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定班规
2019-06-25胡春武
胡春武
今年被安排给三(1)班代《道德与法治》课,第一次上课,我兴冲冲地来到教室,眼前的情景却让我惊呆了:嘈杂吵闹的声音,疯狂追逐的身影,满是垃圾的地面,横七竖八的桌椅……年轻的班主任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状况,面对我的质问,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真的没有办法了吗?在随后一节课《我们一起定班规》的教学中,我得到了启示:何不利用这节课和学生一起探讨行为习惯问题呢?
于是,在学习了“游戏怎么玩”“规则在我们生活中”等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查找班级存在的问题。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列举班上的问题:某些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爱讲话;个别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少同学上课随便下位,老师管教也不听……我感到很欣慰,至少大家都认识到这些是不良行为。“那么,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结果有的提议罚站,有的要求罚抄写课文,还有人建议罚到操场上跑10圈……总之,全部是惩罚。看来,大部分同学也非常厌恶这些行为。
我又说:“要想解决问题,光靠惩罚是不行的,应该有个规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制订课堂学习规则,好吗?”大家异口同声地答应了。接下来,我让学生认真思考需要哪些规则,先在心里承认和接受相关要求,然后请学生在全班交流。“上课首先应该怎么做?”“上课不许乱讲话!”“第二呢?”“同学发言时不能乱插嘴。”“第三呢?”……就这样,学生互相补充,说完一条举手表决一次,一下子就列出了7条。我问:“还有补充的吗?”“有,老师上课不能接听手机!”这是一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提出的。“好,这是第8条,同意的举手!”学生全票通过。“规则有了,不执行怎么办?”“要惩罚!”“好!该怎么惩罚呢?”学生纷纷谏言,我让班长逐条记录下来,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前面。随后我和学生又拟订了《课间活动规则》和《卫生保洁规则》。
有一个星期,我因公外出,再回到教室上课时已经是10天后。一走进教室,我发现与以往大不相同,学生个个坐得端正,歌声响亮,教室的地面一尘不染,黑板也擦得干干净净。上课时很少有随便插嘴、不举手接话的现象,即使偶尔有学生没管住自己,做小动作,马上就有同学制止。看来,规则真的起作用了。
这件事让我得出几个感悟:首先,要让学生参与到规则的制订中。学生是规则执行的主体,规则是否适用,由学生说了算,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在制订规则时,一要立足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个体正常的生活和活动秩序。二要让规则约束所有对象,尤其是规则意识差的学生。
其次,要有一定的保障机制。一是监督机制。学生是否遵守规则,需要我们评判,学校或班级可建立督查小组,及时发现不守规则的人和事,做好记录,并進行有效引导。二是奖惩机制。做得好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违反班规班约的,则按照严重程度进行梯级惩罚。
最后,要保持规则施行的连续性。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的变换,可在原有的规则基础上进行删减或增添,成为新的规则。如“坚持自己整理书包和抽屉,保持干净整洁”属于低年级的规则,应当删除,对于已经形成习惯的规则也可以删除,而“携带和使用手机”这种高年级出现的问题,就需要通过一定的规则进行约束,添加到班级规则中去。这样既保持了规则的连续性,又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学生规则意识的强化。