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渔业风险预防控制措施探讨

2019-06-26蒋明健

中国水产 2019年6期
关键词:水产品水产灾害

文/蒋明健

一、发展水产养殖的优势

渔业是大农业中不可缺少的产业之一,发展水产养殖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水产品是人们摄取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其兴旺与否、发展如何都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高低。水产养殖兼具劳动密集型、技术推广型、资金推动型和风险不确定型的特点。特别是特种水产品养殖方面投资新建开发项目,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风险更加突出。所以,面对当前形势和环境,开展水产养殖行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把灾害损失控制在正常许可范围之内。

(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发展水产养殖不但能致富渔民,发展乡村经济,还能丰富菜篮子,向市民提供优质蛋白。水产品、鱼类又称白肉,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胶原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易于消化吸收,具有美容、健脑、强身的功能,是健康食品的首选。人均水产品年消费量是国际上衡量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农村致富好门路

专业水产养殖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相比其他种养殖业经济效益较好,改革开放以来迅速致富了大批渔民。现在仍然是返乡创业、自主创业和精准扶贫的好项目。特别是投资“名、特、优、新、土”水产养殖可以作为农村创新创业发展的切入点和发展的好时机,会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三)解决农村就业问题

土地流转后,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特别是节能、环保、高效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以及稻田微流水种养技术的推广,大幅提高了池塘和稻田的综合产能。效益的提高极大地调动了渔民、农民和企业养鱼和种田积极性,池塘和稻田的生产和管理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工,由此可以吸收因实体经济不景气大量返乡的农民工,从而解决周边地区剩余民工的就业问题,增加附近农民收入。同时可以解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无人看管和照顾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四)乡村旅游好项目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一些农家乐、渔家乐、渔文化等休闲娱乐场所和活动逐渐进入百姓生活,更多人愿意走出城市,前往农村。在渔村、渔场、稻田等地进行钓鱼、钓鳖、钓蛙、摸鱼、捧鳅、捉鳝一系列益智健身活动,体验渔事,品尝渔产品,所以发展渔业是乡村旅游生动有趣和吸引游客的好项目之一。

(五)振兴乡村经济

农村土地经过流转不断提高了集约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水平,给水产养殖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综合利用效果凸显,随着稻(藕)渔综合种养、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技术的推广,在收获多种农产品的同时,还能收获优质的水产品,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多收”。特别是绿色、环保的半工厂化的流水养殖槽和陆基推水集装箱养殖项目,能引入大量的资金投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治理好农村环境,美化村容村貌,增加农旅项目和景点,开展游钓渔猎活动,开发鱼类特色美食餐饮,壮大渔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产业发展。

二、水产养殖风险点分析

2018年重庆水产品总产量52.8万吨,渔业总产值176亿元,但每年各种灾害造成的鱼类损失在2万吨以上,产值近6亿元,损失率近4%,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原因,灾害损失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自然灾害风险

由于重庆处于山区丘陵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季集中,洪水频发,每年都会冲毁鱼塘,冲跑池鱼,浑浊池水,影响鱼类生长,给渔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洪涝原因占灾害损失的50%以上,因为缺乏保险保障,巨额损失得不到赔偿,往往给水产养殖者带来惨重的打击,政府给予的救灾补贴,只能解决基本生活保障。

(二)病害风险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推广运用,如果过于追求单产,无限扩大养殖密度,水质调节没有跟上,鱼病预防不好,极易造成鱼病频发或者爆发性鱼病的突发。一旦发现,很难治疗,会造成大规模、大面积的死鱼,爆发性、传染性病害风险损失居第二位,占灾害损失的20%左右。

(三)外来污染毒害风险

在一些水源不充足、水系不发达的地方,只有依靠农业种植业用水或者抽取地下水。在灌溉时期沟渠内堆积的污染物秸秆等或农药包装残留、作物施药后随水流动,如果此时引水入塘容易造成水产品死亡或引起应激反应。同时,由于规划不科学、环保处理不达标,周边一些养殖场排污、农业面源污染或者生活垃圾污水也会危害到养殖安全。养鱼行业每年都会发生外来环境、水体污染或者人为投毒死鱼事件引发的投诉案件,外来毒害污染占灾害损失的15%左右。对于业主来说,特别是集约化的流水养殖者可谓损失惨重。

(四)技术及管理风险

水产养殖看似简单,但要养好一池鱼实现盈利,技术和经验必不可少,尤其是特种水产品养殖对技术要求则更高。苗种的选择、日常管理、防病治病、药品投入、投喂管理等都直接影响着病害发生率、水产品品质和产量等,最终决定着投资成败。如果技术缺乏加之管理不善,造成养殖水体毒性超标或者缺氧泛池也是时有发生,一般占灾害损失的10%左右。

(五)市场风险

水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一直是养殖户关心的重要话题,一般常规鱼价格波动不是很大,但是利润相对较低,管理上稍有不慎,养殖收益就有可能大打折扣。特种水产品虽然销售价格高,但市场价格波动大,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前期投资也大,苗种价格高,对技术要求高,销售途径也有所不同。

三、控制风险措施

(一)科学鱼池规划建设

选择水质优良,符合养殖标准,水源有保障,抗洪防涝,交通方便的地点,鱼塘按新型环保和高标准要求进行修建,要求坚固耐用、抗洪能力强,特别注意鱼池进排水系统要科学合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可以将池塘微流水养殖槽和陆基推水集装箱养殖纳入设计建设内容。

在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时,争取将稻田微流水综合种养纳入其中统一规划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水资源,既种稻又养鱼,一水两用,稻渔双收,生态环保,低碳节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轻灾害损失。

(二)改造老旧鱼塘

按现行环保和“一改五化”高标准鱼塘要求,因地制宜的对老旧池塘进行彻底改造,主要是小改大,浅改深,清除淤泥,加高加固塘梗,平整塘底,有条件的将池塘流水养殖槽或者池塘集装箱流水养殖一起纳入改造范围。特别是要注意处理好进排水系统,补建排洪沟,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积极推进将渔业生产纳入商业保险

水产养殖保险行业管理部门和养殖者盼望已久,有的地方也进行过试点,但一直没有全面推开。水产养殖确实是一个风险比较高的产业,而保险公司考虑更多的是盈利。水产业既然是农业的重点产业,有关部门也应该参照其他农业产业,在保险方面给与一定的补贴,扩大保险范围或者推行全行业参保,增加保险系数。一旦少数渔场灾害发生不至于损失惨重,通过理赔还能有所作为,保险公司也能盈利,走向良性循环。保险是保证渔业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四)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

想要养好一池鱼,实现投资盈利,技术和经验还是必不可少的。要么自己具体从事过养殖,有一定经验和技术,懂得生产管理。要么聘请专门的技术员,最好经常参加水产技术行业管理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或者订阅相关的农业、水产科技杂志,因为水产养殖技术发展很快,可以说日新月异。精养鱼塘必须安装增氧设备、投饵机,购置必备的简易水质监测仪和应急用的增氧药物等。时刻监控池水的溶氧和水质变化情况,在气候、气温、气压急变等突变时及早采取应对措施,预防缺氧泛塘死鱼事件发生。从精细化管理入手,减少用药量,降低饵料浪费,绿色环保节能降耗,健康养殖,实现收益最大化。

(五)正确使用投入资金

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苗种、饲料、渔药等,以土地租金、苗种、饲料等所占比较大,这三个方面至关重要。要充分评估自身实力,预留一部分流动资金用于应急,有了后续备用资金,才能更好地应灾害,补救和挽回风险损失。

(六)投资预算风险评估

在考察水产养殖投资时,应多向当地水产同行了解投资、民风情况。在与当地政府、村委等单位依法依规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前,要把各种问题考虑全面,想到的问题一定要落实到合同中去,避免职责不清,权责不明。

(七)做好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工作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对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和对应的市场要在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判断和预测,做出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对异常情况要事先有应对的预案。保持信息畅通,不要盲目决策,要留有调整计划的余地。要及时关注水产行情并做好记录,了解一定区域内新增加的养殖规模,客观分析苗种供求和养殖后期收益情况,做到养殖投资不跟风,错峰投资,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利润。

猜你喜欢

水产品水产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加油!水产人!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