过的痕迹。

画家笔下的历史人物常常有种激动人心的力量,能够抓住读者的思维,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气场扑面而来,让你去思考人生、思考历史、思考生命的意义。这不是笔者的文学渲染,而是笔者真实的感受。你看那幅《钟馗》,身披红衣,弯腰蓄势,怒目而瞪,剑拔出鞘,连那夜色也绘成了红色,似乎决心要扫除红尘中的不平和冤屈,驱走人们身边的魑魅魍魉,要为百姓打造一个安详的生活,且把一介驱鬼的故事表现得动人魂魄。你看画家笔下的李白、杜甫、曹雪芹等艺术大家,一个个别具神韵,掩卷细品,难以忘怀,成了人们认识这些艺术家的独特角度。那苏轼的形象就颇有趣味,诗人倚坐在一块石头旁,凝望着惊涛骇浪,也许在琢磨人生的意义,也许在品味诗词的豪迈。这位举手投足皆成经典的艺术家,尽管吟出了千古名句,写下了传世墨宝,却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起起落落的人生境遇,却让他为后世留下了更多的精彩。所以苏轼在王子武笔下是略含忧郁的,又是满腹华章极欲喷发的,且把一代文豪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第三,王子武的绘画构思奇妙,蕴含了生动的哲理意境。可能所有画家下笔的时候,都企图寻找到一个不同凡响的角度,以期能达到让人耳目一新的感受。王子武的绘画在这方面倾注了极大的心智,常常出其不意,令人耳目一新,不禁拍案叫绝。

那幅作为“大红袍”画册封面的《石钟山》,角度生动,独具匠心。整个画面几乎被危崖水浪所吞噬,石窟穴罅,错乱排行,水涌拍击,浪花飞溅,钟鼓之声,隆然而起。只见一条小船悄然抵近,船上人物几乎被石壁和浪花淹没了,一人坐船望石心惴不安,一人站立船头望石兴叹,一人弯背撑杆全神贯注。空谷幽响的确把诗人震慑住了,且将深入水潭一窥究竟的情形演绎得摄人心魄,似乎不读此画就难以领会文采之奥妙。这不仅是作家想表达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发现真相,也是两位相隔了九百年的艺术家在用画笔对话,画家领悟了苏轼当年写作的隐秘心路,也渴望人们能深入他的内心世界,来做一番哲学意义上的交流。

我们再来看那幅颇受争议的《平型关大捷》,画家没有将笔墨泼向弹雨纷飞的战场,没有司空见惯地表现白刃格斗,而是将笔触伸向了一个牵动人心的隐秘境地,那就是司令部运筹帷幄的情景。虽然看不到硝烟弥漫,却闻到了浓烈的刺鼻味道;虽然看不到激战的场面,却听到了震天的杀声。这是一个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历史时刻,在那个艰难困苦的时刻,八路军用一场胜利呼唤人民勇敢奋起。应该说这幅作品在老画家的创作道路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我们遗憾地看到王子武南下深圳之后,渐渐将画笔瞄向了花鸟。这位以人物画出名的画家,居然对花鸟倾注了那么厚重的感情。那鸟儿或飞或立或行,应是世间生命的礼赞,且看他的老鹰力压峰峦,他的仙鹤傲立林间,他的青蛙声声盼归;那花儿或萌或绽或败,当然一枝一叶总关情,且看他的立竹清正可师,他的牡丹艳冠千秋,他的梅花红韵香淡。这里我们的画家应是在拟人化地表达着自己的审美情趣,笔墨语言充满了哲学上的思辨意义,其笔法依然与人物画一脉相承,依然在呈现一种生命的律动与呼唤。

笔者以为画家所以寄情于花鸟,是其晚年创作生涯值得关注的变化,也是画家在经受了难以言传的争议之后,可能担忧现代人物画创作的风险,采取了一种耐人寻味的回避策略。试想画家如果始终在现代人物画创作上扬笔泼墨砥砺奋进,人们今天一定会看到更多的精彩华章。但岁月残酷,没有如果!

所以,我们只能祈祷,先生早日康复,重新拿起画笔。

猜你喜欢

人物画画家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谈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
优秀小画家
奇怪的小画家
酷炫小画家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杨文仁人物画选
董辰生水墨人物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