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壁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特征研究

2019-06-26崔胜利

武夷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石壁客家人舞龙

崔胜利

(三明学院 体育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石壁是世界客属公认的总祖地。客家先民以其敢于冒险、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硬颈”和“葛藤”精神,在这片“避难良所”的沃土上,拓林垦荒、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耀眼的客家文化,其中源远流长的石壁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尤其显得光彩夺目。伴随着缓缓流淌的历史长河,它们产生于客家人长期的生产劳动、尊祖祭祀、保家卫国、娱人悦神[1]过程中,并随着客家人的生产和生活代代传承。对独具特色的石壁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丰富客家体育文化内涵、传承客家体育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1 石壁客家民俗体育文化概述

客家体育文化多姿多彩,自然天成。[2]客家民俗体育文化是客家先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以宗族群体为本、以儒学伦理为中心,强调整体性、统一性和兼容并蓄的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圈。[3]它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硬颈”精神,是反映客家人生活、经济、政治、文化、宗教以及风土人情的生动画卷。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明确了石壁在客家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象征意义。石壁,又称玉屏、石璧、石碧等,地处闽赣交界地、武夷山南段山脉的东麓。石壁地区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冬,是客家先民躲避战乱、休养生息的理想之所。石壁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文化符号。它主要指以石壁为中心的闽赣地区,是客家先民重要的聚集地和播迁地,是孕育客家文化的摇篮。[3]石壁客家民俗体育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舞龙、舞狮、划旱船、踩高跷、舞傀子、马灯舞、回回舞、铁杆故事、踏地故事等等,而且历史气息浓厚和风格独特。因此,分析和研究石壁客家民俗体育的基本特征对丰富客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2 石壁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石壁客家民俗体育基本特征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石壁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在时间、空间以及发展演变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即石壁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显性特征;另一方面是石壁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本质属性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即石壁客家体育文化的隐性特征。两方面内容的结合就构成了石壁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2.1 显性特征

2.1.1 宗教与信仰性

宗教信仰为民俗体育文化传承提供了意识形态、器物与制度的记忆与表达,是塑造民俗体育文化的精神本源。[5]美国法学家Harold J.Berman认为“早期的体育萌芽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在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宗教的影响。”千百年来,由于石壁客家先民多来自饱经战乱的中原地区,经历多次辗转迁徙的艰辛与磨难,在辗转定居在偏远的石壁之后,还要面对天灾、战乱、野兽、疾病等的威胁,石壁客家人自然而然产生强烈的消灾禳祸、祈求平安的宗教信仰诉求。因此,石壁客家民俗体育文化表现为显著的宗教信仰特征。例如:石壁的舞龙、舞傀子、舞狮、闹花灯等这些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上的民俗体育活动,被赋予了丰富的宗教信仰元素。它们在漫长的 “传承—融合—再传承”过程中已经成为代表石壁客家精神品性的特殊符号。

表1 石壁地区部分民俗体育活动的宗教信仰内涵Table 1 The religious connotation of some folk sports activities in Shibi region

通过民俗体育表现,寄托了民众对现实生活的信仰诉求。如石壁客家人每逢春节与元宵,在闹花灯过程中,体现人们对火的崇拜,也体现红红火火的现实生活诉求;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花灯赋予不同的信仰诉求,如文武灯、关刀灯,暗含了石壁客家人对文臣武将的崇拜,在石壁当地还有关圣庙、双忠庙(祀张巡、许远)等,宁化县城有文庙,信仰诉求往往与民俗表现融为一体;由此观之,闹花灯具有极强的信仰元素,反映了当地民众的信仰诉求。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过节本来具备双层的含义:一是庆祝;二是祭祀。无论是舞龙、舞傀子,还是舞狮,通过民俗体育表演,来增强节日的热闹气氛,这是庆祝功能的一种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表演,达到驱邪、消灾、禳祸、诉福、保平安等等功能,这一切使得这些民俗体育赋予深厚的信仰特性。

2.1.2 节庆与仪式性

节庆仪式是人类千百年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文化体系。它将彼时彼地人们的宗教、生产、生活、经济、审美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民俗体育活动重现历史文化情境,让人们从中感悟人、自然、社会之间的不可分割性。[6]多数的石壁客家民俗体育活动表现出一定的节庆与仪式性特征。它不仅能够烘托节日气氛,而且还能维护客家族群的内部秩序,强化族群文化,并进一步加深客家人对石壁客家文化的认同感。如石壁客家舞龙就包含请龙、舞龙、游龙等特定仪式。其一,请龙。龙头到“后龙山”上焚香祭拜后,点燃龙身节内的“油缠”,由首者为龙点睛,谓之“请龙”;其二,舞龙。点完睛的龙放于宗祠内,正月期间舞龙时请出。一大早,舞龙者、牌子锣鼓队员集于宗祠内,先进行表演,随后走村串户进行表演;其三,游龙。龙灯出游,走村串户,所到之处,人们燃香鸣炮迎接,以祈新年去病消灾,恩赐祥瑞。最后一晚,需敲锣打鼓将龙头、龙尾送往河边焚烧,化龙而去。通过这些仪式来保佑大家新年吉祥,万事如意,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

表2 石壁客家节庆民俗体育活动内容要素Table 2 The elements of hakka festival folk sports in Shibi

2.1.3 地域与民族性

石壁客家民俗体育具有多地域和多民族性特征。地域性是民俗体育在空间上显示出来的特征,[7]决定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正是不同民俗体育活动地域性特征的生动写照。民族性指一定民族在特定区域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民俗体育文化,[8]与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存在密切联系。[9]

石壁地处福建宁化县西部,与江西省石城县毗邻,范围包括古时宁化西部的龙上上里、龙上下里和龙下里,石壁虽属山区,但域内以盆地、丘陵、低山等为主,易于开发且矿藏、森林资源丰富,古时有“陟跻五里,曲径苍林”之说。石壁是古代闽赣陆路重要的省际交通枢纽。它是当时闽人北上重要通道之一,也是北人南下进入闽西的重要通道。同时,石壁境内淮土溪是贡水源头之一,也是当时极为重要的航道。此外,石壁客家民俗体育文化还表现为多民族性特点。由于北方汉人(即客家先民)辗转栖居以及与畲、瑶等原住居民的民族融合使石壁客家民俗体育文化既有中原文化的主体内容,又融入了江淮文化、荆楚文化、长江文化,畲、瑶文化以及古百越文化等而表现出显著的多民族性特征。正是石壁这样一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客家文化热土孕育了具有独特地域与民族性特征的石壁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并得以代代相传。例如,湖村的回回子舞,动作仍为模仿西域人行走、摔跤、角力等肢体动作,表演者配之以锣、鼓、快板等乐器,显示了中原文化与西域论碰撞融合的特性。又如畲族、瑶族、土家族、白族等尤其崇拜五谷神,在南方各地存有大量的五谷神,石壁客家人也不例外,正月初七石壁镇陈塘村祭祀五谷神,抬五谷神像,在稻田里奔跑、摔跤、摔泥巴、泼泥水,即客家人的“闹春田”,这种习俗显示了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的融合,体现也客家文化作为汉民族文化一个支系的独特性。

2.1.4 历史与传承性

石壁民俗体育文化具有历史与传承性的显著特征。历史性指民俗体育在特定历史时期发展过程中的时代性标志。传承性包括民俗体育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在空间上的扩布性。[10]如石壁花灯最早可追溯到唐宋年间,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经过近千年的传入、聚合、融合、演化、传承,石壁花灯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淮土高棚灯、池家文武灯、牌坊灯、桃李园灯等极具有代表性。其中,延祥花灯已经有600多年历史,据《延祥村史》载:“延祥花灯自正德年间杨德安出任浙江金华知府时参观苏杭式归来传授仿效相沿至今。”现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仍然举办延续几百年的传统迎神赛灯习俗。石壁民俗体育历史久远,时至今日已经从当初原始祈福驱邪的宗教信仰历经传承、创新发展成为今天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石壁客家民俗体育文化集客家民间艺术与民俗体育于一身,已经成为宣传、弘扬客家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2.2 隐性特征

2.2.1 竞技与娱乐性

人类学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古代社会生活通常是如何在群体自身的对抗和对立结构上建立起来的,群体的整个精神世界又是如何对应这种深刻的二元结构的。[11]竞争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赖以进步的力量。竞技与娱乐性是石壁民俗体育重要的内部特征。例如:石壁舞狮通常在锣鼓的伴奏中,舞狮人做“搔痒、打滚、洗面、蹂球”等动作,其憨态可掬的以舌舔毛、架身翻滚、摇头摆尾等表演不仅给客家乡民们带来快乐,还能满足生活、发展以及精神享受的需求。但是,当“黑狮”出现时便有“傲视群狮”,挑战强手的意思,这时青狮会主动发起挑战,一场热闹的舞狮竞技不可避免,而且不分出高低是不会收场的。由此,石壁客家民俗体育的竞技和娱乐性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2.2.2 表演与观赏性

表演与观赏性是石壁民俗体育的重要内部特征之一。石壁地区的马灯舞是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其内容和形式极具表演与观赏性。马灯舞又称跑竹马、马头灯、竹马灯,于元代传入石壁,盛于清代,石壁、禾口、淮土等地十分盛行。最初为简单的民间舞蹈表演,一演员扮官员,腰系竹马,竹马分马头和马身尾,马身四周用布围住,以遮住演员的双脚。在马的脖子上系响铃,舞者一手执马鞭,一手抓缰绳,表演形象、生动、逼真。另一演员扮小丑饰马夫,一手牵马绳,一手执凉伞,引马做奔腾前进状。官员气宇轩昂,小丑则动作滑稽,整个场景对照鲜明,生动有趣。后来石壁客家人又增加了花脸、老生、小旦等饰演舞马人,配上二胡、唢呐等乐器,大大增加了马灯舞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2.2.3 差异与共通性

石壁民俗体育文化具有差异性和人类文化的共通性。差异性指同一民俗体育事象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所具有的不同特色。共通性指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俗体育活动中相似或相近的因素。它是民俗体育广泛存在的本质属性,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例如石壁民俗体育中的舞龙、舞狮虽然在名称、内容、形式上有所差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与其他地区的舞龙、舞狮具有中华文化的共通性。民俗体育的共通性是人类文化中相似、相近的文化元素在民俗体育中的集中反映,它是不同地域民俗体育文化交流和传播并逐渐

3 结语

客家文化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客家先民们凭借“硬颈”精神历经苦难创造了个性鲜明、光辉灿烂的客家文化。石壁在客家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孕育客家文化的摇篮。石壁客家民俗体育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客家文化的充分表达和集中体现。本研究对石壁客家民俗体育的基本特征进行抽象、概括,目的在于从总体上正确认识和把握石壁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只有明确客家民俗体育的特征,才能进一步厘清客家民俗体育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并为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开发、推广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石壁客家人舞龙
客家人
104公顷! 120亿! 富力正式介入番禺石壁村旧改!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登剑门关
咒语
争石壁
中秋舞龙
舞龙舞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